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群众》2015,(7)
<正>近年来,江宁积极抢抓新一轮发展机遇,以人才为支撑、产业为依托,大力实施人才引领、创新驱动战略,探索走出了一条打造人才高地、构筑创新高地、引领产业高地的发展之路。作为全省唯一的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和欧美同学会留学报国三基地,江宁拥有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3.78万人,增速连续3年保持20%以上;集聚国家"千人  相似文献   

2.
近日,中国重工机械制造领军企业三一集团,在长沙召开第一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暨侨联成立大会。会议选举郑建明为三一集团侨联第一届委员会主席。中国侨联副主席王永乐等领导出席会议。三一集团现有国家人才"千人计划"者3人、湖南省人才"百人计划"者3人,归侨侨眷及海外留学归国  相似文献   

3.
《群众》2017,(3)
<正>近年来,江宁开发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人才工作要求,始终把人才引领作为园区聚力创新的核心动力,充分释放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留学报国"基地三块国家级人才品牌优势和集聚效应,突出精准聚焦,布局高端平台,汇聚高端人才,支撑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形成"以平台聚人才、以人才兴产业"的良好态势。五年来,园区建成创新创业载体面积超200万平方米,集聚各类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超2万人,其中"两院"院士28  相似文献   

4.
读者表达     
"千人计划"应走得更远「北京王若溪」第九期《"千人计划"助推强国梦》一组文章,介绍了中国三次留学与归国潮,着重报道了中国目前最高层次的海外人才引进计划—"千人计划"的实施过程和目前取得的成效。从报道中,我们能强烈地感受到施一公、崔铮、鲍海明等一批归国知名学者报效祖国的拳拳赤子之情。  相似文献   

5.
《就业与保障》2014,(6):44-45
正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近年来,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深入贯彻落实福州市委、市政府实施"闽都人才聚集工程"的重大部署,坚持人才强区战略,逐步完善引才、育才、聚才机制,全力打造开发区高层次人才高地。区委书记林飞在开发区高层次人才座谈会上提出:要实施高质量的人才强区战略,切实符合开发区的"经济"和"技术"名号。目前,全区各类人才总量达4.37万人,其中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名,省"百人计划"专家4名、团队4  相似文献   

6.
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1月15日在北京成立。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实施两年多来,全国已引进1100多名海外高层次人才。他们回国后积极投身教学科研、技术开发、科技创业,开始发挥重要作用。为加强交流合作,团结和服务海内外留学人才,成立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作为欧美同学会·  相似文献   

7.
人才是江苏省昆山市最大的财富、最核心的竞争力.是人才铺就了“昆山之路”。近年来,我们通过实施亿元人才政策、搭建人才引进平台、加快人才公寓建设、推进人才特区试点、提高载体孵化功能等举措,建设人才高地。推进自主创新。截至2009年底,全市大专以上人才总量超过19万人.1人人选国家千人计划,17人入选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6人人选省六大人才高峰计划,10人人选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  相似文献   

8.
《就业与保障》2014,(5):57-F0003
正近年来,福州市大力实施"闽都人才聚集工程",围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国家级创新型城市,密集制定出台了《福州市引进高层次优秀人才暂行办法》《福州市关于鼓励引荐高层次人才的奖励办法》《福州市引进高层次优秀人才服务办法》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大力引进一批能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高层次人才(团队)。2011年以来,福州市共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2人,省"百人计划"专家35人(团队),为推进省大都市区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9.
《党建研究》2011,(7):64
"千人计划"实施两年半来,国家层面已引进1143名海外高层次人才。为方便他们回国后工作和生活,中央决定建立国家特聘专家制度。首批有600多名全职回国的"千人计划"专家被授予国家特聘专家称号。近日,李源潮同志出席国家特聘专家专题  相似文献   

10.
2012年9月,余姚市正式启动省内首个“千人计划”产业园建设(2013年4月定名为浙江“千人计划”余姚产业园),全力打造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产业平台.目前,园区注册、签约或有明确落户意向项目已达到90个,其中已注册项目26个,已投产项目11个,多个项目为国家“863”引导项目、国家02专项项目,个别项目处于世界科技前沿;领衔项目专家涉及两院院士2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65位、省千人计划和其他高层次人才31位.余姚市将通过5至10年努力,力争吸引100名以上“千人计划”专家落户创业、集聚100家高新技术企业、形成1000亿以上高端产业产值.  相似文献   

