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南风窗》2016,(7)
正只要是正儿八经从农村走出来的人,想必没有几个没听说过"过日子"这3个字。作者陈辉选择关中农村作为观察样本,除了其他地区或多或少有些作品论述外,还在于这里是炎黄文化的发祥地:即便是改革开放30多年后的今天,当地农村仍旧保持着较为完整的思维传统旧貌。在陈辉看来,在关中农村,"过日子"代表了一种以"家庭"为中心的生产生活方式,不仅仅要解决生存问题,还必须有  相似文献   

2.
叶永烈 《工会博览》2013,(10):51-51
北京是我最常去的城市.今儿个在北京这里落脚,明儿个在北京那边住下,我几乎住遍北京的角角落落,体验过形形色色北京旅馆的不同风情. 说实在的,我并不太喜欢那些带星儿的、玻璃幕墙包裹起来的高楼宾馆,因为那样的宾馆千篇一律.北京的特色民居是四合院.我最喜欢住的是四合院宾馆.那是位于王府井东安市场附近的一家招待所.那里原本是"王府"--一位清朝王爷住的三进四合院,有假山,有长廊,却只有二十几间客房.  相似文献   

3.
结古镇,是玉树大地震的震中地区,遭受了巨大的损失.玉树救灾,灾后重建,这里没有刀光剑影,但是一样地险象环生;这里没有硝烟战火,但是时刻都可能面临牺牲;这里不是战场,但是一样需要英雄,也诞生着英雄.在北京路桥集团鑫实公司玉树援建的团队中,有风华正茂的"80后"、并肩上阵的父子兵和同心援建的师徒档、夫妻档和情侣档……他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却朝着同一个目标——玉树集结.  相似文献   

4.
正按照约定好的时间,记者来到了住四公司翠城项目部,却惊讶地发现,刚刚还在的被采访对象,又不见了。"郎工是个闲不住的人,估计又到工地转悠去了。他常说,能干好的工作,绝不能把它干得有瑕疵。有多大的能力,都要奉献在岗位上。"亚运工程助我获奖章自从1979年进入住总,郎宝京就没有离开过这里。"我是接父亲班来的住总。父亲曾是一名抹灰班的班长,而我却学的是木工。"郎宝京回忆道,刚开始接触木工这活儿时,  相似文献   

5.
《南风窗》2015,(2)
<正>曾经与黄纪苏先生谈到竞争问题。黄先生在分析社会问题时特别注意心理因素,他发明了一个概念,"比较性竞争",认为人生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为了要比别人强。我担心"发展"会耗尽生存的资源基础,每人都想有私人飞机,就算地球的资源够造那么多飞机,也没地方飞没地方停啊;但黄先生的着眼点不在此,他说就算发展到人人有私人飞机的份上,也不算个完,还会有人要更多,这跟满足生存需求无关,只与要压别人一头的心理诉求有  相似文献   

6.
在国内的时候没少听人说,在国外垃圾堆上常常可以见到半新的被老外扔掉的旧物,比如沙发、电视机啦,对于刚刚出国从一穷二白开始的人来说,捡回来用用倒是省了不小的一笔开支呢.当我自己真正来到加拿大温哥华住下来以后,却发现情况并非如在国内听说和想像的那样.开车经过一排排漂亮的花园住宅的后巷,从没有见到有什么可用的旧物被当垃圾丢弃的.每家的后门处放着几个装垃圾的带盖子的塑料大圆筒,等着每星期的垃圾车来运走.如果要丢大件的垃圾那要去专门的地方,还要付费.我跟这里的人说起垃圾堆上拾电视机、家具的事,人家都把眼睛瞪到额头上说:你怎么会这样想呢?  相似文献   

7.
"那天吴副总理就站在这里,一手拉着我,一手拉着我们所长,问这问那。"孙保山站在河南省上蔡县文楼村卫生所的院子里,兴奋地向记者回忆到。2003年12月18日,吴仪来到上蔡县文楼村,先后走访了两户艾滋病患者家庭,与100多名村民亲切交谈,随后在上蔡宾馆。与10名艾滋病患者代表进行了数十分钟的座谈。  相似文献   

