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时尚IN语     
我并不是每天下班的时候都数星星,有时也能看到日出。我觉得全世界的熊都一个熊样!反正我这命老跟他们算得不一样,不知道是他们没算对,还是我  相似文献   

2.
我并不是每天下班的时候都数星星.有时也能看到日出。 我觉得全世界的熊都一个熊样! 反正我这命老跟他们算得不一样.不知道是他们没算对.还是我活错了.  相似文献   

3.
金雪梅 《工会博览》2014,(35):50-50
“我们刚到项目部的时候就被‘慧妈’的热情所感染,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遇到一些小困惑,最愿意第一时间说给‘慧妈’听,她总是耐心细致的为我们排忧解难。我觉得,用热情、热心、善良这几个词,最能体现‘慧妈’的特点……”同事何丹,夸赞起“慧妈”时,正如一句广告语:根本就停不下来。  相似文献   

4.
饮茶     
这座城里的人,不管大人还是小孩,不管男人还是女人,生活的目的好像只有一个,就是饮茶。老人饮早茶,有闲太太饮下午茶,年轻的时髦男女饮晚茶。王二自己饮早茶,儿媳妇饮下午茶,儿子饮晚茶。因此王二常常为吃饭感到彷徨。他要饮早茶,就不吃早餐;媳妇要饮下午茶,就不吃中午饭,儿子要饮晚茶。就不吃晚饭。于是他们家常常就没有在一起吃饭的时候。王二有一天觉得很气愤,就对儿子和媳妇说,你们就不能不去喝茶吗?哪怕就一次。他说话的时候是中  相似文献   

5.
面对今天的市场竞争、人才竞争,不管是你是我还是他(她);不管你是刚刚迈出校门的青年人、待业者,还是正处在三四十岁的中青年;不管你有什么文凭,还是有多高的职称;不管你是在职业岗位上就业工作的,还是已经下岗、失业者……  相似文献   

6.
2015年已经到来.站在不同的起点之上,时间又过去了一天,也过去了一年,或者过去了很多年.年华似水,你我又长了一岁,不管你是否真的翻了一页日历,也不管它是实物的还是电子的,是台历还是挂历.在曾经的岁月里,挂历的确曾经风靡——它的模样便是中国的模样.  相似文献   

7.
情报的提供     
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对日本人来说,还是十分的神秘,“情报”的提供,会有很好的市场.平田选择了“情报”服务.也就是我们说的信息服务.1988年夏天,大井真次找到张景琦;张景琦拐弯抹角找到我.我觉得这事靠谱,我们也有意在日本建立一个信息服务的窗口.请示领导,当即批准.因为我无职无权,怕遇到骗子,如果有个闪失,会让别人指责.在首都机场接平田和大井,我没有用单位的车,而是借了一辆破旧的皮卡.西服革履的两个年轻人没有觉得怠慢,在他们心里,中国还是贫穷落后,有车来接已经很高兴了.我把他们接到马甸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这是联合国的援助项目.房间很小,我担心他们不满意.前几年去了日本,才知道日本旅馆房间都很小.  相似文献   

8.
《南风窗》1992,(7)
当《上班一族》第10次与读者谋面的时候.我们向大家奉献一辑以“开会”为主题的文章,个中,上班族在开会时遇到的酸甜苦辣,你大概也有同感,而我,却感叹他们对每一个角色都演绎得如此淋漓尽致,不管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从中,我悟出“角色”二字是多么奇妙。回想自己初当记者时,从约好采访对象那一刻开始,心里就  相似文献   

9.
正那天,我读到村上春树说的一句话:"我一直以为人是慢慢变老的,其实不是,人是一瞬间变老的。"有的时候真怕,再不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们就变老了,更怕在这日复一日地推诿中,自己那颗本该跳动的心也变老了。我一直觉得父母还是很年轻的,直到有一天,我忙了一个月的工作,趁着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买些蔬菜、水果等,从县城骑车一小时到家。正是午后一两点钟的时候,家里的大门半掩着,我轻轻地推开,走进院子,透过  相似文献   

10.
现在,姑娘们眼光高,我觉得很多时候是心态不好. 我最近在讨论养老问题的时候,有一位女性发言总结说:"一句话,嫁人就要嫁准了." 我回复说:"不是嫁人问题,是做人问题.嫁人不是打枪,男人也都不是笨鸟,等着你来打的."  相似文献   

11.
田磊 《南风窗》2011,(25):92-95
中国面临的问题很多,可是,可以依赖的思想资源也同样很丰富,不管你是自由主义者还是马克思主义者,面对这么古老的历史,如果觉得自己的传统是不好的东西,那怎么可能会有进步呢?  相似文献   

