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月23日在武汉召开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四省会城市首届会商会上,长沙、合肥、南昌、武汉四省会城市达成《武汉共识》,将联手打造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依托的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  相似文献   

2.
"中三角"包括长江中游城市群中以武汉、长沙、南昌、合肥为核心的41个城市,是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中三角"经济圈承载着中部崛起的希望,应力争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城市群之后,引领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中三角"是个区域,只有"中三角"四省形成要素资源集聚效应,才能加速共同发展。近几年,江西外向型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区域经济发展较好、节能减排成效明显、进位赶超后发优势凸显,但从经济发展总量、农业规模、消费水平等方面看,江西落后于"中三角"其他省份。作为同属"中三角"地区,湖北、湖南、安徽推动经济发展的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区域发展为重点等相关举措值得关注。为此,江西应加快做好基础设施建设、鄱阳湖生态城市建设、产业集群建设、现代旅游业建设等五个方面建设,积极融入"中三角"区域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三角"以湘鄂赣三省为宜,以武汉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和大南昌城市群为主要载体。应分别从空间定位、功能定位、产业定位、特色定位等四方面对"中三角"及各大片区发展进行战略定位。研究表明,"中三角"应定位为我国重要的"两基地三区、一中心一枢纽",成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和核心增长极,成为我国具有国际性功能、跨省域影响力和较强创新能力的区域性经济中心和重要的经济区,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之后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  相似文献   

4.
城市群已成为国家或地区参与全球竞争与国际分工的基本地域单元。基于省级行政区域构建城市群在我国很有必要。本文以构建大南昌城市群为例,重点探讨省级行政区域城市群构建的理论基础、城市群形成与成长的条件。研究表明:江西应构建以南昌为中心,包括九江、新余、抚州、鹰潭等城市在内的大南昌城市群,使其成为全国的高技术产业及现代制造业基地、农产品生产与加工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成为一个空间结构合理、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具有竞争力的经济密集区。为此,江西应遵循大城市群成长规律,从规划、机构、区域分工与合作、城镇空间结构、一体化、区域创新和产业集群等方面统筹谋划,分步实施。  相似文献   

5.
咸宁不仅是处在中三角重要接点上的小三角城市群的重要成员,也是处在中四边重要接点上的小四边城市群的重要成员。咸宁打造中三角枢纽城市,要逐步从主要是重要交通枢纽发展为全面的经济枢纽。打造中三角重要枢纽城市,咸宁有天时、地利、人口的优势,也存在客观条件限制、合作意愿不足、实力差距较大等障碍。为此,咸宁必须以最大的智慧运用政策优势,以最大的诚意推进区域合作,以最大的韧劲推进强市建设。  相似文献   

6.
我国城市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依然存在,这既体现在各个城市群之间,也体现在城市群内部。缺乏有效的府际合作,不仅会增加城市间的交易成本,同时也会拉大城市间的经济差距。府际联席会作为一种重要的区域合作机制,旨在推动区域的一体化发展;官员流动则是我国政府人事制度的重要安排,对于抑制腐败具有积极作用。本文以2008—2017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和制度性集体行动框架,使用学界公认的数据集,构建相关城市的府际合作网络和官员流动网络,运用QAP关系型数据计量模型,探究多重因素对三大城市群内部各城市经济增长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1)府际合作和官员流动对于改善城市经济差距具有积极效果,且在不同城市群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化影响;(2)推动城市化进程、优化产业结构是城市群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还应重视府际合作、官员流动对缩小城市经济差距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面向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十四五”时期,重构中国区域经济格局对实现更高质量、更具效率、更加公平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从国家、区域、城市、县域四级空间尺度出发,以“整体分散,优势集中”为行动指南展望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在国家尺度下,在集中力量缓和东西失调、南北分野以促进国内大循环的同时,以“一带一路”为牵引融入国际大循环。在区域尺度下,打造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城市群、长江中游—中原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五大核心增长极,助力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在城市—县域尺度下,抓好国家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的培育工作,激发县域经济活力。在此基础上,融通国家、区域、城市、县域四级尺度,共同引领“普遍沸腾”。  相似文献   

8.
根据"脱钩"理论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集团式"地推进低碳城市群建设是发展区域低碳经济的最佳选择。低碳城市群具有城市建设低碳集约化、能源利用低碳高效化、城市协同低碳最优化、居民行为低碳节约化特征。应该通过建立低碳产业耦合机制,实施低碳技术联合创新战略,培育区域"低碳考核",构建碳汇体系,营造低碳消费生态等方法建设低碳城市群。  相似文献   

