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正>2017年中日关系迎来邦交正常化45周年。安倍积极利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东盟系列峰会等多边外交场合与中国领导人会见,显示中日关系有所趋暖。然而,趋暖的走势能否使中日关系走出低谷,实现"再正常化"则取决于安倍政府内政外交政策剑指何方。安倍在国内经济和民生领域面临压力迫使其希望加强与中国的经济关系。但安倍政府推行俯瞰地球仪外交、近期又大力推进所谓美日印澳四国联手的印太战略,尽显与中国全面抗衡的战略心态恐怕  相似文献   

2.
目前,中日关系因钓鱼岛问题陷入僵局。中日两国在四十多年前可以搁置钓鱼岛问题,从而实现两国关系的战略性突破,四十多年后却不能如当初设想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反而搞得剑拔弩张,其中问题到底何在?日本首相安倍妄言是因为中国的“反日教育”。然而,纵观中日建交后四十年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正是日本在推进“政治大国”战略中的右翼取向,从各个方面侵蚀和破坏着中日政治关系发展的根基。如今,当日本国内政治生态和亚太战略环境都进入到一个历史性关口时,中日之间的各种矛盾终于集中在钓鱼岛问题上爆发出来。而安倍的政策又恰恰是利用钓鱼岛问题来实现其国内外政治目标,这使中日关系面临陷入对抗性格局的危险。  相似文献   

3.
雷墨 《南风窗》2013,(18):76-78
安倍把改善中日关系的路径建立在"强化与周边邻国合作、遏制中国抬头"的基础上。但地区现实表明,日本的"国家正常化"不可能建立在"异化"中国的基础上。没有在今年8月15日当天参拜靖国神社,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心中的"遗憾"又多了一分。去年8月15日,沉寂5年再度竞选自民党总裁的安倍曾参拜靖国神社,并多次表示"为先前担任首相时没能参拜感到痛憾至极"。事实上,真正值得安倍遗憾的是没能像2006年首次出任首相时那样打开对华外交的  相似文献   

4.
苗吉 《当代世界》2015,(6):12-16
<正>2015年4月26日—5月3日,安倍访美,如愿以偿在美国众参两院发表演讲,成为首度获此殊荣的日本首相。安倍赴美前开出的长长愿望清单逐个实现,效果甚至超出想象。美日在多个重大事项上展示出空前的政治默契和政策协调,这不啻为一个新的美日蜜月期。然而,美日进一步趋近及其政治蜜月,是两个孤独大国的抱团取暖,并可能加重二者的孤立  相似文献   

5.
李莹 《南风窗》2014,(13):73-75
<正>某种程度上看,安倍经济学是佐藤时代金融缓和论的变种,而外交上则几乎是岸信介和佐藤荣作的轮回。岸内阁时期中日关系漫长的"冰冻期"会否重现?从香格里拉对话会到G7峰会,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发言都离不开制衡崛起的中国这条主线。这与不久前的中日军机东海对峙风波,以及去年的火控雷达照射事件、东海防空识别区争议,  相似文献   

6.
风云     
《南风窗》2012,(25):21-21
日本大选搅动政坛分化组合11月29日街头竞选中,日本民主、自民两党党首分别就日中对立表明态度。首相野田佳彦表示"不能丧失大局观","必须克制以言语挑衅他国的行为"。而安倍晋三主张加强海上保安厅的应对能力,称"首先必须凭借数量优势进行阻止"。安倍本人的观点一直是偏右翼,但许多日本财界大佬支持安倍,因为他们相信安倍能够处理钓鱼岛危机,修复中日关系。而在"第三极势力"中,原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对华强硬。石原和日本维新会代理党首、大阪市长桥下彻已合流,并在积极拉拢"大家的党"以及"减税日本"  相似文献   