11.
《浙江人大》2012,(Z1):83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路与系统"学科为浙江省首批重中之重学科,为浙江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及国防建设事业做出了较大贡献。学科经过多年发展,逐步形成了一支年富力强、开拓进取的学科梯队,其中有中组部千人计划3人,省千人计划2人,IEEE Fellow1人,浙江省特级专家1人,浙江省特聘教授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17,(8)
<正>摘编自4月3日台湾《中国时报》近30年来,全球经济重心逐渐往亚洲、特别是向大陆移转,大陆的经济和产业发展进入深水区,亟需各类人才。除了在教育方面积极扩大投资,陆续推出百人计划、千人计划,提供一次性金钱补助、免费住屋等优惠政策吸引外来人才,2016年大陆核发永久居留证增长了163%。反观台湾,不仅无法吸引外来人才,本地人才更是大举外流。根据调查,人才外流的关键因素是薪资  相似文献   

13.
金雄伟  林洁 《人民论坛》2012,(34):64-65
采取积极措施,吸引海外人才,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发展中国家壮大本国人才队伍的通行做法。国际金融危机后,人才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进入重新配置期,2008年我国启动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简称"千人计划"),为做好海外引才工作带来重大机遇。当前,如何加大创新力度、完善相关政策、健全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4.
《群众》2016,(9)
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近年来,句容紧紧围绕经济发展新常态、新形势、新任务,把人才作为竞争之本、转型之要,在认真把握人才工作规律和句容阶段性发展特征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句容生态、区位的比较优势,以产业为基础引才,以政策为导向聚才,以贡献为标准用才,全力打造人才高地,累计引进国家"千人计划"、省"双创计划"人才89名,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平台和载体60多家,创成国家  相似文献   

15.
正开发区是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引擎、主阵地、主力军。全市超70%的高新技术企业、80%的高端人才、90%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集聚在开发区,在营商环境、产业、人才、创新等方面形成较大优势。营商环境方面,有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园区经验"三大法宝";产业方面,有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孵化器)总数78家,入驻企业超5500家;人才方面,开发区共自主申报国家"千人计划"人才214名,省"双创"人才520  相似文献   

16.
二○一二年四月五日宁委发[2012]29号2011年11月,经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批准,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成为国家第三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为贯彻落实市党代会精神,充分发挥国家级人才基地的龙头带动作用,为全市创建国家级"紫金人才特区"奠定基础,现就建设国家"千人计划"江宁先进基地区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17.
正6月13-14日,第三届中国机器人峰会暨全球海归千人宁波峰会在余姚举行,该届峰会以"人机融合,让机器人更智能"为主题,按照主旨报告、论坛和展览展示相结合的方式举行,其中主题论坛设立全国工业机器人论坛等10多个分论坛,全方位展现当前国内外智能经济、智能制造和机器人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前沿技术、尖端产品和产业发展动态,吸引两院院士、海内外知名科学家、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国家重大专项机器人专家、经济学家、世界及中国500强企业、金融机构负责人等1500余人参与,架起了学术  相似文献   

18.
“千人计划”自实施以来,吸引了一大批海外科学家回国效力。施一公、崔铮、鲍海明是这些创新创业人才的缩影。  相似文献   

19.
《党建研究》2011,(11):16
近日,李源潮同志在2011"千人计划"太湖峰会上指出,中国正在进入以人才为第一资源、以科技创新为第一驱动力的科学发展新阶段,要积极促进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与风险资本有效对接,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中国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李源潮同志指出,未来十年,是中国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科学发展的关键期,是海外人才回国创新创业的机遇期,也将是中国风险投资业飞速发展的  相似文献   

20.
正作为全国医药创新高地的连云港,为地区发展提供了"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的经典样板。过去几年间,中国10个自主知识产权新药,3个出自连云港;中国医药创新10强中,连云港恒瑞稳居首位,正大天晴、豪森分列三、四名,这些成绩的背后,有着强大的人才"引擎"作为支撑。目前,连云港仅在医药产业就集聚了19名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3个江苏省"创新团队",180余名海归科技人才,研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