9.
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深入研究湖北如何开展低碳经济试点,笔者认为建设武汉低碳城市圈是湖北发展低碳经济的首要选择,也是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并对建设武汉低碳城市圈进行理论分析,提出了建设武汉低碳城市圈的思路和对策:设立碳交易所,实施低碳技术创新战略,健全武汉城市圈的低碳合作机制,强化武汉"低碳极核"作用等。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经济中,城市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南昌是江西经济要素的主要集散地和辐射力源泉,其城市建设事关南昌能否率先崛起,事关能否对江西的区域经济发展起到更为重要的辐射和支撑作用。近年来南昌城市建设有很多值得关注和总结经验之处。从南昌目前发展的势态来看,城市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只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取科学的行动,南昌定能实现建设花园城市和率先崛起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实施我省经济发展战略,构建省会经济圈,把合肥建设为区域中心城市、新的经济增长极,带动周边、辐射全省,合六巢淮等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联接沿江城市带、沿淮城市群,推进安徽跨越发展,促进中部崛起。  相似文献   

12.
城市群之间经济联系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区域的协同进程。以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规模来衡量城市间经济联系的总量和联系强度,以此来反映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能力和周边地区对中心城市辐射能力的接受程度,是衡量城市群协同程度的重要指标。以2006年—2015年10年的数据为样本,通过计算和分析发现,与长三角地区沪苏浙城市群相比,京津冀城市群在经济联系量和经济联系强度方面存在着明显差距。对照差距,查找不足,就需要借助雄安新区的规划与建设,改善京津冀城市群之间的经济联系,助推京津冀协同进程的深化与拓展。  相似文献   

13.
长三角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带和城市群,在我国整体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长三角的功能定位如何关系到本区域发展规划如何实现,也关系到中国经济的总体发展。本文从地区和世界经济格局的角度分析了以上海为主体的长三角区域功能定位相关问题,对长三角建设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中心和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等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策略性认识,具有宏观远见和战略思维,值得参考。  相似文献   

14.
实现中原城市群的经济一体化要以郑州为中心形成经济发展的"城市圈域",发挥郑州的经济集聚作用,增强其经济辐射带动力,突出郑州作为核心区域的职能和地位,以带动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为发展目标.同时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执行机构,整合处于空间离散状态的中原城市群.  相似文献   

15.
城市群的形成与演化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进程,它是在工业化进程中随着技术进步不断发展起来的。城市群作为人口和经济活动高度密集、资源利用强度显著提高的空间形态,体现了世界城市化发展的新趋势。研究城市群的形成与演化机理、空间和功能特征,研究以城市为主体的区域经济组织模式、经济分工的协作体系,对分析和把握城市群现状、发展趋势,在城市之间要素的聚集和扩散过程中提升城市群区域的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 由西安、成都、贵阳、昆明、济南、郑州、武汉、长沙、杭州、福州、南昌、海口、沈阳、南宁等14个省会城市联合举办的第12次统战理论研讨会于1997年11月18日至22日在南宁市召开。会议还特邀了北海、防城港两市参加。30名来自各市的统战理论工作者出席了会议。中央统战部研究室庄聪生副主任率队到会指导。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统战部部长王庆录、中共南宁市委副书记李先明、南宁市  相似文献   

17.
地级以上重点城市政府效率是影响我国地方政府效率水平的重要因素,本文选取全国有代表性的54个重点地级以上城市,基本遵循中国省级政府效率测度的思路、指标及方法,结合《2013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按照省会、自治区首府、计划单列市或经济特区、重点地级市分类分析重点城市政府效率测度值及排名所呈现的特征。结果显示,22个省会城市中政府效率排名前七位的分别是广州、长沙、成都、杭州、武汉、哈尔滨、西安;5个自治区首府排名依次是拉萨、南宁、呼和浩特、银川、乌鲁木齐;7个计划单列市或经济特区排名前三位的是深圳、厦门、大连;其他20个重点地级市政府效率排名由高到低总体呈现出"东部-中部-东北-西部"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长株潭一体化作为全国城市群建设的先行者,不仅要成为中部经济崛起地"引擎",也要成为城市发展与环境友好、经济发展与资源协调的先导和典范。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中要吸收传统文化精华,坚持生态优先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建设文化宜居的现代文明园林城市。  相似文献   

19.
城市群经济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阐述了城市群经济的效应及其效应影响下县域融入城市群经济的路径选择,通过对章丘在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产业竞争力的比较分析,提出了将章丘打造为先进制造业中心、现代物流中心、文化休闲中心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成都应当把"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安全型"城市(简称为"三型"城市)作为建设国际化城市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模式。以"三型"为目标模式,推进成都市国际化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一是转变观念,追求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转化统一;二是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经济结构实现战略性调整为重点,推进成都市以"三型"为目标的生态文明建设;三是用生态经济化推动经济生态化;四是转变和改善政府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职能;五是城乡统筹推进"三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