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序 从60年代后期开始起步到70年代逐步活跃的韩国经济开发和产业化过程为韩国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这种过程同时也促进了社会各阶层的分化.随着韩国政府的产业化政策对工业的倾斜使传统的农业经济和传统的生活结构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开始出现了雇佣工人、无业游民、劳动力向城市集中、农村人口的老龄化、工业对环境的破坏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加重了现代化与民主主义或人权的对抗性矛盾.  相似文献   

2.
2002年3月31日,韩国商业、产业和能源部以及国内5家主要的商业组织(包括韩国工业联合会,FKI)表示,它们已经达成一致意见,共同建立一个所谓“工业竞争战略会议”,意在帮助15种战略工业2010年在世界级的竞争中占据优势。这次会议将在今年第二季度末拟定出15种关键工业的短期和长期发  相似文献   

3.
科学家的摇篮──浦项工业大学浦项工业大学是韩国一所著名的理工科大学,她在韩国人眼里犹如中国的清华大学、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享有极高的声誉。浦项工业大学教师发表的学术论文居韩国之首,仅1992年就发表了1018篇论文.每位教师平均发表论文5.8篇;研究...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南朝鲜(以下称韩国)电子工业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飞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85年韩国电子工业的产值是72.84亿美元,1986年为106.11亿美元,到1990年就达到了241亿美元,居世界第六。虽然还远远落后于美国和日本,但韩国力争要超过英、法、德,成为世界第三大电子生产国。  相似文献   

5.
2000年5月份,韩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创造了新记录。韩国商业、工业和能源部认为这一趋势反映出外国投资者对韩国经济的信心十足。 5月份共有425笔单独的外商直接投资,总投资额达到8.1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  相似文献   

6.
李秀峰 《当代韩国》2014,(3):106-112
韩国在韩国20世纪70年代实施的新农村运动被誉为发展中国家农村建设的成功范例。本文从韩国建国后的社会经济环境,推动主体之间形成的善治特征,变革目标和战略选择等角度,全面分析韩国新农村运动的成功要因,以及韩国经验对中国所具有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工业文明的转变期:韩国政治经济的方向金润焕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着国内外的大转变时代。就国内而言,韩国正处在从发展中国家过渡到发达国家的阶段。就世界史的进程而言,现在是从20世纪工业社会过渡到引世纪后工业社会,这是一个质变的大转变时代。我认为,面对这种变化...  相似文献   

8.
韩国公报处最近出版了两张一套题为《韩国的土地和人民》的光盘,其内容包括介绍韩国四季美丽风光、风俗传统、艺术和韩国人民的日常生活的照片。这套光盘的出版反映了韩国公报处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超越传统的图书、小册子和其他印刷品形式进行对外宣传所作的努力。光盘共收入85幅照片,展现了韩国秀丽山河的四季变化、像朝鲜泡菜这样的食品、编制彩结工艺、高丽青瓷、佛国寺以及许多有形无形的文化瑰宝。还有一些照片则反映了信心十足地迈向21世纪的韩国人民的风貌以及韩国主要工业(如半导体和汽车)的发展。这批出版的光盘共有5000套,将向世界各地的大学、图书馆和出版社散发。  相似文献   

9.
试析韩国经济腾飞的动力庄友明邱丹阳韩国是一个人多地少,资源贫乏的国家。60年代以前,韩国不仅工业基础十分薄弱,而且农业也非常落后,国民文化素质较低。60年代起,韩国经济开始腾飞,创造了超越经济学常识的发展速度,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一度达到2位数。在仅20...  相似文献   

10.
韩对日巨额贸易逆差产生的原因和采取的对策王剑金万甲战后日本和韩国经济都取得了迅速发展,日本已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韩国也成为新兴工业国家,是“亚洲四小龙”之一。两国经济有较强的互补性,经济合作非常密切,双边贸易额逐年增加,日本是韩国的第二大贸易对象,...  相似文献   

11.
韩国的企业文化金英姬韩国的企业文化是在强有力的官方主导和市场竞争环境下,经过30多年的时间逐渐形成的。要了解韩国的企业文化,首先要了解韩国的企业状况。现代意义上的企业在韩国出现,一般认为是在20世纪初。韩国企业的真正发展,始于60年代。如今,经过30...  相似文献   

12.
2000年韩国电子信息产业将跃居世界第三位2000年,韩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总生产额将超过1000亿美元,继美国和日本之后跃居世界第三位。据3月25日韩国电子工业振兴会发表的“电子信息产业中长期所需预测”来看,去年创559亿美元的电子信息部门的产值,预计...  相似文献   