7.
雷墨 《南风窗》2014,(6):21-21
<正>在3月3日的参议会预算委员会会议上,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称在"村山谈话"问题上"将继承历代内阁的立场"。这是安倍本人迄今在这个问题上最明确的表态,尽管依然略显含糊。安倍第二次出任首相后,奥巴马政府内就有对安倍历史修正主义倾向的担忧。在去年2月首次访美行程中,美方没有给安倍在国会演讲的"礼遇"。一年来的情况已经表明,美国的"担忧"并不多余。安倍马不停蹄的"地球仪外交",在效果上也因历史问题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8.
在《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的重要时间节点,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正式访华,中日双方以四个政治文件为基础,结合两国关系的现实,就增强政治互信达成诸多共识,同时进一步确认以第三方市场合作为两国深化经贸合作的新平台,并就此签署数十项合作协议。通过安倍此次访华,中日两国关系得到进一步改善。虽然中日关系还面临诸如历史、领土、海洋权益等复杂问题的挑战与风险,但珍视双边关系改善的重要契机,推动两国关系行稳致远,为地区和世界和平与繁荣作出贡献,无疑是双方需要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日本政府在2012年9月对中国钓鱼岛实行所谓“国有化”以来,变本加厉地损害中日关系,使中日关系降低到了40多年来的最低点。在2012年12月日本自民党安倍政权上台后,其内外政策更加彰显强势,对内煽动右翼民族主义情绪,加速推动修改现行日本宪法,意将自卫队更名为“同防军”;对外推行全方位强化、巩同日美同盟,企图在外交、军事、经济上包围中国。通过炒作“中国海军舰载火控雷达瞄准日舰、日机”、“日渔船遭中方机枪威胁”等对中国进行污蔑,继续恶化钓鱼岛局势。  相似文献   

10.
刘柠 《南风窗》2007,(1):79-80
如果安倍2007年能顺利度过内政改革和参议院选举的考验的话,对中日关系也许是不坏的选择。但如果安倍政权超越“短命”成为“长期政权”的话,日本“普通国家”化进程就会提速,这反过来又会刺激中日两国新一轮民族主义的对立。这是一个悖论。  相似文献   

11.
中日关系是两国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其重要性甚至超出双边范畴,继2006年10月安倍首相的“破冰之旅”、2007年4月温家宝总理的“融冰之旅”、2007年12月福田首相的“迎春之旅”后,胡锦涛主席不久将访问日本。为加深对当前中日关系和日本国内形势的了解,本刊特请三位专家分别从2008年中日关系、日本国内政治改革、日本外交战略调整等三个角度撰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杨军 《南风窗》2016,(4):73-77
中日恢复正常邦交40周年的时候,本刊做了一期封面策划《中日关系四十而惑》,历经40年,中日关系并没有变得更好,反而出现了很多新问题。又三年多过去了,中日关系似乎陷入了更深的困境。去年底,人民日报评论部的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评论》推送了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傅莹的署名文章《为中日关系打开一片天空》,傅莹指出"中日关系走到今天这样的复杂境地,是历史和现实多种因素纠葛的结果"。"虽然中日这么近,打了这么多交道,似乎仍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了解。"虽然现实并不乐观,但正如傅莹所言:"尽管风雨如晦、月残月缺,两国有识之士为中日关系打开一片天空的努力从未间断。"傅莹在署名文章中提到日本东京大学教授川岛真《中国近代外交的形成》一书"虽然观点可以讨论,但其中的资料不可谓不系统、深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1月22日表示,中日关系近来有所改善,这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在安倍智囊团"二十一世纪构想恳谈会"16名会员中,川岛真被外界视为是较为中立的亚洲事务和中国问题专家。本期"对话"栏目刊发对川岛真的专访,就中日的历史和现实问题做了深入的交流。川岛真的观点当然不代表本刊的立场,我们把谈话的主要内容呈现给读者,是希望有益于促进中日之间"真正意义上的了解"。对于川岛真站在日本政府立场上的一些观点,相信广大读者会有自己的立场和判断。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4月1日,日本安倍内阁用阁议的形式出台了《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以取代自1967年就业已存在的《武器出口三原则》。安倍内阁的这项举措在正式出台以前就被认为是对过去日本武器出口规制的彻底颠覆。2014年7月1日,安倍内阁正式通过了修改宪法解释的阁议,战后宪法"专守防卫"的原则被突破,日本将被允许行使集体自卫权。自安倍上台以来,日本国内相继  相似文献   

