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发展、繁荣非短期工程,"文化"要点在于"化"字,即化入人心、文化化人和文化社会、规范社会。求真、务实、为人民是文化发展、繁荣之根,关注细节,多做能发展、繁荣文化之实在的事是文化发展的追求与任务。发展、繁荣文化重心与落脚点在广大人民,群众是文化的主角。文化建设、繁荣应着力丰富人,提高人的素质、推进人与社会的健康发展。助益于建构讲理性、讲秩序、讲效益与讲权利、讲义务的社会,是文化建设与发展的现实任务。  相似文献   

2.
协调的根本原则是得到自身和系统的发展,促进统一目标的最优化的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文化要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把优秀文化传统贯彻和体现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去,使企业文化表现出中国特色和中国风格,使之适应时代的要求并体现时代精神。协调的根本目的是要克服发展过程中的片面性和摇摆性,达到整体优化的最终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文化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树立社会责任理念,着眼于企业、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从建国之初的一元文化主义到20世纪中期的二元文化主义与多元文化主义,加拿大的民族文化政策经历了戏剧性的变化,这既有其历史成因,也有其现实环境。加拿大多元文化政策在协调与解决多民族国家共存的族裔矛盾、保持民族文化多样性问题上具有相当大的示范作用。但是,制定政策的理想性与政策执行的现实性之间的矛盾、政策存在的短暂历史空间以及移民源国复杂而又多样的文化差异性,注定了其在实施过程中步履维艰。因而,了解与分析加拿大多元文化政策所给予的训示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中,爱国主义、理想主义、道德主义、民本主义是其主要内容。传统爱国主义于毛泽东哲学,体现在为求民族独立解放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路的价值指向,从认识论、方法论层面,是对传统哲学经世致用"求实之学"的新解,对传统伦理化认识论"知行之辩"的改造。传统理想主义于毛泽东哲学,表现为将共产主义理想与传统文化"大同社会"理想相联系,从价值哲学层面,表达了实现共产主义的憧憬和豪情。传统道德主义于毛泽东哲学,体现为将马克思主义道德标准与传统文化的理想人格理论相融合,从道德哲学层面,对社会主义的道德理想、原则、规范、教育、修养、实践等理论的系统阐释。传统民本主义于毛泽东哲学,体现为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人民主权思想、人道主义精神与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相结合,从政治哲学层面,对共产党的理论宗旨、路线策略、执政理念、主体动力、群众路线等理论的全面论述。这种传统虽然存在缺憾,但创造了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典范。  相似文献   

5.
"欧洲文化之都"是较早实践"文化城市"战略且目前最为盛行的一种形式。"东亚文化之都"既是以"欧洲文化之都"为借鉴而发起,因此在东亚三国之间共同开展多边性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就可以借鉴"欧洲文化之都"的成功经验,以文化为核心资源和发展要素,运用历史文化遗产,规划城市文化空间,塑造城市文化品格,发挥政府、社团和社会公众的积极力量,以此为契机推动城市转型升级和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80年代的文化讨论热潮中,李泽厚提出了"救亡"压倒"启蒙"说、"西化中用"论和"转换性创造".随着从80年代全盘西化呼声的高涨到90年代文化保守主义的兴盛,李泽厚转而主张"话语转换"即"放弃激进的社会/政治批判话题,转而采取文化上的保守主义话语",提出了"告别革命"的口号.因此,考察李泽厚80年代以来对文化问题所做的哲学反思,分析其从文化激进主义走向新文化保守主义的"西化"派文化哲学观的逻辑理路,正确估价李泽厚思想的庞杂性和影响的多面性,对于总结20年来文化问题论争和展望21世纪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建设文化强省具有外在性、本真性和过渡性涵义,分别反映"强省"中的动力性、目的性和中介性的发展特征。建设文化强省要创构地方特色文化,创新文化发展方式,创制文化植入机制。广东建设文化强省战略不但具有彰显文化新理念和生活新理想的现实价值,而且具有增强自然环境的内在价值、推动"中国模式"研究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8.
各省市文化强省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发展、文化精品打造、文化创新培育,在近十年的建设实践中,既有一些宝贵的经验,也有一些明显的偏向。广东在未来的文化强省建设中,借鉴其他省市的建设经验,进行准确定位、把握基本方向,要注意协调处理六对关系:"建设文化强省"和"文化建设强省"的关系、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关系、文化为政和文化为民的关系、主流文化与通俗文化的关系、短期利益与长远效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在全球得到广泛回应,不乏对其可测量性、可操作性、生效条件、适用范围的质疑,并存在误读和滥用。软实力理论对国家实力中文化等因素的强调,对中国等文化资源深厚的国家具有借鉴意义。但是需认识到,奈的软实力理论着眼于美国在战略收缩背景下如何维系全球领导权,中国则面临不同的语境与诉求,需接入符合自身历史传统、社会现实和未来发展的本土思考框架,规避可能面对的"话语陷阱",形成独立可行的理论话语和实践路径,尤其是要契合中国文化建设的实际目标。中国学界广泛展开了有关"文化软实力"的理论对话与建设,与文化领域的各种实践同步展示了中国对软实力理论的本土诠释与超越,也推动了文化安全议题成为国家文化建设和安全体系的重要关注。基于中国社会的政治制度、文化资源与未来发展目标,基于一种面向未来的"务实、自信、开放、多元"的"文化安全观",推进以文化传统、当代社会核心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安全为内核的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是应对外来文化影响、保持文化独立性的客观要求,也是为未来发展营造良好国际环境的基本举措。  相似文献   

