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去年4—5月间,法国进行了七年一度的总统选举,密特朗获胜连任。6月间又进行了新议会选举,社会党及其支持者获得相对多数。密特朗蝉联后,任命罗卡尔组织政府。6月底罗卡尔征议会发表了新政府的总政策声明。大选过后,法国舆论界十分关注密特朗在第二任内的政策。如今,密特朗依靠相对多数执政已半年,总的政策趋势已见端倪。概括说来,随着国际和法国同内局势的变迁,与第一任期相比,内外政策都有了或将  相似文献   

2.
法国社会党总书记弗朗索瓦·密特朗(Francois Mitterrand)今年5月21日就任法国总统。这是1958年戴高乐将军修改宪法成立第五共和国以来,经过二十几年复杂尖锐的斗争,社会党第一次重掌政权。现根据国外报刊有关资料,将密特朗的情况,综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2005年"八三变革"开启了毛里塔尼亚的民主进程.此前,塔亚政权虽然自20世纪90年代初就在毛塔进行了民主改革,但其表面化和不彻底性都与此次以"八三变革"为开端的民主改革有本质区别.2005年变革以来,毛塔的民主进程稳步推进.政变后建立的军政权在其承诺的19个月过渡期内成功地组织了多次民主选举,保证了军政权还政于民的顺利进行.2007年4月,毛塔组成以阿卜杜拉希总统为首的新政权,继续在民主化道路上前行,改变了一党独断的体制.毛塔新政权执政以来,坚持民主政治的方向,不论在执政理念还是在执政方略上都发生了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4.
1996年7月19日,蒙古国民主联盟总书记、奥其尔巴特总统办公厅主任门·恩赫赛汗出任蒙新政权总理。由民族民主党、社会民主党、绿党、宗教徒民主党等原主要反对党组成的民主联盟是在6月30日举行的国家大呼拉尔(议会)选举中获得76个议席中的50席,对执政75年的人民革命党取得压倒性胜利,并获独立组阁权的。这样,在蒙形成了总统、议会、政府均由原反对党民主联盟控制的局面,开始了蒙古历史的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5.
袁武 《西亚非洲》2003,39(5):36-40
冷战时期 ,美国和扎伊尔关系一直比较密切。出于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 ,美国大力扶持蒙博托政权。冷战结束后 ,由于国际形势发生剧变 ,这个中部非洲大国战略价值下降 ,美国开始支持以齐塞凯迪等为首的扎国内政治反对派 ,并逐渐抛弃了蒙博托政权。1 997年 5月 ,洛朗·卡比拉推翻了蒙博托政权 ,并建立了刚果民主共和国。此后 ,刚美关系有所发展 ,但由于两国在一些问题上存在矛盾和分歧 ,双边关系的发展出现了一些反复 :洛朗·卡比拉执政时期 ,刚美两国既合作又矛盾重重 ;约瑟夫·卡比拉上台执政后 ,刚美两国出于各自利益恢复双边关系 ;今后相当长时间内 ,刚美双边关系会曲折发展  相似文献   

6.
委内瑞拉的现行政策和经济发展前景石瑞元委内瑞拉拉斐尔。卡尔德拉总统于1994年2月2日上台执政,人们对卡尔德拉政府寄予厚望。然而,19Q4年委内瑞拉的政治经济形势仍十分严峻。始于1月的金融危机不见缓解,从5月开始,社会再次出现不稳定局面,下层人民争取...  相似文献   

7.
1981年5月10日,法国社会党夺取了总统选举的胜利,社会党领袖弗朗索瓦·密特朗以52%的多数票击败了前任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当选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第四任总统。紧接着,社会党又在6月21日的法国国民议会选举中获得了绝对多数,并于6月23日组成了以社会党为主体、有几名左翼人士和法国共产党党员参加的政府,从而开创了23年来社会党首次执政的局面。法国这一局势的变动引起了世界舆论的震惊,各方面对法国政局的未来作出种种预测,有的甚至认为法国社会党在这次总统选举和议会改选中的胜利将作为一个“重大转折”写进法国近代史。对于法国外交政策,由于它在这次竞选中比之过去占据了比较引人注目的地位,舆论界更是议论纷纷。有的认为,社  相似文献   

