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本的本质是增值,资本不转化为生产要素就不会增值;机器是无数代人劳动积累的结果,构成机器的各部分也不创造剩余价值;自然资源土地也不会创造剩余价值。相反,前人积累的劳动价值、自然资源的价值都是公共的,都应归公共所有,因而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2.
《资本论》是马克思花费了40年心血写成的科学巨著。第一卷系统阐述了剩余价值生产理论,共有7篇,25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简单商品生产为对象,分析商品的价值和价值形式;第二部分叙述货币转化为资本;第三部分分析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资本论》第二卷研究的对象是资本的流通过程,其中心是分析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共分3篇、21章。第一篇分析资本流通的形态及循环,第二篇分析资本周转,第三篇分析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实现。三篇分别着重分析了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运动形式。第三卷研究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共分七篇。第一篇叙述剩余价值如何转化为利润和剩余价值率如何转化为利润率;第二篇接着叙述利润又如何转化为平均利润,从而不同产业部门的资本家共同分享剩余价值;第三篇揭示了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第四篇叙述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如何转化为商品经营资本和货币经营资本,从而剩余价值在工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之间得以分割;第五篇叙述利润又如何分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从而剩余价值又在银行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之间得以分割;第六篇叙述超额利润又如何转化为地租,从而导致土地所有者也来瓜分剩余价值;最后第七篇通过总结各种收入及其源泉,分析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阶级构成。  相似文献   

3.
《资本论》是马克思花费了40年心血写成的科学巨著。第一卷系统阐述了剩余价值生产理论,共有7篇,25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简单商品生产为对象,分析商品的价值和价值形式;第二部分叙述货币转化为资本;第三部分分析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资本论》第二卷研究的对象是资本的流通过程,其中心是分析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共分3篇、21章。第一篇分析资本流通的形态及循环,第二篇分析资本周转,第三篇分析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实现。三篇分别着重分析了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运动形式。第三卷研究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共分七篇。第一篇叙述剩余价值如何转化为利润和剩余价值率如何转化为利润率;第二篇接着叙述利润又如何转化为平均利润,从而不同产业部门的资本家共同分享剩余价值;第三篇揭示了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第四篇叙述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如何转化为商品经营资本和货币经营资本,从而剩余价值在工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之间得以分割;第五篇叙述利润又如何分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从而剩余价值又在银行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之间得以分割;第六篇叙述超额利润又如何转化为地租,从而导致土地所有者也来瓜分剩余价值;最后第七篇通过总结各种收入及其源泉,分析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阶级构成。  相似文献   

4.
资本形态(第3页)资本是靠剥削雇佣工人而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当生产资料和货币被资本家占有、并用来作为剥削手段时,就成为资本。它体现着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剥削和被剥削的生产关系。资本只有不断地运动,才能带来剩余价值,才能存在和发展。在运动中,资本的具体形态(形式)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采取了不同的形态表现出来。在这里考察的是个别的产业资本在追求剩余价值运动中表现形态的变化。任何一个产业资本的运动,都要经过“购买、生产、售卖”三个阶段;资本在这三个不同阶  相似文献   

5.
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文本里,资本家既是剥削者,也是劳动者。资本家的劳动是监督劳动和管理劳动,也创造剩余价值。在当代中国的政治环境中,一般将资本家称为民营企业家、私营企业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正确对待资本、资本者,为资本者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成长环境,使之能够为和谐社会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资本和剩余价值是马克思《资本论》中的核心范畴。马克思创造和运用了这些范畴,分析资本主义经济,为了揭露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赋予了它们资本主义的特性。由此,我国经济理论界长期以来,把资本和剩余价值看成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范畴,是仅仅用来反映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从而认为社会主义经济中,绝对不容许存在这些东西,承认它们的存在,就等于抹杀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等于否定了社会主义。然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却越来越迫使人们打破传统的观念,应对资本和剩余价值等范畴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7.
私营企业收入如何分配,对企业实现扩大再生产的良性循环,加快私营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对私营企业的四种分配形式作些探讨。(一)按资分配制所谓按资分配,是指按投入的资本并根据已定的比例或生产经营情况进行分配的形式。按资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的多种分配形式中的一种。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非公有制经济成分的增加,按资分配在个人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将会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按资分配,是指货币转化为资本后,资本所有者依法获得一定收入的分配形式。货币向资本的转化,意味着剩余价值和利润的产生。在社…  相似文献   

