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包容"是"北京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动先进文化之都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指针.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这一伟大思想,是蔡元培先生提出来的,就从历史上确立了北京大学的学术地位,这一思想也影响着北京这座历史名城人文观念的形成,至今仍然光芒闪耀.应该说明的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从来就不是绝对的.蔡元培先生早就指出:"自由"与"容",不是"不受限制的宽容与自由",而是有条件的宽容与自由;条件是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故",不是毫无根据的胡说八道,是在社会发展中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而不是早已被历史与社会淘汰的没有任何价值的东西.  相似文献   

2.
秋日私语     
一年好处,都被秋光占断. 秋日的北京,天高云淡,走进京城相同四合院,退去了浮华的厚重从斑驳的墙影、灿烂的秋叶中倾泻而出,仿佛行走在历史的空间,让人迷醉不已.《"逛胡同"与"胡同串子"》、《炸酱面话旧》,钩沉京城历史,因而穿透时空. 这就是北京,一个充满历史文化气息的城市.黑格尔在谈哲学时发明了"这一个"的概念."这一个",就是个性,是独具的生命力.每一座城市也都应该像北京一样是"这一个".但不需讳言的是,在发展的名义下,一些城市正消磨着自己的个性.《美丽城市别怯捌饬》就从历史脉络、建筑设计、人情冲突等角度,证明要写出"这一个",虽然比较难,但并非无法企求.  相似文献   

3.
《南风窗》2016,(1)
正经济何以发展,凭市民的包容、凭实力、政府的文明程度;而将经济发展与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助推文明与城市更新的节奏相匹配,才能令生活于此的人有舒服、不做作的印象,令大国形象在一个城市的视角里尽显。"包容",这几乎是"外地人"对广州的共同看法。这种包容力,恰恰也是文明的包容力和吸引力。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化大都市、"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中的一个,广州有它特有的文明魅力。这种魅力,跟政府和市民长期以来的努力营造密不可分。对它的感受、观察和分析,可以为我们提供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正>虽然有北京官员澄清"北京不会清理低端人群",但中心城区的某些动作早已开始。包括媒体上议论纷纷的将北京人心目中具有极强符号意义的动物园批发市场等小商品市场迁出城区,整治群租房等。但其手段显然远远不止这些。在城市化浪潮中,中国正面临着各种城市病,而积聚了全国最重要资源的首都北京为甚,雾霾,拥堵,缺水等等都能占上头筹。据政府相关部门说,这个已经2000多万人的特大城市,人口还在以每年约60万的速度持续拥入。前段时间公布的城镇化规划告诉我们,政府试图以"提质量"、"调结构"的  相似文献   

5.
哈尔滨一医院发生患者捅死1人、致伤3人事件后,腾讯网转载的此事件新闻报道后面,竟然有4018人次(占65%)在"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的投票中选择了"高兴",而选择"愤怒"、 "难过"和"同情"的,分别只有879、410和258人次. 患者捅死医生的悲剧让人震惊——可比这种医患冲突悲剧更让人震惊的,是"65%网友表示出了高兴".这种莫名其妙的"高兴",这种不合时宜的"高兴",让人感受到了比医患冲突更可怕的网络暴戾之气,感受到了现实的残酷和冷峻.  相似文献   

6.
苏杨  肖周燕 《南风窗》2011,(5):73-75
面对人口压力,面对区域人口承载力不断的突破,应转变对人口承载力的传统认识,从经济因素入手,这才是解决人口压力的正确方向,而不是动辄就"限制人口"。吓人的2000万和宜人的20年中国到底能养活多少人?这个问题前些年引起过很大的争论而无定论。其实,别说中国,就北京能"装"多少人,这也是一个很难说清楚的问题。如果翻看北京历年的数据,会发现北京人口规模预测的历史是"不准"的历史,北京的人口规划  相似文献   

7.
陈统奎 《南风窗》2008,(17):48-49
公安机关不是一般的行政机构。对公安机关进行适当的分权,可以从体制上给高风险的警察权减负。白手套、头盔、警棍,这是如今上海市公安局闸北分局门卫的新装备。此前的7月1日,28岁的北京青年杨佳闯进这栋大楼"暴力袭警",连刺11名保安、警察,死亡6人,重伤5人.惊动全国。7月10日,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经过9天的"深入侦查和广泛调查取证",将  相似文献   

8.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大国地位丧失,俄罗斯人危机感增强,其民族主义有所发展,近年来这种民族主义有向极端化发展的趋势。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与俄罗斯人对其国家国际地位降低不满、政府打击排外和种族主义不力以及俄罗斯民族的历史与民族性有关。  相似文献   

9.
谁是新工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章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此宪法原则在法理层面规定了中国的国家性质,但现实的情况远为复杂.市场化的浪潮冲击了每一个人,总体而言,工人在利益上承受的损失是最大的,表现为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急剧下降.阶级分析的方法在工人研究领域也悄然退场了,事实也大部分如研究者所看到的那样,工人已不是一个有着同一性的"阶级",而是一个严重分化的庞大"群体".  相似文献   

10.
《南风窗》2013,(10):47-47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你在五环,我也在五环!"这是蛇年春晚中对城市堵车的调侃。当堵车逐渐成为习以为常的事情,出门的便利与驾驶的享受也就不复存在,而面对这样的解嘲我们也只能无奈的问一声"这事儿该咋办?""堵车"让人心烦,不但是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堵车严重,随着汽车的普及,二线城市的交通状况也让人  相似文献   