13.
韩国位于朝鲜半岛南部,面积为990万平方公顷,人口约为4525万人,人口密度居世界前列。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韩国工业飞速发展,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工业化强国,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韩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促进了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农村劳动力不断流向城市,导致了农业的相对萎缩。为解决这些问题,韩国开始推进机械化以代替人力和畜力。韩国农机化起步虽然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在亚洲韩国是继日本之后,率先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国家韩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62~1970年),是农业机械化起始…  相似文献   

14.
在国际形势急剧变化和韩国周边地缘环境持续变动的背景下,加之韩国国内政权的频繁更迭,韩国周边外交理念及其对外政策也不断调整,调整幅度及时间深受包括周边地缘环境在内的多种因素的影响。历史地看,冷战期间和冷战结束后,韩国在处理周边关系及周边外交方面,具有一定的历史延续性和关联度。韩国周边外交理念及政策,大致经历了从封闭到开放、从模糊到明确、从未成型到逐步定型的演变过程。而国家自主性提升诉求和统一议题的妥善处理,则成为研判韩国周边外交理念及其政策走向的重要标尺。对韩国来说,处理好追随外交、自主外交、平衡外交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未来一个时期,中国在韩国周边外交中的地位能否继续保持上升、对华关系是否成为韩国周边外交的首要考量对象,尚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5.
1995年韩国汽车保有量据韩国汽车工业协会的资料,到1995年年底为止,韩国汽车注册数为846.89万辆。在过去5年间,每年增加100多万辆,新增加的汽车当中80.6%为轿车(857577辆),19.4%为公共汽车和卡车(206977辆)。自1989...  相似文献   

16.
在 2 0 0 3年 11月到韩国考察期间 ,我们对韩国的教育体制、韩国的政治和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问题进行了专题调查。我们认为韩国教育及道德教育的一些做法和经验 ,对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一定的启示。一 政府和人民普遍重视教育韩国国土狭小 ,人口稠密 ,9 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拥有 4 30 0多万人口 ,资源贫乏 ,产业基本上两头在外。 2 0世纪 6 0年代以来 ,韩国迅速实现了工业化 ,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汉江奇迹” ,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跻身于世界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的行列。究其原因 ,除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 5 0年代建…  相似文献   

17.
近年,韩国对中国投资贸易急剧增长,目前中国已成为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和对外投资的首要地区。除了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所产生的巨大引力之外,韩国经济深层的结构性转变是其对华经贸关系迅速发展的内在原因。这一转变的持续进行将使韩国成为东亚地区新增直接投资的重要来源,并将对中韩双方经济的发展和相互经贸关系继续产生重大影响。一韩国制造业相对下降1.韩国制造业的相对下降20世纪60年代后期,北美和西欧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已充分发展,该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占GDP的比重接近30%左右。此后这些国家的制造业在经济中的地…  相似文献   

18.
韩国数字图书馆基本状况与图书馆信息化发展战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人通过对韩国数字图书馆的考察与研究 ,对韩国数字图书馆的基本状况与韩国图书馆信息化发展战略分析介绍如下 :一 韩国知识信息环境及图书馆  信息化现况分析   1 以知识为基础的信息环境的变化可以预见 ,为迎接真正的数字时代 ,在数年内知识信息的一半以上可能会变为电子形态 ,图书馆的大部分用户可通过个人计算机利用知识信息。韩国和现实情况是 ,通信网和电子信息的持续发展正在给知识信息的利用环境以决定性的影响。为了给图书馆用户快速地提供适合的知识信息 ,在图书馆的信息提供业务方面 ,应该更系统地进行信息的选择、整理、…  相似文献   

19.
中韩建交20多年来,两国关于对方的学术研究成果层出不穷。通过对中国CNKI韩国RISS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当前中国的韩国研究和韩国的中国研究的学术期刊文献进行分析发现,两国关于对方研究在研究数量、结构、模式、侧重点和质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今后,中国学术界需要加强对韩国研究的重视度,优化对韩国研究的学术环境,注重对韩国内部政治、经济、文化规律的研究,并对研究问题进行精细化处理,加强研究的深度和理论性。  相似文献   

20.
为适应21世纪的文化时代,积极应对文化环境的变化,通过文艺和观光部门的有机结合,提高研究效果并系统地援助文化产业等重要部门的发展,2002年12月3日,由文化观光部下属的两个研究机构——韩国文化政策开发院和韩国观光研究院合并成立了韩国文化观光政策研究院。 该院前身之一的韩国文化政策开发院是由1987年2月在韩国文艺振兴院内设立的文化发展研究所发展起来的,其后在总统报告中决定成立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