8.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是对资本范畴的传统界定。包括国家教委推荐的现行《政治经济学教材》也是这样定义的。笔者认为,这一定义与马克思所论述的资本内涵有些不相吻合。 传统资本定义来源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这样一段论述:“G—W—G过程所以有内容,不是因为两极有质的区别(二者都是货币),而只是因为它们有量的不同。最后从流通中取出的货币,多于起初投入的货币……我把这个增殖额或超过原价值的余额叫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论必须与时俱进 ,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劳动力成为商品 ,是市场经济发育完善的需要 ,不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物质生产劳动和非物质生产劳动都创造价值 ,社会主义的剩余劳动和资本主义的剩余劳动具有本质的区别 ,必须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问题作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概括。恩格斯在评价马克思的时候 ,说马克思一生有两个最伟大的发现 ,一个是历史唯物主义 ,一个是剩余价值理论。由于这两大发现 ,社会主义才从几百年乌托邦的空想变成了科学和现实。而剩余价值理论 ,又是以科学的劳动和劳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逻辑是关于资本运作的客观规律,其出发点和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剩余价值的最大化。资本逻辑具有两面性,即文明性和破坏性。剩余价值生产与实现过程的分离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所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我们应该反思资本逻辑,既要认识到资本逻辑存在的时间与空间界限,也要看到资本逻辑的合理性。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人的主体地位的同时,借助资本逻辑的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根据社会主义经济也是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这一新的情况,资本和剩余价值这两个范畴一般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也是适用的。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资本、剩余价值有其特殊性。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最终目的是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因此,在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时,要加速实行国有资产的资本化管理,以确保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12.
黄世贤 《求实》2005,3(12):36-38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实现“自主劳动”创造了前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企业的劳动关系是一种劳动力资本、技术资本与货币资本、实物资本所形成的人格平等基础上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将资本的本质科学地定义为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并将资本科学地区分为不变资本C和可变资本V,从而深刻揭示了作为生产要素的劳动力商品的最本质的特殊性在于它的使用价值本身就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商品的价值由C+V+M三个部分组成,其中C是转移价值,自身不会增值,V+M是劳动力使用过程中抽象劳动新创造的价值。马克思又将一个工作日的全部劳动时间科学地区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个部分,前者形成的新价值V,用于补偿劳动力的价值;后者形成的剩余价值,即增值价值,马克思在普遍意义上将它称为剩余价值一…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资本经营李锦,海萍,赵锋(一)1、资本经营的含义资本经营源于资本的概念。那么,究意什么是资本呢?按照马克思的定义,“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历史形态的生产关系”。如果我们转换一下视...  相似文献   

15.
资本运营     
《新长征》2000,(3)
所谓资本运营即通过资本的运动和资本形态的变化,买现资本增殖的过程。资本以货币、生产资料、产品等为载体,通过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诸形态的变化,谋求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企业资本运营的方式主要有(一)优化存量资本即优化存量资本在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  相似文献   

16.
资本不能自发地带来剩余价值,而必须通过经营者的科学管理,在运动中保值增值。而要使资本能够进入科学管理状态,首先必须使资本拥有人格化的代表。中外众多的企业管理经验表明,这是使资本能够获利的必备前提。在1993—1994年,我国曾经针对因企业资本所有者泛...  相似文献   

17.
《资本论》是马克思光辉的经济学经典著作之一,马克思的供给理论贯穿于《资本论》中。《资本论》第一卷包括劳动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和资本积累理论。劳动价值理论阐明了商品和货币的供给及其表现形式;剩余价值理论阐明了劳动力的供给,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及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进而论证了资本主义供给相对过剩的客观必然性;资本积累理论论述了资本供给,阐明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如何改善供给,实现有效需求,在动态中实现经济的均衡发展,是马克思供给理论的核心。当前,我国进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以马克思的供给理论为基础,充分地发掘《资本论》中供给理论体系,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见成效,实现预期目标。同时,深入研读马克思的供给思想,也是在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非劳动收入问题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沿用"资本剥削"的概念,并不是背离马克思剩余价值的理论;非劳动收入是对私营企业主等新的社会阶层合法收入的新概括,比"资本剥削"更合理更科学地说明了他们的实际收入。  相似文献   

19.
人力资本,就是指人作为资本而存在,具有资本的功能。它是与货币资本,即出资人的资本相对而定义的。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工人在劳动中所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叫剩余价值。榨取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唯一目的,马克思说:“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现在有的同志认为,剩余价值不是资本主义的特殊的经济范畴,而是商品经济范畴。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社会有,在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