8.
正在北京城建八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有一个人气特别旺的地方,职工们愿意来这里打球、健身、瑜伽,领导们愿意来这里听听职工们有没有什么建议,就连投资单位也愿意来这儿看看,他们认为与一个能为职工投入这么大的单位合作肯定错不了。没错,这个让大家赞不绝口的地方就是职工之家,记者也是在这个地方找到的王家林。没有几天就要退休的他,完全看不出要停下来的劲头:"眼看就要到点了,再看看这里缺点什么,赶快添置上。"从一名基建工程兵,到项目经理,再到工会主  相似文献   

9.
刚刚中专毕业的王新鑫,却放弃了自己的幼师专业,从河北老家跑到了怀柔区琉璃庙镇白河湾的一个民营度假村,当上了一名普普通通的服务员.原来,她从一老乡处得知,这里的工资不但有保障,还给上保险,对于像她这样的年轻人来说,可算解除了后顾之忧.今年"五一"期间,小王的哥哥、嫂子特意来度假村旅游."别看我只在这里工作了3个多月,但老板仍然给他们打了八折.因为,这是我们签订的工资集体协商中明文规定的."  相似文献   

10.
传递快乐     
公车在夜里疾驶,乘客一站站下车离去.我忽然发现身上居然没有零钱.情急之下,赶忙询问身旁的女乘客:"对不起,请问您有100元零钱帮我换开吗?"不幸,大家对我的困境都爱莫能助. 当我长叹一口气,正要在投币口投入100元大钞时,身后忽然响起一个声音:"这1.5元钱给你."一位年轻的小姐拿着1.5元递给我.  相似文献   

11.
正"喂,丫头啊,干嘛呢?……哦,没啥事,你妈妈带外公看病去了,我就问问你,电视上说北京又雾霾了,要注意身体啊!"这是最近爸爸在电话里经常说的话。爸爸是耍杂技的,都说孩子小时候不记事,可我对幼儿时的个别片段却记忆犹新。记得在我刚会独自站立的时候,爸爸很喜欢用一只手将我托举至空中,让我在他温热厚实的掌心上站着,这个亲子游戏对于爸爸和我来说既简  相似文献   

12.
几年前,我的儿子很顺利地来到这个世界.然而,我却像往常一样,还要出差,还有那么多的工作在等着我. 时间飞逝,儿子在我不经意间便学会了自己吃饭,在我不在他身边的时候学会了叫第一声"妈妈"和"爸爸". 他成长得如此迅速,时间如白驹过隙. 随着一天天长大,他经常问我一个问题:"爸爸,有一天我一定要像你一样.爸爸,你什么时候能回家?"  相似文献   

13.
在一个周五的傍晚,记者事先与郝玉玲约定,近距离走近了7个孩子的“家”.这是位于海淀区观林园小区内的一套两居室,两个卧室里整齐的摆放着四张上下铺和5张课桌.虽然陈设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但在7个孩子的眼中,这里却是他们新生活开始的地方.在“郝妈妈”的身边,孩子们感受到了母亲般无私的关爱. “妈,我回来了!”孩子们一声声最简单的呼喊却震撼到了记者,孩子们与郝玉玲之间的这份真情也感动着记者.  相似文献   

14.
有一部电影的故事情节我早已忘光,片名却还常常脱口而出,“都市里的村庄”!大概是因为这类从艺术走向现实的画面较多在眼前出现吧,我都见怪不怪了。村庄里的“都市”,我却是头一回见识。这里没有摩天大楼,也找不到霓虹灯。所谓“都市意识”,有时,是通过人与环境所进入的文明程度来体现的。眼下,我正在一个叫作“南湾新村”的地方漫步。置身于一排排崭新的楼房之中,恍如闯进了阅兵式里的“步兵方阵”。麦礼和,引我到这地方来的南基村党总支书记告诉我:每一排楼房之间的间隔道路宽2米;每一幢楼房的地面建筑面积是56平方米,7×8,不多不少,  相似文献   