12.
罗西 《法制博览》2009,(8):53-53
我家有一阳台是朝向福州最大的人工河——晋安河,河边的马路上辟有一早市,每天上午八点必须准时收摊,这个时候,不管是有摊位的小贩还是肩挑的流贩,不管是买菜的还是保洁的,甚至流动讨乞的残疾人……都争分夺秒地做最后挣扎,比如抢最后一单生意,比如抢最后一根葱,因为堵得慌,各种经过的车辆喇叭长鸣,加上穿黑衣服的管理人员尖锐的哨声与呵斥声,充斥的渲染的是一派兵荒马乱的景象!我这个住在所谓“高尚区”的人,每天早上在阳台上做“伸伸手弯弯腰”的时候,总是逃不过这些触目惊心的真实人间画卷。  相似文献   

13.
水池困境     
<正>中学数学课上有一道经典的应用题题目:一个水池,上面有个水管注水,每分钟入水x立方米,下面有个水管放水,每分钟出水y立方米,求解,多长时间能把水池注满或者放干。在训练对数学知识的运用方面,这当然是个好题目,可是其表述方式违背生活常识,难免让人觉得有点怪。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做题的时候有过跟我类似的想法:一边注水,一边放水,这也太浪费水了吧,为什么干这么荒唐的事儿呢?其实,这种荒唐不但存在于数学课本上,也实打实地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着。当然我指的不是用水的问题,而是指一些政策的逻辑。  相似文献   

14.
“就那么几个鸟房子,他们喜欢得不得了。”当缩在肥大棉袄里的谢英俊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从表情上看,我不大好判断他究竟是得意还是真觉得无所谓。这个来自台湾新竹的建筑师坐在位于河北定州晏阳初乡村建冰冷的宿舍里,蓝棉袄脏兮兮的,蓝棉鞋也沾着草沫,连脸上没洗干净的样子,仿佛  相似文献   

15.
同事大年     
乔健 《工会博览》2014,(12):50-51
大年是我在工厂时的同事,也是好朋友,后来当了厂长.1976年我进厂的时候,大年还是个维修工,负责全厂大小机器的维修和保全。那时,他总是穿一身油渍麻花的工作服,腰问扎圈儿电线,满世界转。  相似文献   

16.
谁都知道,市场经济舞台上,要看企业的戏。可是,很多时候,他们经常受到一种“千刀都剐企业肉”的威胁。谁都喜欢拿企业开刀,谁都想割企业一块肉。不管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都觉得头上悬着几把明晃晃的刀。这几把刀随时都有落在他们头上的可能,让他们不伤筋骨也剥皮,或者打落牙齿和血吞。众多企业认为,最让他们心悸的,是三把刀。  相似文献   

17.
正袁洁是饭店财务部的一名普通职工,即将走下工作岗位。回顾这数十年的工作历程,她有着浓浓的不舍,更多的是欣慰和感恩:"我感恩我的企业和同事,让我在这么好的工作单位工作、生活、成长。这让我觉得企业不仅是一个工作的地方,它还是一个家,一个避风的港湾。"从1982年踏入工作岗位起,袁洁在财务部已工作35个年头。35年来,她始终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力量。年轻的时候不怕吃苦,也不怕吃亏,"我始终相信,吃亏是福"。袁洁说,在工作中会遇  相似文献   

18.
去年8月,我坐在离白宫只有数十米 之远的一个咖啡厅里,看着整天响个不停 的消防车匆匆经过。突然间问了美国国务 院派来的陪同一个问题:对于媒体连篇累 牍关于伊拉克战争情报问题的追究,美国 民众到底怎么看? 那个年轻的女士稍微想了一下,回答 说,我不知道大多数人怎么看,但我觉得, 现在不断地在追究到底是谁犯了错,有什 么意义?关键是怎么处理眼前的问题。 那个时候,伊拉克的凯歌刚刚奏响没 有多久,萨德尔的反叛还是一个难以想象  相似文献   

19.
给,还是不给?这是个问题。这个问题,我去繁华地面时常会碰到。为此,我常常会感到几分懊恼,觉得这其实不应该是个什么问题——或者便是个什么问题,也其实与我无关,何至于自寻烦恼呢?  相似文献   

20.
老驴 《法制博览》2010,(20):23-23
城里的房子靠买,农村的房子都是自家盖。 安文家的老宅子一共五间,不足一百平米。二十年前都还是土坯房,他爷爷奶奶都活着的时候,他们一大家子七八口人挤在一起。现在我看城里把房子隔开合租,一点也不觉得奇怪,因为当年在安文家就见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