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了战略部署。乡镇作为最基层的行政机构,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农村,在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道路上,乡镇的基础地位不可替代,培养农村“文化人”,提升乡镇“软实力”,已经到了提上重要议事日程的关键时刻。  相似文献   

2.
一个乡镇有多少位副科级以上领导?如果有人出题考我,凭我过去在乡下工作的经验,顶多说是十来个。然而我是大大的错了。前不久去农村采访,先是听农民说现在乡镇一级副职以上的领导是如何如何多,以为听错了,实际一考察,使我大吃一惊:一般的是二十多个,个别的镇竟多达三十多位。 官员越来越多,费用越来越大,老百姓的负担越来越重,这几乎已成为一种公害。“精兵简政”、“能上能下”讲了多年,但在有的地方,“兵”越来越少,“官”却越来越多。现在有些地方精简机构,撤乡并镇,这本是件好事,农民们指望在并镇中也能并掉一些官,…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古代司法文化中,“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但是,有两类人杀人不偿命,一是“朕即法律”的皇帝;二是掌握司法大权,或可以任意操控司法程序的高官。北宋太尉(相当于国防部长或三军总司令)高俅年轻时是端王赵佶(宋徽宗)的球友。有一次喝酒,众泼皮言说跑官买官,高俅对小混混们的志向颇为不屑。高俅说:“做官就要做杀人不偿命的官。”众人惊愕。从《水浒传》中林冲“被犯罪”一案看,高俅做成了“杀人不偿命的官”。  相似文献   

4.
一位民主党派的领导同志说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话,叫“冷官热做”。民主党派的领导不知算不算作官,如果再加上什么“政协副主席”这样一类头衔,应该算作官了。一是在籍,属组织部管;二是每月领取俸禄(工资),不能说不是官。可这个官又没有多少具体要办的事,谈不上有多少权,称作“冷官”倒也贴切。既是“冷官”,当然可以泰然处之,看看文件,开开会,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语》一书中说,群众看一名干部是否称职,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看其“官样子”做得好不好,有没有“官架子”。此言可谓精辟独到,发人深思。不可否认,在实际工作中,确有少数领导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不是很好,“官样子”不怎么的,“官架子”倒不小。他们在走上了领导岗位后,往往就把自己看得很高,自认为做官就是高人一等,满足于坐在办公室或会议室里发号施令,不愿深入基层察民情、问民意,信奉“做官就要有官样儿”,习惯于摆官架、打官腔、耍官威,对下属颐指气使、独断专行,对群众盛气凌人、冷若冰霜。  相似文献   

6.
正最近一段时间,不断上涨的菜价引发广泛关注。菜价一头连着市民的"菜篮子",一头连着农民的"菜园子",两头都是大民生。保持价格稳定在合理水平,是一道考验管理者智慧的民生必答题。深层次观察菜价上涨,反映出蔬菜供给的结构性失衡问题。近年来我国蔬菜生产呈现出"大生产、大流通"的格局。从生产环节来看,蔬菜产区由城市郊区  相似文献   

7.
商正 《瞭望》1989,(Z2)
“官倒”倒钱,“倒官”倒权。这二位倒爷,在当今的“倒”坛上,大显身手,各领风骚。前者,是经济头脑,从商;后者,是政治头脑,从政。不过,“倒官”以后有了权,亦可进行“官倒”;可见同为“倒”,“倒官”较之“官倒”,又高出了一个层次。 无论是“官倒”还是“倒官”,在“倒”的过程中都打着官的印记。“官本位”的观念与制度,在中华大地上蔓延了两千多年;如  相似文献   

8.
永远跟党走     
我是江苏省民营企业的“小字辈”,现在担任江苏雨润集团的董事长。我们公司的主导产业是肉类食品的加工和销售,一头连着养殖农户,一头连着城乡消费者。我把公司定为架在农民“田头”和人们“餐桌”之间的一座桥梁。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我就是在这个大环境中成长起来的。1993年,我从安徽来到南京投资办企业,当时投资只有三四百万元,经过十年的发展,现在“雨润”已成为拥有28家分公司、总资产26亿元、职工总数1.2万多人的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我们雨润集团不仅建成了全国最大的低温  相似文献   

9.
何谓“官赏”工程?一言以蔽 之,它是地方官“做戏”做出 来的,“造假”造出来的,专供上司“雾里看花”、“坐车观花”的,只有“官赏”价值,无实际功能。人群众称之“面具工程”、“造孽工程”、“腐败工程”。 某地,近10年来每年都搞一次“三高农业示范区”工程。各乡镇为了达到“官赏”不下车的标准,不惜耗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有的乡镇还勒令学生、教师停课,帮助突击开沟挖渠铲草皮,逢河搭桥筑车道,冒雨割稻抡现场。还有的乡镇,耕掉农民种下去的麦子,在路边搭起几十座“蔬菜大棚”、“花木人棚”,以显示农业产业结…  相似文献   