10.
学术期刊编辑在加强我国学术文化建设中要以文化自觉的精神担当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使命,促进学术文化的"厚古薄今"与"厚今薄古"的协调;要以文化自觉的精神理性对待西方文化,努力杜绝学术文化的"崇洋媚外";要以文化自觉的精神营造积极、宽松、自由的学术文化氛围,积极促进学术自主的飞跃.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代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理想目标的实现必须从文化的崛起开始。要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石,就要从内、外两个方面处理矛盾。对内而言,要着力实现自然界内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诸多要素的均衡、稳定、有序、相互依存以及共同发展,需要着力建设生态文化和诚信文化。这也是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体现着文化的共性。对外而言,必须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处理好文化变迁与文化民族性的延续问题,需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追求的同时大力弘扬和发展传统文化,彰显文化个性。  相似文献   

12.
在一种世界性的文化交流与国际关系新秩序的背景之下,各各不同文化的传承问题日益成为文化自觉的前提存在.而与之相对应的便是有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文化创新出现,这种创新必然要跟随着世界文化的改变或文化转型一起思考,也就是放在国际性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中来进行考察.由此文明的交流也变成是基于不同文明彼此间互惠互利而展开的一种国际关系新实践,由此引发了文明的互鉴以及与之相关联的一系列问题.在此意义上,文化的自主性与文明的互惠性将会成为未来文明间互惠的一种结构性基础.它因此要求有对自己文化存在的种种表述上的话语权,要有一套自我传承的内在谱系,还要有一种文化实践中的自主性发生.  相似文献   

13.
"羊文化"是中国博大精深文化的一部分。生态羊到"社会羊"的衍生与嬗变,物质与精神达到了精妙之结合。"羊文化"物质形态和意识形态相兼的特殊性,表明"羊文化"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是物质的,又是社会的,在其内涵发展过程中交融着社会文化和文明。  相似文献   

14.
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在85年的革命和建设实践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特别注重对先进文化的追求、探索与创新。在先进文化建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也留下了许多有益的文化启示。重温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文化建构实践,对于发展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永葆共产党的先进性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5.
文化创新思想是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浓郁的民族性、历史的继承性、与时俱进的创造性、广泛的人民性。加强对江泽民文化创新思想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球信息化、网络化的不断深化与开展,人类进入了一个数字符号化的生存空间。在此空间之内,人类文化实践活动的对象将越来越多地被"符号化存在"所取代;活动本身也因信息技术符号化、虚拟化所具有的模拟能力,使人具有可以亲身体验沉浸在这种虚拟环境中并与之相互作用的能力而为人类文化符号能力的施展提供了某种契机,从而也使人们相对独立、有效、全面地开展信息符号型文化实践成为可能。一种突显深度符号化的人类文化创造——信息符号型文化创造实践将越来越成为具有普遍性的人类文化创造方式。  相似文献   

17.
国有企业如何真正地把企业文化用于实践?胜利油田海洋石油开发公司走出了自己的一条路子.公司从成立之初就开始着手企业文化的建设,经过11年的实践探索,逐步形成了具有胜利浅海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我们称之为"胜利海油文化"."胜利海油文化"的培育与造就,与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同时,胜利海油文化保证和促进了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代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理想目标的实现必须从文化的崛起开始。要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石,就要从内、外两个方面处理矛盾。对内而言,要着力实现自然界内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问诸多要素的均衡、稳定、有序、相互依存以及共同发展,需要着力建设生态文化和诚信文化。这也是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体现着文化的共性。对外而言,必须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处理好文化变迁与文化民族性的延续问题,需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追求的同时大力弘扬和发展传统文化,彰显文化个性。  相似文献   

19.
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时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中华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先人创造的历史实录,是民族历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崭新命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天然的内在契合性,能够在中国的具体实践中走向辩证融合。从内容维度切入,二者在社会理想、价值导向、内在特质等方面存在诸多的契合性,因此二者有结合的可能性。以现实维度观之,二者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服务于中国实践的需要。从实践维度出发,新时代要在“固本培元”“和而不同”“古为今用”“扎根人民”中主动探寻二者相结合的方式方法,对新时代继续推动理论创新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