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的中国由乱而治、由散而统、由积贫积弱而逐渐富强,发生了历史性巨变。中国共产党在80年的历程中,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百年中国的巨变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共产党80年的历史证明,要领导中国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2.
由传统的士大夫阶层向近代知识分子的转变,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转变,迫于汹涌东来的西潮,以救亡图存为号召,士人相率而起,或以中学抵御西学,或弃旧学奔向新学,路途虽异,但皆为不断迭起的高潮所裹挟。高潮过后便是急剧的转折,由洋务而改革,又由改革而革命,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日益激进的步伐终于走上了否定自己和传统文化的道路。这一巨变,带来了20世纪中国农民运动的凸显,以及由士大夫阶层转变而来的中国知识分子的日益边缘化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探索活动,实现了发展目标由单一转向多元,发展方式由被动效仿转为独立创造,战略布局由宏观统筹转向微观具体。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艰辛探索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即积淀孕育期、初步探索期、创立发展期以及推进拓展期。在探索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实际,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彰显了超越西方式现代化的内在特质。  相似文献   

4.
由王庆功、张宗亮、李传良三名学者所著的《战略视野中的中国警察高等教育》一书,已于2008年1月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系统研究中国警察高等教育现状及未来发展的创新之作,作者立足于中国国情,着眼于中国公安工作的现实需要和中国警察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行政改革30年的历程勾勒出了中国政府的发展之路,也奠定了中国政府未来的发展走向。由精兵简政、提高效率到转变职能、增强效能;由管制型、规制型到服务型;由小政府取向到大部门思路;由政府单兵突进到与政治体制联动、与社会体制互动,中国行政改革的不断深化,走出一条从被动适应型改革到主动推进型改革的政府改革路径,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由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刘跃进主编的《2009年中国国家安全概览》,于2010年4月由时事出版社出版。全书共60万字,由5编40章正文和4个附录组成,通过政策与实践两个层次、国际与国内两个大局、传统与非传统两个视角、现实与理论两个方面,对2009年中国国家安全做了全面概括与论述,既是中国国家安全的年度报告,又是中国国家安全的资料宝库;既是备忘录,又是警示碑;既为那些希望了解中国国家安全政策和现状的普通读者提供了一种阅读便捷的导读文本,  相似文献   

7.
南方八省三年游击战争,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1934年秋主力红军长征始至1937年10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有力地掩护和配合了主力红军的战略行动,推动了中国革命战争由低潮进入高潮,由国内革命战争转入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构建了中国革命的战略支点,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由马立斌、刘跃进、张士铨主编的《中国国家安全概览(2005~2007)}2008年11月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本书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2005年中国国家安全概览》(马立斌主编)、((2006年中国国家安全概览》(刘跃进主编)、((2007年中国国家安全概览》(张士铨主编)。这三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9.
农民问题仍然是当今中国的首要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民问题仍然是当今中国的首要问题徐飞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仍然把农民问题作为当今中国的首要问题,是由当代中国农民的基本特征和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决定的,同时也有着深刻的理论内涵和广泛的现实意义。把农民问题作为当今中国的首要问题,是由中国的基...  相似文献   

10.
如何走出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研究道路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这一问题的提出既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层的理论渊源决定的,又是由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活动所决定的。实践表明.要实现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其核心在于面向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倡导独立自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运动。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辩证思维方式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邓小平辩证思维方式对当代中国思维方式的影响主要体现为,由单向型思维向多向求异型思维转变;由保守型思维向创新型思维转变:由斗争型思维向和谐型思维转变。  相似文献   

12.
“中国制造”60年崛起历程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制造”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起步、发展和崛起。今天,“中国制造”已叫响世界,誉满全球。但是近几年,“中国制造”频频遭遇信任危机,特别是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的打击后,“中国制造”自身的缺陷日益暴露。“中国制造”要在新的起点上腾飞,就必须积极反思,向产业链高端发力,由“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名儒家学说的信奉者,康有为在面临中国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关键时刻,一方面坚定地信奉儒家核心理念,另一方面以西方思想来改造、转变儒家学说,试图由儒家核心理念,由内圣开出新外王,建立适合当时社会发展的新的思想体系,成为中国哲学近代化的先驱者。其思想中虽然还存在很多矛盾和混乱,但今天回顾他的初步尝试,仍然可以从中发掘出很多闪光点,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汉代是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制度及意识形态确立的时代,也是士人阶层急剧演变的时代。专制政治对士人的塑造主要是通过选举制度具体实现的,本文以选举制为视角,考察汉代士人阶层的演变。在汉代,士人阶层经历了两次演变:西汉,由游士到儒士;东汉,由儒士到士大夫。士人由游士、儒士到士大夫,从体制外走入体制内,确为中国文化的一大转变,反映了汉代历史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我国从1978年开始历史性转折,这三十年,我国发展的主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内容是推进五大转变,即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由人治向民主法治转变;由革命文化向和谐文化转变;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多边外交经过了一个由谨慎参与到逐渐深入进而全面加速的过程,它反映了中国对多边国际机制的参与由“革命者”到“参与者”再到“建设者”的复杂变化。这一变化的根本动力在于,多边外交有效维护和提升了中国的国家利益:一方面,中国通过参与多边外交,获得了必要的技术、资金和市场,促使经济和社会得以高速发展;另一方面,中国通过融入国际社会,在国际组织和国际机制中发挥积极作用,树立起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提高了自身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17.
近日,由国务院新闻办筹拍的《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大型电子显示屏上播出,中国各领域杰出代表和普通百姓在片中逐一亮相。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世界有目共睹,在这一巨大的变迁中,形成了全球视阈中的“中国模式”;反思中国模式,毋庸讳言,存在诸多发展性问题,中国模式软实力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提升中国模式软实力的路径选择在于,倡导并践行科学发展观,使中国模式不断由增长模式向发展模式嬗变,并在这一更迭的进程中不断增强其软实力。  相似文献   

19.
世界学者关注中国问题──第四届加拿大中国研究国际学术会议述要王宇,蒋庆廖月晖,乐正去年,我们作为深圳特区的学者,应邀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参加由加拿大中国研究学会主办的第四届加拿大中国研究国际学术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加拿大、美国、中国大陆、台湾、香港...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中国传统道德━━兼论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张进勇每当经济模式和经济活动发生重大变革之时,人们的道德观念势必发生震荡。当前,在中国即将完成由前工业化时代向工业化时代的转型期,世界也正进入一个更大的转型期,即由工业化时代转入信息时代。也就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