14.
安倍上台后的日本政局及中日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9月20日,日本自民党举行了总裁选举,安倍晋三如同人们所预料的那样,未经重大挑战和激烈竞争即当选为新一任自民党总裁,并于9月26日作为日本国会第一大党的领袖出任新一届日本内阁总理大臣.安倍究竟何许人也,他领导的日本政府将奉行何种内外政策,对日本政治、经济、外交的走向以及中日关系将会产生何种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日本当地时间8月14日下午6时,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发表了他酝酿已久的"安倍谈话"。谈话尽管包含了此前外界广为关注的就二战侵略道歉、反省等内容,但却是以继承历代内阁立场的方式间接提及;谈话提及"殖民统治"和"侵略"措辞,但没有明确表示这是日本的行为。谈话发表后,日媒和国际主流媒体纷纷对安倍提出批评。日本及国际舆论对谈话广泛关注2015年以来,安倍谈话始终是日媒及国际主流媒体聚焦的热点议  相似文献   

16.
言论     
日本营造温总理访日氛围的背后外交部3月27日宣布,温家宝总理将于4月11-13日访问日本。就在同一天,还传来两条关于中日关系的重大新闻:一是日本最高法院就“光华寮”诉讼案作出判决,撤销台湾方面胜诉的二审判决而发回重审;二是中日第七轮东海问题磋商将于3月29日在日本东京举行。而此前一天,安倍就“慰安妇问题”以首相身份表示道歉。安倍作为日本第一位战后出生的首相,其政治理念上的保守  相似文献   

17.
《南风窗》2014,(1)
<正>今天看来,引发轩然大波的特保法也不过是安倍为国家安保会议构建的一道藩篱。安倍推特保法要速战速决,实是内心的焦虑所致。2013年12月26日,梅开二度的安倍晋三执政一周年,其以私人立场参拜靖国神社的"悍然"之举引起相关国家激烈反应。在外界看来,安倍打破了小泉之后历任首相任内不参拜的惯例,虽说其是兑现竞选承诺,却拉上中日、中韩关系陪绑,还可能牵扯到违宪,的确过了界线。但同时也应当看到,安倍此举是日本国内政经发展的阶段性产物。当前,"安倍经济学"射出的前两支箭(量化宽松、财政刺激)效果看似不错,但第三支(推进经济结构改革)  相似文献   

18.
陈言 《南风窗》2014,(4):70-73
<正>美国对安倍主张"摆脱战后政治体制的束缚"持很深的怀疑态度。由于冲绳地方选举未能如愿,安倍去年底送给美国的大礼基本落空,日美关系将更加不顺。在美英法德等国领导人"集体回避"背景下,2月上旬中日领导人先后到俄罗斯索契与普京会谈。日本媒体报道称,安倍首相把参加冬奥会开幕式看成是打破中国对日包围网的一张王牌,临时更改了原拟出席闭幕式的行程。相比中国不让自己在索契开展日中"走廊外交",安倍更对自己去年底参拜靖国神社后美国表示的"失望"耿耿于怀。安倍希望在3月下旬海牙核安全峰  相似文献   

19.
中日关系事关地区和平与稳定。近来日本对华政策进行调整,在国际政治及安全层面遏制中国的同时,力图在经贸层面加强对华合作关系。日方呼吁开展日中高层来往、启动对华全方位对话交流,以政党外交探讨在"一带一路"框架内合作意向,发声改善日中关系。中国一贯坚持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发展双边关系,呼吁日方放弃对华"两面下注"的做法,全面落实中日"四点原则共识",共同推动两国关系回到健康、稳定的发展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20.
<正>中日关系研究是日本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特别是对于作为"智库"的研究机构更是如此。中日关系在中国外交大棋盘上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棋眼"。研究中日关系,不仅可望对中日关系未来发展、而且对中国整体外交战略都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本文主要围绕中日关系提出几大重点研究领域,并就相关研究工作提出建议。研究"习近平的对日外交思想"国防大学政治委员刘亚洲在《当代世界》杂志第10期撰文指出,"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