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半月里村是霞浦县最具特色的畲族聚居村,位处溪南半岛北部,东濒东吾洋,两连葛洪山,南临溪南半岛,北接沙江镇,距海3公里,距县城32公里。这里山清水秀,碧水回环,山石多姿,林壑幽深,名胜古迹贯若串珠,自然、人文景观丰富独特,2006年畲族小说歌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相似文献   

2.
<正>有个地方各族群众和谐相处,人们都是"宾弄赛嗨",这里就是孟连,意为"寻找到的好地方"。重在平时的交心阳春三月,普洱市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景信乡回俄村的村党总支书记岩相正在家中与他的"宾弄赛嗨"们一起探讨如何发家致富。岩相是傣族汉子,他家有10口人,他家的"宾弄赛嗨"也有10户:拉祜族5户,在回俄村撒拉科大小寨,是上世纪50年代结下的;佤族1户,在回俄村  相似文献   

3.
<正>南长益村建于明末清初,位于合阳县城东北方向,东、南、北三面环沟,耕地面积2500亩,以粮、棉、油、果等为主导产业,村内建有社区服务中心、村民健身广场、村级卫生室等,村庄路网为棋盘式格局,分为新村和旧村。旧村80%以上传统民居为土坯砖混结构建筑的四合院,南高北低、成片分布。村中的药王庙是保存相对完好的传统建筑,位于村东南方向,形似龙头。整个村落保存较为完好,特别是砖雕马头墙极具  相似文献   

4.
正马山会鼓举世闻名,将为环弄拉生态旅游区的发展壮大加油鼓劲。陈黎明/摄冬日暖阳,山歌嘹亮;扁担传情,会鼓震响……2013年12月22日上午,马山县古零镇古零村弄拉屯,数千名区内外嘉宾和游客在这里,共同参加环弄拉生态旅游区·美丽乡村欢乐游活动。这个上世纪末因石漠化治理被中央主流媒体报道而以"中国弄拉"闻名的小山村,再次被无数目光关注。  相似文献   

5.
张肖斌 《今日浙江》2013,(14):40-41
白墙黑瓦的徽式建筑和青山碧水相映衬,悬挂在通村大桥两边的串串火红灯笼随风摇曳,村内10余家"农家乐"正对外营业……日前,笔者来到距仙居县城30多公里的淡竹乡石盟垟村,村委会主任陈贵斌心存感激地介绍,"新村建设多亏了帮扶团!眼下,村里最后10多间老房也完成拆除,陆续开始建造新房,我们村将会变得更加漂亮。"  相似文献   

6.
正"哇,这个村子真漂亮啊!要是我们村子也搞得这么漂亮,估计娶媳妇都不愁啦。"3月5日,在大新县恩城乡陆榜村苏屯,来自该县桃城镇宝新村新屯的村民冯梅凤高兴地说。"苏屯是生态乡村建设做得比较好的一个屯,今年1月份的‘美丽崇左’生态乡村示范带建设现场会就是在这里召开的,今天我们桃城镇宝新村新屯的22位村民代表来这里学习取经。"桃城镇镇长周瑞伟对前来迎接的恩城乡副乡长杨兰平说。  相似文献   

7.
<正>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县八布乡大弄村,居住着瑶族盘瑶支系,他们自称"尤棉"。瑶语称大弄为"咚嘟",是一块小盆地的意思,在特殊的年代,大弄瑶族村民为保卫边疆的安宁,谱写了一曲曲军民鱼水情深的赞歌。和平年代,他们又在部队的爱心帮助下,在悬崖上炸石筑路,开辟了一条几代人企盼通往山外的致富路,改变了大弄瑶族村的贫困落后面貌。大弄村距八布乡约22公里,车子在颠簸的乡村公路上缓缓前  相似文献   

