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9 毫秒
1.
在井冈山和中央苏区斗争时期,毛泽东经历了他革命生涯中的“三落三起”——“开除党籍”、落选前委书记、被排挤出红军领导岗位。面对人生的挫折,毛泽东以其宽阔的胸襟和高超的领导艺术,化解磨难、锻炼才干、陶冶情操、砥砺意志,成就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大业。  相似文献   

2.
浅析毛泽东领导活动中的协调艺术杨正毛泽东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在中国革命的几个主要历史时期,毛泽东同志一直担任着党、国家和军队的主要的领导工作。毛泽东同志在长期的领导活动中,形成了非常丰富的科学领导...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一直都注重调查研究,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运用调查研究这一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开创了伟大的井冈山斗争和井冈山道路,形成和发展了井冈山革命精神,毛泽东注重调查的优良传统对我们今天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茨坪毛泽东同志旧居是一座坐东朝西、土木结构的民房,位于井冈山市茨坪挹翠湖岸边,过去称店上村,这里是毛泽东与贺子珍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共同生活和工作的地方。1927年10月27日,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后,便经常住在茨坪店上村李利昌家这栋房子里。  相似文献   

5.
井冈山时期艰苦奋斗的作风,有其自身的特质、内涵与结构。毛泽东作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开创者,对井冈山时期艰苦奋斗作风的理解,视角上更为独特,内涵上更加深刻。他把井冈山时期艰苦奋斗作风定位于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而不仅仅是日常生活状况的描绘;其基本特征是甘苦与共,而不是红米南瓜和一根灯芯。毛泽东深刻揭示了井冈山时期艰苦奋斗作风的内涵及其时代价值,指明了弘扬艰苦奋斗作风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名有着20多年党龄的共产党员,自认为对井冈山时期的革命历史比较了解。但第一次走上井冈山,第一次到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习,在老师们精彩讲授和导引下重温80多年前那段峥嵘岁月,尤其是身临其境——面对八角楼的油灯、黄洋界的“功勋”炮、小井村的烈士墓、朱毛红军挑粮小道等诸多历史旧址,内心还是感受了强烈的震撼。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毛泽东的领袖地位、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革命的道路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们正在大力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群众路线的源头在井冈山。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积累了很多群众工作的经验和方法,这些经验和方法所蕴含的群众工作的理念对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真正意义上理论结合实践并发挥重要作用,始于井冈山。毛泽东、朱德等人在领导边界军民实行武装割据的过程中,围绕着革命低潮时期,在敌强我弱的情势  相似文献   

9.
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最早提出了党的建设科学化命题,并且在根据地实施了系列科学化建设措施。井冈山时期,党的科学化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在1927-1930年领导中国革命斗争过程中,转兵井冈,实现了革命力量由城市向农村的战略性转移;出击赣南,突破了井冈山时期“凭险据守”的观念局限;会师东固,激发了“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初步形成。转兵井冈与会师东固,是毛泽东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两个关节点,这期间,其思想出现了两次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1.
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关于土地革命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农村调查,在初步了解农村阶级和社会经济状况的基础上,提出土地的没收与分配的政策,实行土地革命。然后又通过土地革命的深入开展,制订《分田临时纲领十七条》,在不断的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在理论上加以总结,制订了《井冈山土地法》。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关于土地革命实践与理论的总结,虽然并不完善,却为中国土地革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正2013年12月12日,"毛泽东和党的群众路线"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20多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和中央苏区时期形成的群众路线思想,交流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群众工作。常务副院  相似文献   

13.
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军的兵员来自多种渠道,但到后期主要兵员补充来自国民党士兵。其原因在于:井冈山地区人口稀少,无法更多补充兵员;土地政策不完善,群众参加红军的积极性受影响;红军的俘虏政策好,许多被俘国民党士兵留下来。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采取了三个方面的措施对国民党的俘虏兵进行改造,即不断加强政治教育与训练、实行军内民主、执行铁的纪律,最终起到了明显的成效,并为后来加强红军及解放军建设总结了很好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艰苦卓绝的斗争环境中,大胆探索大革命失败后根据地党的建设。近年来,各方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研究,形成了一批学术成果。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井冈山时期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研究、井冈山时期党的建设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井冈山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研究、井冈山时期党与群团关系研究,这些研究比较全面地总结了井冈山时期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与启示。但是,研究也存在不足之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时段不均、研究视角不广及研究力作不多。这有待今后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5.
井冈山时期的九月"洗党",是我党我军历史上第一次整党运动。九月"洗党"的背景是"八月失败","洗党"的结果是纯洁了党的组织,提高了党的战斗力。毛泽东在井冈山九月"洗党"的实践中,萌发和提出了"思想建党"的重要思想主张。"思想建党"的原则,是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核心理念,也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大发展。毛泽东"思想建党"的原则,发源于井冈山,形成于中央苏区,成熟于延安时期。  相似文献   

16.
目前,关于井冈山斗争时期经济建设的研究,研究者主要从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经济思想的形成、发展、主要内容及其特点,井冈山斗争时期的土地革命、农业生产、工商业政策、金融财税等经济建设各项举措,以及井冈山斗争时期经济建设整体情况及其历史经验等方面进行论述。总体而言,目前已有的研究论文数量不算很多,仍值得我们今后继续加强研究;研究范围虽较广,但角度、思路还可以进一步创新。  相似文献   

17.
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基于对中国社会特殊矛盾、社会结构、农村阶级的深刻分析,坚定地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这一中国革命新道路,并在井冈山进行了具体的实践,这是中国革命进行独立实践探索的起点。在井冈山,毛泽东把枪杆子、农民队伍和马克思主义结合在一起,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转机。井冈山是这三个条件结合在一起的首创基地,是毛泽东思想的发端之地。  相似文献   

18.
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宽阔胸怀和超人智慧,实施了对袁文才、王佐这两支农民武装的成功改造。在改造袁、王部队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毛泽东一系列超人的策略思想。袁、王部队成功改造,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茅坪村位于江西省井冈山市龙市镇(原宁冈县城)东南16公里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茅坪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和湘赣边界工农武装割据斗争的指挥中心。同时,红军留守处、医院、被服厂、修械所等后勤机构也设立于此。在这里召开了湘赣边界党的第一、第二次代表大会。该地现存革命旧址20多处,八角楼毛泽东旧居便是其中重要的一处。  相似文献   

20.
1928年7月22日,彭德怀领导发动平江起义,创建红五军,开创湘鄂赣革命根据地,配合支援井冈山斗争;1928年12月10日,彭德怀率领红五军到达井冈山。从此,在毛泽东、朱德的直接领导下,彭德怀率部为坚守井冈山、推动湘赣革命根据地创建和保卫扩大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尤其是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开创与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