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9 毫秒
1.
法国是世界上较早产生资产阶级政党的国家之一,它的政党制度经历了由极化多党制向温和多党制转变的过程,形成左右两翼的政治格局。法国是半总统半议会制的国家,无论总统选举获胜还是议会选举获胜,都成为执政党。法国执政党不仅受到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权力体制的约束,而且受到利益集团、大众传媒、社会运动等社会力量的制约和监督,在客观上保证了执政党权力运行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执政党依法执政、立法机关依法立法、政府及其部门依法行政和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基本环节;市场经济需要自由与平等,自由与平等需要法律规范行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法治行政与之呼应;人权不得侵犯与人权需要发展要求行政厉行法治,对人权的关怀框定了法治行政的架构和内容.依法治国、市场经济和人权关怀,不仅成为跨越世纪的热门话题,更构成中国法治行政的深刻背景.实施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关注人权保障和人权发展,使中国法治行政前景明朗.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司法管辖与行政机关、立法机关的管辖区域完全重合的制度设计,一定程度上为行政权力等外界因素干预司法独立运行提供了便利条件。司法不独立困扰着法律的统一实施,导致司法公信力下降,阻碍了我国法治社会建设的进程。打破司法不独立、地方化的格局符合人们对司法公正的新期待。通过探索构建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以改变司法机关人、财、物的管理模式,为司法去地方化保障司法独立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4.
执政视域下的中国共产党法治生成机理是融合内生型和外生型法治的优点,实现自然演化与理性建构相结合的共生;其发展逻辑是健全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制度,实现由浅层法治向深层法治的转变。构建执政视域下的中国共产党法治生成机制,需要树立依法治国和依法治党的法治理念,实现国家法治文明与政党法治文明的共生共长;推进党内法规制度和国家法律制度的创新,使党内法规制度与国家法律制度相协调;推进党的领导行为和政党权力运行的法治化,实现国家权力与政党权力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5.
法律关系是一个重要的法学范畴,它被人们广泛地用来认识和分析法律现象。立法机关在理顺关系、配置权利义务,行政机关在执行法律,实施管理,司法机关在分析案情、适用法律,都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这个范畴。可见,研究法律关系范畴,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社会,由于行政权的扩张,出现了国家权力交叉,与治安行政管理相关联的法  相似文献   

6.
党纪反腐是执政党运用党内法规治理腐败的职能活动,是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对党员腐败行为的纪律评价和纪律处置。司法反腐是司法机关依据国家法律对腐败行为进行法律评价和处置的职能活动。在法治反腐的语境下,党纪反腐严于司法反腐、司法反腐强化党纪反腐、党的执纪与国家司法在腐败治理中各司其职、相辅相成,共同实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预防价值。  相似文献   

7.
立法权是国家权力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国家都把实行法治奉为“治国安邦”的基本原则和追求目的 ,因此为了满足各个领域实现法律调控的需要 ,立法活动常常会突破一个机关或部门的范畴 ,而涉及整个国家系统以至出现立法权在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之间的横向配置问题。本文主要探讨了目前较为普遍的行政权与立法权的问题提出了关于改善我国行政立法现状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执政党树立法治取向,是从传统党的建设向现代政党治理跃升的重要指向。中国执政党治理的相关问题必须置于法治视阈之下加以深入研究。政党与国家的关系大体可以归为间接型和直接型两大类型。中国政党制度下,执政党建设状况对国家发展的影响,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比那种政党与国家间接型关系要更加显著。改革开放后执政方式转换需要在政党治理上作出回应。政党治理不能拘泥于自身范围的单向思维,政党、国家、社会的复合结构要求执政党调整内部治理的方略。政党与国家直接型关系下紧密而适度分离的原则,对中共转换执政方式和自身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法治视阈下中国执政党治理必须处理好执政党的主张与国家意志、党的制度化建设与国家法治化、党的纪律与国家法律、党的领导者个人意见与权力公共性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9.
创建高绩效行政机关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新目标。法治建设是创建高绩效行政机关的重要内容与基本前提,其重点是大力倡导并贯彻公民权利保障的观念;正确处理好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行政机关必须做到职权法定、坚持依据法律、遵循法律优先、切实做到权力和利益彻底脱钩;必须强化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行政监察是指监察机关依照《行政监察法》等法律规范对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实施监察的行为。尽管《公务员法》扩大了国家公务员的范围,但行政监察机关无权监察政党、权力机关和司法机关的国家公务员。同时,行政监察机关有权监察拥有行政职权的其他组织的所有正式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11.
公共利益是我国征收集体土地必备的条件。在集体土地征收制度中,我国公共利益条款存在法律规定粗疏、概念内涵模糊和认定规则虚无的制度缺失,其根源主要在于理念偏差、权力异化和监督制度残缺三个方面。就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环境而言,集体土地征收法律制度中的公共利益条款宜采正面列举典型的公益事业类型,反面排除典型的非公益事业类型,并设置兜底条款的折中规范模式;在认定权力的配置上实行分权,由立法机关确定公共利益条款的法定内容,行政机关在实践中具体执行认定权力,司法机关对公共利益的认定争议进行个案判断;对行政机关界定公共利益的权力应实行多元化监督制度体系,其中以行政的外部监督为主,以行政的内部监督为辅,并为以权利制约权力的监督方式提供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阶段。执政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已见端倪。改革执政体制必须贯彻四个原则:党的地位,不可动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依靠法律,规范改革;戒急戒躁,渐次改革。改革执政体制的路径主要循着改革党与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领导关系及适时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党法》。  相似文献   