8.
2017年4月2日,厄瓜多尔举行第二轮总统选举,左翼执政党主权祖国联盟运动(Movimiento Alianza País)候选人、前联合国残疾人事务及权益保障特使、身患残疾的莱宁·博尔塔伊雷·莫雷诺·加尔塞斯(Lenín Boltaire Moreno Garcés)以微弱优势战胜右翼反对党创造机会运动候选人吉列尔莫·拉索(Guillermo Lasso),成功当选厄瓜多尔新一届总统,使得厄左翼执政得以延续,拉美地区“右转”之势得到一定遏制.5月24日,莫雷诺正式接替已执政十年的科雷亚(Rafael Correa Delgado),成为拉美首位“坐在轮椅上的总统”.现年64岁的莫雷诺在科雷亚政府时期曾担任副总统.上台伊始,他即开始采取系列措施,着手进行国内政治和解,主张振兴经济、打击腐败、加强对残疾人权益保障、开展务实外交等,显示出不同于科雷亚激进左翼的独特执政风格.  相似文献   

9.
一以法国社会党领袖密特朗为首的法国政府,1981年5月一上台,制订对外政策时,就把加强与第三世界的关系放在极重要的地位,被称为“第三世界主义”,而对非洲政策又是其中的重点。密特朗政府之所以这样重视第三世界,有其长远的战略考虑,这就是:企图借助第  相似文献   

10.
法国和西德的关系在西欧局势中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然而,在密特朗去年5月当选法国总统的最初几个月中,法国新政府似乎不象过去那样重视同西德的关系,法国总统密特朗甚至表示不称“巴黎——波恩轴心”为好。法德关系一时表现较为“冷淡”,引起了舆论界的各种评论。但是今年年初以来,情况开始发生变化。两国领导人接触频繁.今年1月,西德总理施密特到巴黎和密特朗会谈,就波兰问题和经济问题初步协调了两国政策。2月中旬,两国首脑又举行了例会,会后发表的公报强调双方就面临的重大国际问题进行了全面协商。西方报刊都指出,这是法德关系“恢复旧好”的标志。5月,密特朗和施密特再次会见,重申两国加强合作的愿望。为什么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会有这样的变化呢?本文试图就战后法德关系的发展和变化及其对西欧联合产生的影响,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初,南欧政局发生了一个令人瞩目的变化,继1981年5月法国社会党执政后,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的社会党也相继上台执政。意大利社会党在1983年6月举行的全国议会选举中力量也有所增长,在其他几个盟党的支持下,迫使执政达三十多年的天民党让出总理要职,由社会党领导人克拉克西接任。这样,在意大利的历史上第一次出现总统和总理均由社会党人担任的局面,南欧这块古老大陆也第一次成为社会党的“一统天下”。  相似文献   

12.
一次举世瞩目的总统选举七年一度的法国总统选举,从来没有像今年这样引人注目。总统选举的两轮投票将分别于4月23日和5月7日进行。但国内主要政党及各派政治力量的竞选活动,早在去年底就紧锣密鼓地开始了。这次选举之所以引起法国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是因为它有着不同于以往的特殊意义:其一,这次总统选举标志着密特朗时代的结束。密特朗是法国目前资格最老的政治家。在担任总统的14年中,他稳妥地处理了许多棘手的外交难题,积极推动了欧洲联合事业。在他领导下的法国还经历了东欧剧变、德国统一、两极体制崩溃的历史转折时期,以…  相似文献   

13.
方拥华 《东南亚》2004,(3):42-47
20 0 4年 5月 1 0日菲律宾举行了全国选举 ,4 2 0 0多万选民在各地投票点推选总统、副总统 ,共有 5名候选人参加了自 1 986年马科斯下台以来最为激烈的总统竞选。阿罗约总统获得 1 2 90多万张选票 ,赢得胜利 ,继续蝉联总统 ,反对党候选人费尔南多·波以 1 1 2万张选票之差落选。①一、阿罗约成功连任的原因(一 )阿罗约执政 3年多来 ,在推动国内经济发展的同时 ,在维护政治稳定、打击恐怖活动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 ,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阿罗约是在 2 0 0 1年前总统埃斯特拉达被“第二次人民力量”运动赶下台后执政的。上台后阿罗约很快完成…  相似文献   

