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约瑟难题"所引发的社会效应对中国传统科学的定位和重估产生了巨大影响,对中国当代科学发展的力度和深度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作用。纵观李约瑟的一生,无论是他的科学事业、生活作风还是他的人生理念等,几乎都打上了马克思主义的烙印。本文试图从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视角,通过作比较的方式来解读马克思主义对"李约瑟难题"的影响,从而为"李约瑟难题"的解析找到一条更加科学的路径,同时也证明马克思主义在向世界的传播中,对科学史研究的转向以及科学家们的世界观曾产生过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元 《各界》2011,(6):34-37
大科学家沈括,历史上很长时间都是以官员和儒者的身份出现的。直到上世纪,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沈括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和“中国科技史上的的里程碑”,人们这才开始以科学家的眼光审视这位八百年前的伟大人物。  相似文献   

3.
李约瑟提出的"李约瑟问题"一直是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超越单纯的"李约瑟问题",从整体上把握李约瑟思想的整体性,即以李约瑟的基本信念为思想基础,以"李约瑟问题"为核心,以李约瑟悖论为补充的体系。  相似文献   

4.
伦敦专电 12月8日下午,英国剑桥地区大雪纷飞,漫天皆白。剑桥大学东亚科学史图书馆里却春意盎然,笑语声声,掌声阵阵。来自世界各地的90多位各界人士,正在热情祝贺英国著名科学家和历史学家李约瑟博士90大寿(12月9日)。  相似文献   

5.
李约瑟之谜的提出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从学术界普遍认可的"李约瑟之谜"的定义出发,从古代科学和近代科学产生的途径及研究人员入手,对李约瑟之谜进行试解,最后论述了解答李约瑟之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惠风 《瞭望》1986,(49)
值此《李约瑟文集》在中国问世之际,记者以详细的材料,介绍了世界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的经历,盛赞他悉心研讨中国科技史、为东西方科技交流所作的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7.
焦援 《学理论》2015,(7):81-83
"李约瑟问题"(发达的中国古代文明为何没有产生出现代科学?)一直是文化史上的热点话题。本文认为,现代科学以运动过程的量化为基础,势必要求精准的时间测度,因此,以中欧古代时间观念的差别作为切入点,可以在一定层面回应"李约瑟问题"。  相似文献   

8.
王元 《各界》2011,(8):38-41
上个世纪初,我国新文化运动先驱刘半农撰文赞扬朱载堉:“惟有明朝末年,朱载墒先生所发明的十二等律,却是一个一做就做到登峰造极的地步的大发明……直到现在谁也不能推翻它、摇动它……”。但是,依然没有引起国人的重视。上个世纪80年代,由于李约瑟的推崇,一代科学巨匠朱载堉的名字才逐渐为人所知。随后,“科学家”、“艺术家”等头衔铺...  相似文献   

9.
怀特海机体哲学注重整体性、内在性、关系性等概念,李约瑟以之作为诠释宋代理学的总体框架,并进而将以朱熹为代表的宋代理学定位为“机体哲学”。在此一新视域下,理学的“理”得以避免沦为自亚里士多德以来的西方各种思想的注脚,而成为宇宙秩序化和组织化的动态原则。与此同时,具有宇宙演化论和本体论含义的理学命题“无极而太极”被改写成了具有机体论色彩的“最高的中心是没有中心”的意思。显然,怀特海机体哲学也限制了李约瑟的思维,阻碍了李约瑟对某些具体理学概念的理解,导致其出现某种对理学跨文化的误读。  相似文献   

10.
寒薇 《瞭望》1987,(36)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的《匈牙利的经济发展与改革》一书,是由世界银行经济代表团于1982年访问匈牙利之后写出的一部研究报告,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晓明 《各界》2011,(2):80-81
李约瑟博士曾把中国的浙江大学称为东方的剑桥。他在1945年10月27日出版的《自然》周刊上撰文这样说:在那里(浙江大学),不但有世界第一流的地理气象学家竺可桢教授,还有世界上第一流的原子能物理学家卢鹤绂、王淦昌教授,他们是中国科学事业发展的希望,那里是东方的剑桥。李约瑟博士发表这篇文章时,浙江大学正因躲避战乱,搬迁到贵州湄潭办学。文中提到的卢鹤绂,当年只有31岁。  相似文献   

12.
中年作家李国文在去年十二月荣获首届茅盾文学奖以来,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又写出了一部反映当代现实生活的长篇小说《花园街五号》。盛夏时节,我们来到李国文家里,就《花园街五号》的创作问题同作者进行了交谈。  相似文献   

13.
反思的历史与历史的反思──评《毛泽东哲学思想史》高九江西北大学周树志副教授长期潜心研究和反思毛泽东哲学思想,写出了长达45万字的《毛泽东哲学思想史》(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版)。该书是一部有重要学术价值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书。一、把毛泽东哲学思...  相似文献   

14.
智慧的短处     
智慧也有短处?是的。就象树长大了容易折断和船大了不易调头一样。航天行业可谓智者云集,可他们也有许多解决不了的难题。而这其中的有些难题,如果让小学生去解答,可能就很简单了。美国航天员在太空飞行时,笔会写不出字来,因为在失重状态下,笔芯里的液体是不流动的,于是美国航天科学家开始着手研究一种能写出字来的笔。然而,这个难题竟然被俄罗斯研究人员轻易地解开了,  相似文献   

15.
传世之作     
李尔重同志的《新战争与和平)可称是一部传世之作.我们的同代人,都经受过日本侵略者强加给我们的战争苦难,也有过战胜日本的欢乐.有了这种体会,才能懂得李尔重同志,何以能在70岁的高龄,用10年的苦斗精神、写出这部八卷本500万字的大  相似文献   

16.
唐敖庆教授是蜚声国内外的化学家,在量子化学、高分子物理化学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除了自己著述宏富外,他和他的研究集体出版了四部专著,有两项研究成果分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和三等奖。他创建的吉林大学理论化学研究所是国内理论化学方面的教学和科研中心。一九八一年他被选为国际量子分子科学研究会会员,是三十五名会员中唯一的中国科学家。瑞典著名科学家、国际量子分子研究会主席、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金译审委员会委员丁洛夫教授称唐敖庆是“中国量子化学奠基人”。  相似文献   

17.
一位探索历史科学五十余年,本不曾想过要写自己历史的史学家,却写出了二十余万言的回忆录,这就是侯外庐同志的《韧的追求》。 为何取此书名?作者说:“大半生来,在我追求、研究的不平坦历程中,鞭策力是共产主义拯救中国的理想,但在具体实践中,也并非时时部靠宏大口号支撑。坦白  相似文献   

18.
我写的是乡土小说,也就离不开乡土,离不了乡亲。1984年11月大病之前的那些年,我每年至少要回生身之地的小村住上两三个月。1979年我重返文坛时拿出的三部长篇小说,是坎坷岁月中在家乡的土炕上写出的。1979年到1983年的二十几部中篇小说,1/3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5,(33)
李约瑟通过将早期道家与西欧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进行对比,认为道家对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最主要但却容易使人忽略的是其神秘主义因素。然而这种相类比及其所得出的结论是片面的。道家中的神秘主义因素所起到的作用并不能等同于西欧文艺复兴时期基督教内部神秘主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李宗陶 《各界》2013,(6):9-12
从23岁到29岁,他密集地写出了中煎熬,自称“精神残废”,一直到死,在的心灵。《雷雨》、《日出》等7部剧本。晚年,他在痛苦他都没能真正回到那个写《雷雨》时的自由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