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权国家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的主要交往主体,人权亦成为一种国家间普遍认同的价值理念,二者均经历了一个从观念到制度的历史发展演变过程,并也各有其独特的历史价值。但对二者关系的争论并非纯粹的理论分歧,而是被多变的政治因素所左右。实际上,人权与主权之间存在着共同的哲学基础和本原上的同质性,它们均服务于人类的终极目标,即对自由和幸福的追求。人权与主权本应和谐并存,一般不发生冲突;若二者发生冲突,保障人的基本权利首当其冲,但必须以不侵犯国家主权为基本前提,杜绝和反对霸权主义在人权旗帜下的干涉主权行为。处理好人权与主权的关系,不仅有助于澄清理论中存在的误区,也有利于在实践中形成健康和谐的国内秩序,推动实现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2.
赵中杰 《理论导刊》2001,(10):46-47
当代世界波涛汹涌的全球化浪潮对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国内政治、经济国际化的现象日益突出,传统的国家主权理论和国家主权观点受到强烈的冲击。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全面发展,经济全球化将进一步挑战国家主权。准确理解和审视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主权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当代世界政治现实并把握国际关系的本质。一主权sovereignty是现代民族国家形成的基本标志。是国家的基本属性之一。所谓国家主权就是指一国固有的处理其国内和国际事务而不受他国干预或限制的最高权…  相似文献   

3.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国家主权问题的争论成为当代国际关系理论新思潮的一种突出表现。特别是针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借口“人权高于主权”,抛出“新干涉主义”。中国理论界与西方学者在国家主权上产生了重大的分歧。在引介西方传统主权理论及其当代表现的同时,国内许多学者就国家主权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并取得了许多建设性的成果。现综述如下:一、关于国家主权的内涵(一)基本内涵说。绝大多数学者认为,国家主权仍是民族国家最重要的特征和最根本的属性。国家主权具有对内和对外双重属性。在对内方面,国家主权表现为…  相似文献   

4.
国家主权原则是世界各国在长期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处理国家间关系的重要准则,是当代国际关系的基础。人权是人类自我意识不断发展、尊严和价值不断提升的结果,是国家主权的最后来源。人权与主权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国家主权原则没有过时,国际人权没有否定国家主权原则。不能借口人权干涉别国内政。  相似文献   

5.
论国家主权     
有关国家主权问题的争论由来已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进一步对国家主权问题的认识十分迫切。本文试图通过对主权问题历史的考察和对主权观念的理论思考,深刻揭示国家主权的本质内涵,指出发展中国家必须维护国家主权的重要意义。一、关于国家主权的理论思考14世纪末至16世纪是欧洲封建社会解体、资本主义关系形成时期。正是由于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特别是资本主义发展所引起的社会矛盾,迫使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家对主权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从而提出了资产阶级的主权学说。主权概念最早产生于16世纪的法国。当时的法…  相似文献   

6.
印辉 《理论探索》2006,(2):133-136
在全球化时代,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对传统国家主权产生了重要影响,包括:对每个国家的经济自主决策、宏观调控、产业结构调整、民族产业保护政策带来一定的冲击,一些发达国家任意干涉别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政治主权,损害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独立权,信息网络的迅猛发展对各国尤其是传统民族国家人民的思想道德观念和文化价值观念乃至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冲击等等;另一方面,国家主权的基本属性和原则并未改变,并通过各国国家主权的平等让渡,其内涵和外延得到了一定的深化,构成国家主权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并形成了发展原则、平等让渡原则、人民主权原则等一系列新的国家主权概念。  相似文献   

7.
某些西方国家及其部分学者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在主权与人权关系问题上,提出了诸如“人权高于主权”、“人权无国界”、“主权不属内政”、“主权过时”和新“人道主义干涉”等所谓新理论。这些理论蓄意歪曲并从根本上颠倒了国家主权与人权的关系,违反了《联合国宪章》和国际人权文书的规定,也不符合国际人权实践。  相似文献   

8.
主权理论自布丹在16世纪提出以来,几经变迁。当今世界,全球化挑战主权国家的现实,必然地引起人们对传统主权国家观念的重新思考,许多新的国家观和国家主权观也因此应运而生,科科申的主权观强调的是主权的强化,而不是弱化或终结。  相似文献   

9.
陈安国  杨阳 《理论探讨》2006,(1):121-123
全球化时代,国家主权面临来自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新挑战,各种主权学说也随之产生。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坚持建立历史唯物主义基础的“主权正义”学说,才是世界各国处理有关国家主权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0.
刘小川 《学理论》2011,(18):50-51
主权理论是现代国家理论和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在全球化时代,主权理论的困境不仅是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和工具性,更是因为主权理论正面临着来自经济一体化、超国家组织、跨国公司等的挑战。要使主权理论走出困境,首先必须改变传统的主权观念,充分认识到国家主权的工具性,合理的运用国家主权来维护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1.
国家主权是指国家固有的在国内的最高权力和在国际上的独立权利,即独立自主地处理自己的内外事务、管理自己国家的权力。目前,国家主权正受到全球化、新干涉主义和民族自决三个方面的强有力挑战,并受到侵蚀。全球化和新干涉主义是对一个主权国家的主权构成威胁的外部性强制力量,民族自决则是对一个多民族主权国家的主权发起强大冲击的内部性挑战力量。在这种新形势下,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必须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主权原则和国家主权平等原则,为建立符合世界各国人民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努力。一、全球化:传统国…  相似文献   