15.
常识:指与生俱来、毋须特别学习的判断能力,或是众人皆知、无须解释或加以论证的知识. 但是我发现,在中国,有时以我的常识却无法理解自己面临的实际. 上周六,我在上海虹桥站的书刊亭买了一份周报.上海虹桥站建设得非常不错,是至今我看到过的最宽敞的火车站,不愧是华东地区最重要的铁路客运枢纽.在我看来,它能够代表当今中国在基础设施等硬件升级的成果.言归正传,由于这份报纸是每周六出版的,于是我理所当然地认为它是那天刚出炉的.没想到的是,在一家餐厅开始看报纸的时候,我居然发现它是上周六的.  相似文献   

16.
《南风窗》2016,(12)
正现在正是00后们自我成长的最关键时期,而这个自我恰恰充满了开放的元素,注定在成长中不断地向未来打开。看到这篇文章的你,可能是关心国家民族前途命运问题的社会精英或潜在的社会精英。我在这里就先问一个问题:你知道"B站"是什么吗?如果你一脸茫然,我可以肯定,你和曾经的我一样,几乎不真正了解"00后"这样一个群体,虽然不排除你可能自以为了解。  相似文献   

17.
燎原 《南风窗》2012,(15):61-63
决策者挥刀劈路并助推大学生走向农村,但出口通道的设计如不能进一步明晰,当大学生村官们青春逝去,出路渐窄时,如何使这些昔日基层维稳的"功臣",不至于成为政府重点盯防的"被维稳"对象,是必须要慎重考量的。聊到很晚的时候,林剑南挑了桶温水,一路晃荡着提上二楼楼顶,"乡下条件差,你就当是洗个月光浴吧"。29岁的林剑南是个大学生村官,现任四川省仪陇县周河镇英雄村党支部书记。镇计生服务站就是家,他和待产的妻子居住于此。作为办公场所,这里没有专门洗澡的地方。计生站四周,除了山坡,就是连片的农田。  相似文献   

18.
《南风窗》2012,(21):70-71
在中国足坛这样一个"多事"的地方,为什么我从不放弃?我又凭什么相信自己的耕耘会有未来?答案其实很简单:这是一种信仰。1992年,我从国家队回到上海,有人曾给我算过一次命。他说:"你马上就要开始10年的好运了,会一直向上走。"——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一个"信命"的人,甚至被人说有些"迷信"。但这些"大师"说的话,在我心里却始终会有份量——所以,我掐指算了算,10年后?也就是2002年,不正好是世界杯比赛年吗?所以我觉得,冥冥之中,命运是有所注定的。这个吉利数字一出,工作上竟真的有了变化。93年我接手"有  相似文献   

19.
一次,从北京先后飞来两架飞机。陈老总下机后,就匆匆去看了交际处、小岛、山庄旅舍第二天,周总理又去看了这几个地方后说,陈老总一定喜欢山庄。原来,周总理和陈老总是在选同印尼外长苏班德里约会谈的地方。这是一次历史性的会见,整整谈了一个通宵。送走了客人,总理和陈老总才到双溪休息。本来,接待人员安排总理住下边。陈老总住上边,去到那里,周总理却自行安排起来.对陈老总说,你胖一点住这里,我到上边去。趁总理休息,林西请总理给山庄写副对联,总理说:“你们找陈老总,他内行。“好,总理说的,我一定写,不过.我得想一、两天。”陈老总真的想好了一对:  相似文献   

20.
他是一名只有初中文化的工人,在30年的工作中,一直踏踏实实地走着奉献之路.他给人的印象很内向,可一走进车间,却判若两人:"这是洗煤机,刚运来的煤要从那个原煤仓运到这个里.这是制浆机,洗出的精煤通过输送皮带到这里,经过研磨加工辅以水、化学添加剂等多道工序制成水煤浆……"对车间里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大型生产设备,他如数家珍.他是京浆公司负责洗煤、制浆车间所有进口、国产设备维修和保养工作的钳工班班长于增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