8.
10月25日,我们驱车前往滨海县东罾村拜访刚参加完中共十七大的盐城市政协常委、滨海县东罾村党总支书记薛正红。当车驶离滨海县城50公里左右时,我们被路右边一排排整齐的楼房吸引住了,一幢悬挂着一幅幅"热烈欢迎十七大代表薛正红载誉归来"标语的五层大楼告诉我们,这里就是东罾村的村部了。  相似文献   

9.
<正>在今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东兰县三石镇弄美村党支部书记韦永乐,白天忙着春耕生产,晚上还要组织党员群众收看"两会"相关报道。弄美村地处大石山区,交通不便,一些村民没有报纸、没有闭路电视,设在村部的远教站点就成了他们与山外世界沟通的重要窗口。韦永乐说:"远教站点不仅是我们了解国家方针政策的‘直通车'、也是我们脱贫致富的‘好帮手',我们一定要把远程站点办好。"  相似文献   

10.
<正>早春二月,笔者穿行在阳朔县"百里新村党建示范带",沿途田园风光扑入视野:一幢幢白墙青瓦的整洁民宅不时跃入眼帘,房前屋后果树成行,一条条通村水泥公路纵横交错……村在林中、房在绿中、人在画中的景象,见证着"百里新村党建示范带"建设的斐然成效。  相似文献   

11.
五寨县易地移民搬迁在"十二五"期间共搬迁200人以下77村、10623人。2011-2012年搬迁情况为省扶贫办下达任务4000人,市扶贫办下达任务2000人,共6000人。这6000人分别安置在县城的"宜居园",占地127亩,全部建成后可容纳1164户、近5000人的居住;现在开工建设的22栋近6万平方米,安置600户,3000人。清涟新村占地45亩,建设面积3万平方米,可安置304户、1130人;富康移民新村盖平房占地30亩,建筑面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建设的“弄拉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兵 《当代广西》2013,(19):44-45
弄拉是南宁市马山县古零镇古零村的一个自然屯,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岩溶高寒石山区。全屯有12个弄场,总面积3200亩,其中山林面积2975亩、耕地面积46亩;20多户人家150多人散居在大小不一的山弄里。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综合治理,弄拉逐渐形成"山顶林、山腰竹、山脚果药、地上粮桑"的立体生态发展模式,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生态旅游,走出"农户+公司"的助农增收好路子,被称为石漠化治理的"弄拉模式"。弄拉享有了  相似文献   

13.
如今的北槽碾村,山清水秀,物阜民丰,百姓安康。可是,如果我们掀起眼前这幅美丽的画面,后退到15年前,这里却是沟壑纵横,沙石裸露;贫瘠的黄土,写满了荒凉、寂寞与贫穷。是谁带来了这翻天覆地的变化?北槽碾村的百姓会异口同声:是村党支部书记张山。质朴如山北槽碾村座落在清水河县城东30公里处的一座山巅之上,这里山大沟深,土地贫瘠。48岁的张山就生于斯、长于斯。张山说:“从我开始记事起,就受贫穷二字困扰,为缺衣少食,没有水喝而发愁。”这就是当时每一个生活在北槽碾人的现实,也可以说是清水河人祖祖辈辈的无奈。伴随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大潮…  相似文献   

14.
农历三月三,在中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景宁的美丽畲寨东弄村,畲字大旗高高飘扬,非遗文化棚星罗棋布。尽管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但是上海游客王凤玲提起有幸参加的畲乡三月三畲族原生态民歌大赛暨畲族非遗展示体验活动,仍是记忆犹新。她说,一个原本素雅无奇的山村,沉浸在一片歌舞的海洋,变得生动美丽起来。这是一场畲族文化的盛宴,景宁群众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嘉宾游客共同感受到了喜庆的氛围。山水田园间的露天舞台上,省内外近百名畲族原生态歌手带来悠扬  相似文献   

15.
日前,宁海县成功入选浙江省首批"美丽县城"试点,成为全市唯一一家。近年来,宁海县大力推进实施"东崛起、北跨越、西统筹、中提升"的区域发展战略,积极构建完善中心城区、副中心城市、中心镇、一般镇四级城镇发展体系,并积极推进以"净化大地、美化家园"为重点的"两化"活动,以"美丽乡村、美好生活"的"两美"行动,加快打造"一乡一品、一村一景",着力建设"处处是风景、四季有景观、村村有特色"的美丽县城,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和国家生态县。此外,该县坚持"青山绿水  相似文献   