12.
国家主权理论产生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而主权原则是国际法的重要基础,是国际体系以及国家间关系正常运行的重要前提。随着国际关系的深化,传统国家主权理论日益受到挑战和冲击。在全球化深入、科技进步、国家间关系深化的今天,如何辩证认识国家主权,审时度势,趋利避害,最大化地实现自身利益,是各国,尤其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文化全球化与文化主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化是一个现实问题。在经济全球化的同时,文化全球化也是必然的。以正确的态度看待这种趋势,处理好各种文化之间的关系,对于维护文化主权,发展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全球化及文化全球化“全球化”作为超越国家和跨越民族界限的概念,其内容应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许多方面,所以对它的含义就有不同的理解。由于这一概念最早被应用于国际经济学,是由“一体化”转化而来,所以,有人认为全球化就是西化,是自由化。实际上,自七十年代石油危机后,全球化概念不仅在国际经济学,而且在国际政治学和国际文化学中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4.
国家文化主权是民族国家在实现国家文化利益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立自主的最高权力。由于不同的权力要素在国家文化主权构成中的价值地位不同,国家文化主权在总体上呈现出一种"核心——外围"的结构态势,意识形态和民族文化发展的独立自主权是构成国家文化主权的核心要素。国家文化主权战略意识模糊、国家文化软实力不强以及国际文化霸权是中国国家文化主权面临的现实问题和挑战。中国国家文化主权战略既要有以"安全论"为主导的防御性目标,也要有以"建构论"为主导的进取性目标。建构现代意义的中华民族文化身份认同、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文化深度融合、积极参与国际文化秩序的重建,乃是中国国家文化主权战略构建的要点。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人权与主权辩证观的基本内涵是 ,国家主权是一国人民充分享有人权的前提和保障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义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正确理解人权与主权辩证关系 ,有利于我们维护国家主权 ,为人民享有广泛人权提供前提和保障 ;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人权事业 ,以人权来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维护社会主义国家主权 ,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  相似文献   

16.
美国对伊战争撼动国际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钢 《瞭望》2003,(12)
美国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对伊拉克发动军事行动,违背了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基本准则。 目前的国际体系,基本上是建立在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以来国家主权基础上的,国家只有在遭到武装侵略时才能发动战争。二战前,各国维护自身安全的主要做法除了自助和均势外,还有赖于维护该体系稳定的一些基本行为准则,包括主权、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等。二战后,国家主权原则曾一度受到苏联勃列日涅夫时代“有限主权论”的挑战。冷战结束后,国家主权原则  相似文献   

17.
信义是罗马人自我标榜的最高政治德性之一,无论在国内政治还是在对外关系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也是西塞罗在《论义务》中高度赞赏和颂扬的政治价值,被视为正义的基础。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和《李维史论》的关键性章节中关于信义及其对立面欺诈的论述,可以看作是在这个主题上他与西塞罗的对话。马基雅维利绝非否定日常生活中的信义,也无意否定正常秩序下政治信义的作用与价值,他只是强调了非常态情境中欺诈和背信弃义的必然性。马基雅维利与西塞罗在信义问题上既有基本的对立,也有微妙的暗合,由此折射出马基雅维利与古典政治伦理传统之间的复杂关系。重述这种异与同不仅具有思想史价值,而且也可以为我们今天思考政治信义问题提供教益和启示。  相似文献   

18.
温旭 《理论与改革》2024,(1):97-109
数字帝国主义依旧是一种帝国主义,其得到国家主权的维护,强化了以数字资本主义为根基的数字资本的帝国主义,呈现出数字资本和数字地缘政治的“双重逻辑”。数字帝国超越了数字帝国主义,将数字全球秩序转化为数字资本操控的内在向度,并与国家主权共同表征为弥漫式的数字主权。数字主权并没有拒绝其在扩张过程中所遇的其他数字力量,而是将这些数字力量吸纳进其数字权力空间。数字主权的超法制化对无限又畅通的数字公共领域施予超常的规则,并逐步被数字资本运作的规则所替代。数字帝国是借助数字自由主义的数字政治模式支撑其数字全球秩序的一种数字权力机制。数字帝国并没有构建数字权力中心,而是构建了数字劳动和数字市场的全球架构,企图将一切数字权力关系都归入数字全球构序。数字帝国权力的实质是数字生命政治操控,数众具有翻转数字生命权力的潜能,把数字生命政治重塑成数字解放路径,从而在反抗数字帝国中寻求数字生活世界的合理化出路。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以来,苏联和南斯拉夫等多民族国家在包括内部民族分裂势力等各种因素的作用下纷纷解体,不断走向碎片化。不单这些国家,多数统一的发达资本主义多民族国家也不能独善其身,深受民族分裂势力的困扰。当前,多民族国家内部民族的分离、分裂运动,致使部分国家面临着严重的族际政治整合问题,有些国家甚至有解体的危险。因此,多民族国家如何在维护其主权的同时整合内部各民族、如何将各民族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相统一,不仅是一个重大现实问题,也是学术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通过对国家与民族关系的阐释,论证了将民族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分析单元的理论基础,同时提出了民族整合的制度标准:既能回应和保护民族权利,又能降低民族群体的政治主权要求。促进多民族国家的民族融合需要开展学校语言教育,赋予各民族成员一致性公民权利。  相似文献   

20.
李朝辉 《学理论》2013,(23):38-39
国家是一个历史性现象。国家的出现有其一定的条件,国家的发展也经历了曲折的历程。近代的民族国家及其概念产生于西方,三十年战争之后的威斯特伐利亚和会之后,主权国家才真正立足于人类历史。民族国家产生之后,与之相伴的是关于国家的主权的争论。直到今天,全球化的影响已经势不可挡,与全球化相伴的是全球问题如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网络犯罪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已经超出单一主权国家的能力。国家主权在全球化这样强大的冲击中会否成为经济、文化等发展的障碍,以及国家主权会被强化还是被削弱以适应市场的开放性,这些问题都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