11.
自1988年李登辉当上台湾"总统"以来,尤其是1989年北京"六四"政治风波之后,台湾当局利用其较为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六四"风波后西方制裁中国给我国造成的外交困境,对其内政外交进行了引人注目的调整。其主要表现集中在外交政策方面是:推行所谓的"弹性外交"(或称"务实外交"),与我国实行祖国统一的"一国两制"构想相抗衡,以企摆脱其日益孤立的国际地位,争取"外交空间",提高"国际人格",最后重返国际社会。89  相似文献   

12.
京派与海派     
洪烛 《工会博览》2013,(12):47-48
北京是一座男性化的古都,上海则是一座女性化的新城,正如男性越沧桑越有成熟的魅力,女性越青春越有骄傲的资本.北京与上海,都可以说是性别特征明显的城市,当然,这种特征更多地表现在精神上.北京人的政治情怀和上海人的生意头脑,都可以说是发挥到极致了.北京以政治为中心,上海则以经济为根本,自近代以来,北京的洪钟大吕,和上海的风花雪月,一直形成鲜明的对比.它们也就分别成为中国的北方文化与南方的文化的代表.  相似文献   

13.
正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22年2月4日至2022年2月20日在中国北京市和张家口市联合举行。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举办冬季奥运会,北京、张家口同为主办城市,也是中国继北京奥运会、南京青奥会后,中国第三次举办的奥运赛事。2017年12月15日20时22分,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冬梦"和冬残奥会会徽"飞跃",正式亮相。第23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18年2月25日晚在  相似文献   

14.
《南风窗》2016,(9)
正如果说北京是一个"现实",上海是一种"可能",深圳是一组"概念",那么,广州就是一款"应用"(程序),一款创业时代平易近人的超级"应用"(程序)。广州,它是那座对中国人最充满善意、最平和的"一线城市"。但有人可能不这么认为,在他们看来,广州正在被"一线城市集团"淘汰,一些机构的楼市报告中,已经开始堂而皇之地把广州归为"二线城市",和杭州放在一起。在这一轮房价狂飙中,广州的确"表  相似文献   

15.
城市中的住房问题,素来为人们所关注.北京自古以来是移民城市,外来人口多,故而解决住房问题,尤其是廉价房、廉租房一直是难题.如在清末时,京城人口巨增,原来的住房难以满足居民要求,为解决人满为患,清廷在北京城内外盖了一些"官房"出租给买不起房的人.这种房可算是古代的"廉租房".  相似文献   

16.
策划人语城市中国正掀起新一轮"折腾"的浪潮,希望以城市化的基建规模拉动内需,应对金融海啸引发的全球性经济衰退。近年来,人们本已开始反思畸形的城市化进程,这种畸形最显著的表现就是由地方政府联合商业力量主导的城市建设,过度集中为经济型开发,而鲜见社会型开发。与追逐经济利益的急切相比,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热情持续萎靡。居民的公共生活空间与政治空间拓展乏力。  相似文献   

17.
<正>据3月20日《工人日报》报道,近日,全国总工会在中建一局北京城市副中心工地举办了一场"工会送文化到基层,学雷锋‘快闪’志愿活动",吸引了千名建筑工人与演员们一起互动、一起跳舞、一起歌唱,气氛异常活跃。说起"快闪",其实是近几年流行的网络用语。常指多人用网络或其它方式,在某指定地点、时间内,突然同时做一系列指定的行为后迅速闪开的活动,属于短暂的行为艺术。举办"快闪"活动,希望通过刺激,进而"影响周围人",吸引注意。  相似文献   

18.
高校工会工作千头万绪,教代会、建家等项工作固然重要,但正像校党委书记李宗明所说:"保险工作也真的不是一件小事."现在我们吃的蔬菜上有农药,吃的肉里有激素,喝的奶里有三聚氰胺,吸到的空气中有微尘,各种污染如流弹般纷纷袭来,防不胜防.我们的教职工则不断"中弹",不少人因病致贫致困.为了维护教职工最根本的生命权、健康权,和其他工会组织一样,北语工会也为教职工办理了保险和互助金.这不啻为他们穿上了双重"防弹衣",解除了他们工作、生活中的后顾之忧.下面,结合工作实际,对此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9.
不少外地来京的人士以为"大碗茶"是北京的文化符号.显然这是受了一首流行歌曲的影响.因为老北京人是不喝或很少去喝大碗茶的. 北京人饮茶习惯与南方人有所不同,最喜欢喝茉莉花茶,而红茶、绿茶、普洱等很少有北京人问津.生活不太富裕的家庭喜欢喝物美价廉的茶叶末.茶叶末又称高末,沏出茶末的味道并不亚于茉莉花茶.当年,老北京人起床第一件事是沏上一壶茶,并一边喝茶一边吃早点,百十年来很少有改变,而提笼架岛的"八旗"子弟和"谋事由"(找工作的人)喜欢到茶馆里喝茶,或聊天或谈事,但绝对没人去喝大碗茶,要喝就沏上一壶或是来个盖碗茶.  相似文献   

20.
李昊  李张光 《工会博览》2013,(15):12-13
垃圾坑上造园博湖 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流域面积3168平方公里.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为了供应城市的建设,整个永定河流域大量的砂石被采掘.采掘砂石所形成的大坑,便一直被人们用来回填这座城市产生的垃圾,连续十几年的填埋,使这里成为北京最大的建筑垃圾消纳场. 邓卓智被任命为负责永定河改造工程的总设计师,并不是偶然的.早在2005年,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院草拟关于"湿润"永定河的规划稿时,就针对永定河生态走廊的建设提出了十几个技术难题,并成立了课题组.邓卓智作为负责人之一,花了数年时间连续攻克了河床减渗、再生水回灌、防洪安全等多项技术难题,成为了永定河生态修复领域的权威专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