16.
正走进桐柏县大河镇石佛寺村,迎面扑来阵阵芬芳的兰花清香,令人陶醉。这里是河南省目前最大的兰花种植基地,有桐柏县城"后花园"的美誉。近年,该村靠培育种植兰花致富,有70%以上的农户住上小洋楼、开上小轿车。然而,在15年前,这里还是"吃粮靠救济,穿衣露肉皮"、"光棍满村跑,姑娘向外找"的贫穷落后村。是谁把小兰花促成大产业,让百姓过上了好日子?他就是桐柏县第十四届人大代表、县兰花协会副会长、石佛寺村党支部书记雷付举。立家业成梦想石佛寺村距离桐柏县城9公里,是典型的深山区。1994年,高中毕业回乡的雷付举看到父老  相似文献   

17.
《人民政坛》2014,(5):F0003-F0003
<正>走进宁化县泉上镇谢新村,环村道路整洁宽敞,一栋栋客家或欧式风格的房屋掩映在树林中,与富有江南水乡气息的休闲公园相互映衬……仿佛走进了一幅"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美丽乡村水墨画卷。作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扶贫开发村,谢新村拥有耕地2339亩,人口1312人,是个典型的山区村,之前的村容村貌与美丽新农村的差距较大,这一系列的变化离不开县镇两级人大代表的努力推动。2012年宁化县开始实施整村推进立面改造项目,谢新村做好了规划,但村里本就负债,哪里来的资金投入呢?必须动员村民拆除闲置房和附属房,无偿提供土地改造拓宽道路。在镇人大的组织下,代表们主动上门做工作,不厌其烦的劝说,面对群众  相似文献   

18.
一排排装饰一新、造型别致的"务工楼"掩映在竹林和绿树丛中;一条条屯内道路干净平坦;一辆辆摩托车、小轿车来回穿梭;一条清可见底的小河横穿村中央,或有小鸭戏水,或有村妇在浣衣……笔者走进天等县天等镇荣华村伏内屯,见到了一幅新村美景。在天等县,这样的新村并不少,"天等人民不等天"。近年来,天等人民不等天不怨天,自奋扬蹄,用自己的辛勤汗水和智慧,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辟了脱贫致富的幸福新生活,新村新貌正逐步展现在世人面前。外出"淘金"谋出路秃石荒山一座座,"九山一分地",缺水少粮闹饥荒,这是以前天等偏远山区恶劣生存环境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9.
深冬时节,寒风凛冽,但走进钦州市钦南区那丽镇土地田新村,心底泛起的是阵阵暖意。因为映入眼帘的,是绿树掩映下一幢幢规划整齐的两层或三层钢混结构楼房。二三十来家店铺里,菜市里,熙熙攘攘的卖客买客,无不展现出这个村级小城镇商贸的活跃和繁荣。新村对面,是一块50多亩、刚刚平整的住宅用地,展示出新村强劲的发展后劲。然而,十年前,这里还是一块荒芜的坡地,如今成为了人财两旺的新村。这当中,凝聚了当地村干部的多少心血和汗水。漫漫十年的建村,正是他们一段艰辛而又足以自豪的创业史。  相似文献   

20.
《创造》2017,(9)
正白雾村(白雾街),位于云南省会泽县娜姑镇坝子东南端,从县城往西北行32公里,就是娜姑镇,地处金沙江东岸、以礼河西岸,川滇交界、两省三县一区结合部。娜姑镇原为彝语"纳姑",意为"黑色的坝子"。白雾村历史悠久、遗存丰富,现有会馆和寺庙100余座,仍保持着明清时期的原始古老风貌,是娜姑镇历史文化载体的核心。2005年,白雾村以其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秀美山川、淳朴民风被列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