13.
西方发达国家对行政问责制的研究历来已久,在民主政治、文明法治和责任政府建设方面堪称典范。西方发达国家行政问责制对我国的主要启示有,不断完善行政问责法律体系和相关制度,注重异体问责和行政问责主体的多元化,不断扩大问责客体的范围,进一步加强司法机关和立法机关问责力度。  相似文献   

14.
冯建英 《工会论坛》2015,(1):116-118
自十八届三中全会、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法治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依法治国成了当前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主题。切实发挥法治的作用,用法治代替人治关键在于在全体人民中树立法的权威,树立和维护法的权威是进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必要前提。因此,法的权威的含义可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层面来理解。针对法的权威遭到损害的原因,提出树立法的权威的措施主要是:立法机关要制定良好的法律,确保法律本身公平正义;行政机关要依法行政,建设法制政府;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加强对立法、行政、司法机关监督,规范和制约其权力运行。  相似文献   

15.
法治结构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治结构是指在建设法治国家、法治社会的过程中 ,法律的主要统治对象与法律之间形成的动态结构 ,亦即法律的主要统治对象之间及其与法律之间的关系、位阶。本文引入“法治结构”的概念 ,结合法治的基本内涵和要求对我国法治结构的目标模式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法治社会的形成过程必然包括法律、公民个人 (人权 )、社会 (社会权力 )、国家 (国家权力 )、政党之间关系重构的过程 ,也就是法治结构完善的过程。作者最后认为完善法治结构和优化经济结构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两大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权力机关。应从法理、权力的腐蚀性,人大权力的至上性及政治实践层面来分析人大具有对执政党进行法律监督的权力。为了实现这种监督,要认识到监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扫除心理障碍;制定有关政党的法律;制定有关宪法监督的法律。  相似文献   

17.
<正>主持人语:建设法治中国,既是中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也是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内在地要求政党法治。法治政党作为政党现代化的重要标准,既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前提条件和政治保证。面对政党法治与法治中国建设这一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阐述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提出了执政党依法执政、依宪执政的重大战  相似文献   

18.
检察机关性质的宪法文本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宪法的规定,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在性质上,检察机关是区别于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军事机关的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的宪法地位是指人民检察院在国家权力体系中所处的位置以及依据宪法治理国家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宪法是检察机关行使职权与进行活动的权力来源和基本出发点,也是分析检察机关性质与地位的基本依据。在任何一个法治国家,宪法规范作为社会共同体所选择的基本共识和最高价值体系,为各种制度合理性的评价提供统一的尺度与标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厉行法治要求党的执政方式必须从主要依靠党的政策执政转变到主要依靠法律执政。为此党应正确处理好与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法治原则是近代以来民主政治的一项基本原则.法治思想萌芽于古代社会,在近代社会之后,作为一项政治原则才最终确立.建设法治国家,需要建设法治政府,鉴于任性政府的消极作用和影响,法治政府已成为现代政府构建的目标模式.强调建设法治政府,其实质是强调政府的公共权力要受到法律规制.从政府公共权力的来源来看,公共权力的有限制度、公共权力的程序制度、公共权力的责任制度是必不可少的;从公共权力行使的有效性来看,应建立公共权力的分立制度;从对公共权力预防来看,还必须建立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法律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