10.
“接班”与“接官”,是干部新老交替中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 “接班”,就是接过党和人民事业的班,重“接班”,就要把党和人民的事业作为自己终身的追求,摆正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接官”就是瞄准“印把子”,注重在接过官位与权力上,它是把做官当作人生的目标,注重个人权力与利益的得失,将党和人民的利益抛到脑后。年轻干部是以“接班”的心态还是以“接官”的心态走上领导岗位,其结果是大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11.
薛鑫良 《民主》2004,(2):44-44
全国劳动模范、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原党委书记吴仁宝最近讲了一段既感人肺腑又发人深省的大实话。他说:干部带领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首先要更新“官”念,坚持“两手抓”。古往今来,有不少人往往能够共患难,但不能同富贵。实践证明,凡是“有福官享,有难民当”的,就难以有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难以有权威,难以发展。华西提倡的是“有福民享,有难官当”;党员干部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四十多年来始终是“一面为人民谋利益的旗帜”。只要我们做到“有福民享”,老百姓也不会让干部穷到哪里去。只要我们“有难官当”,当真正遇到困难的时候,老百姓也一定会支持我们,共同克服困难(引自2003年11月30日《人民日报》)。他还说过:“看到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最大的幸福!”(引自2001年8月11日《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12.
凌亢 《瞭望》1988,(49)
在中国,从来是知识分子怕官,很少听说有官怕知识分子的。但是到了我们这个时代,出现了官也怕知识分子的现象,如怕“知识分子成堆”。但其原因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 最近偶翻《爱因斯坦文  相似文献   

13.
张迁 《瞭望》2007,(22)
媒体披露,中组部在十七大召开之前,对全国各地新任组织部长进行轮训,以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水平,统一思想,振奋精神,以优良的作风和优异的成绩迎接十七大。组织部长可谓“选官的官”,他们在党的事业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毛泽东同志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选官的官”选择什么样的领导干部,关系到十  相似文献   

14.
年轻的于学忠怎么都没有想到自己会坐上宕昌县卫生局副局长的交椅,他说:“在候选人中,我是最年轻、资历最浅的,按过去的机制,自己当上这官的可能性太小了。”马文采是宕昌的一位外科大夫,在宕昌县的机构改革中当选为县中医院副院长,他说,自己喜欢搞业务,从未想过当官,也未推荐自己当官,却被群众选举和上级部门任命为副院长。 甘肃省宕昌县一年来在坚持党管干部和依法办事的大前提下,结合县级机构改革和乡镇班子换届工作,在全县范围内实行公开推荐、公开选拔和公开考核考察相结合的“三公开”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制度,平稳精简了…  相似文献   

15.
现实生活中,有那么一种人,德才不佳,本事不大,官瘾却不小。这些人也聪明,知道靠竞争难以当上官,公开伸手要,要不来还可能授人话柄。于是,便有了“曲线要官”之术。 何谓“曲线要官”?其实,说起来也很简单,这里不妨列出几种:  相似文献   

16.
乡镇煤矿发展初期,被人称之为“一○○部队”,意思指这些小煤窑靠一条扁担两个筐就可挖煤。 现在,人们对“一○○部队”褒贬不一。 那么,如何看待这些乡镇煤矿呢? 忽视不得的“命根子” 今年初,国务院领导同志在谈到山西煤炭基地建设时曾说,国家统配矿是主力军,地方小煤矿是命根  相似文献   

17.
说“官”     
我们今天的各级干部、领导人,实在是不应当再称“官”的。因为从有“百官以治”的话头算起,几千年间,“官”的名声已坏到不能再坏。 宋朝有个海盗郑广,投降朝庭后当了官。他写了一首《上  相似文献   

18.
过去,人们常用“上面千条线,乡镇一线穿”来形容机构设置有限的乡镇难以应付各部门的下派任务。时过境迁,“千条线”在乡镇也开始有了“千根针”——“七站八所”,即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在乡镇的派出机构。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是面向群众最直接的窗口。然而,随着“七站八所”业务范围的增加和权力的扩大,站所的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从事经济犯罪活动的问题日渐  相似文献   

19.
吴志实  韩一民 《民主》2004,(4):44-44
官者,权力之化身也。而化身呢,权力之象征是也。那么象征者又如何,令人为之倾慕不已也……无论如何,官之于任何国家和任何时代,不仅令人着迷,而且永远都是个说不尽的话题。这话题可上溯远古。从原始社会的部族酋长到现代社会的国家元首,官在任何时候都是民众的偶像。这种对偶像的崇拜,大约是“集体无意识”。天地人,三位一体,最大的官是皇上,次之的官是皇上封的,由对皇上的敬畏转到对大大小小的官的惧怕,再由惧怕转而对他们的位置的企盼和梦寐以求,于是人们不仅爱谈论官,乃至对官的升迁,官的大小,官的婚丧嫁娶,官的绯闻轶事……总之,也就不一而足地兴趣倍增。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村官”是个小得不能再小 的官,因为农村基层干部是不列 人国家干部序列的,在各级干部中也是层次最低的;也有人说,“村官”是个大得不能再大的官,因为农村基层干部是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基本力量,是团结带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 特别是当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农村形势发生了许多新变化──村民开始尝试自己管理自己,村官也开始由老百姓民主选举。于是,现任的干部们都在反复地思索:如今的“村官”应该怎样当?! 如果现职的村干部再搞长官意志、强迫命令那一套,理所当然地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