14.
英国工党政府的内外政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5月2日,英国工党领袖托尼·布莱尔接替了保守党领袖约翰·梅杰,正式出任英国首相之职。至此,英国工党结束了长达18年的在野党地位,并以在下院659个席位中获得419个席位的压倒多数上台执政。经过如此长时期的反对党地位之后,新上台的工党政府内政沙咬上有何新举措,其内外政策同以往保守党政府的延续性和不同之处又是什么,成为各方关注的问题。本文拟围绕上述问题,就英国工党政府的内外政策取向作一分析。一、国内政策1.更多地关注社会问题。长期以来,英国由工党和保守党两大政党轮流执政,两党间最大的差别之一,表现在工党历…  相似文献   

15.
2015年4月27日,日本、美国共同修订并发表最新版《日美防卫合作指针》(以下简称“指针”).此次日美共同修订“指针”,经过了长期的酝酿和充分的准备.早在日本民主党执政后期,2012年4月30日野田佳彦首相访问美国时,就已经开始与美探讨修订“指针”,强化并扩大日美安全合作.①但是,因日本民主党下台、政权发生更迭,“指针”修订工作暂时拖延.2012年12月安倍晋三二度上台执政后,日美强化安全合作再次被提上双方议程,双方加快了修订“指针”的进程.2013年10月,日美双边外长和防长参加的日美安全保障协议委员会(也称“2+2”会议)确定:“为提升日美同盟能力,计划于2014年内完成新一轮指针修订,于2014年10月出台中期报告.”②2014年4月,奥巴马总统访日期间,公开承诺美日安保条约第五条适用于钓鱼岛.  相似文献   

16.
1999年5月12日,叶利钦总统进行了执政8年来的第9次政府改组,斯捷帕申是继叶利钦(兼任)、盖达尔、切尔诺梅尔金、基里延科、普里马科夫之后的第6位总理。现将这次政府改组情况介绍如下。 一、改组经过 5月12日,叶利钦总统签署命令,宣布解散普里马科夫政府,任命俄第一副总理、内务部长斯捷帕申为俄政府代总理,并提名他为政府总理人选提请国家杜马审议。5月19日,杜马举行的特别会议首轮以301人赞成,55人反对,14人弃权的表决结果批准斯捷帕申为政府总理。  相似文献   

17.
1988年1月17日,在30年来首次举行的海地大选中,海地民族主义进步民主党候选人莱斯利·马尼加以微弱的过半数票当选为共和国第45任总统,并于2月7日宣誓就职,开始了他自称为“困难的5年总统任期”。2月12日,马尼加同他任命的总理马西亚尔·塞莱斯丁协商后,宣布组成海地新政府,准备从南菲为首的军人执政委员会手中接掌政权。  相似文献   

18.
1988年9月18日缅甸军政府全面掌管国家政权。由此缅甸成为亚洲唯一一个由军人执政的国家。在缅甸国内外一片谴责声中,军政府艰难走过20个春秋。本文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简要分析缅甸军政府之所以能坚持执政20年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尼加拉瓜全国反对派联盟的总统候选人查莫罗夫人,利用因战乱造成的经济困难局面和人心思定的心理,在美国的支持下,通过选举击败了执政10年的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而获胜,于1990年4月25日上台执政。查莫罗夫人执政后的半年多来,尼加拉瓜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总的说来,新政府极力推行和平和解进程,取得某些进展;国内三派政治力量之间的斗争错综复杂;经济私有化进程并未使经济状况好转;社会内部危机四伏。在此形势下,尼加拉瓜局势出现以下几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布什上台后的中美关系 与民主党总统克林顿执政时期相比,共和党人总统布什的对华政策出现了日趋强硬的趋势,具体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