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下岗并不可怕,怕的是我们的思想下岗,如果有志气,咱们还可以闯出一片广阔的天地!”说这番话的是农四师七十九团原粮油加工厂书记,再就业致富先进个人——伍朝选。 伍朝选曾经当过多年的会计、连长和加工厂书记。1999年因  相似文献   

2.
一边是蜜蜂“嗡嗡”作响,一边是羊儿“咩咩”欢叫,一个拥有饲养室、产房、活动场2000平方米设施齐全的标准圈舍里,正奏响着一曲致富乐章。这就是座落在农八师一五○团万只羔羊养殖基地一角的沈震养殖场。 今年35岁的沈震,是一五○团联合加工厂职工,曾有着一个美满的家庭。谁知在1997年一个大灾难降临到他的家中:妻子曹春燕患了严重股骨头坏死症,先后动过两次大手术,虽然病情逐  相似文献   

3.
农五师八十一团综合加工厂女职工李艳梅,利用自己会缝纫技术专长,靠加工摩托车座套致了富,成了团场发展二、三产业的排头兵。 八十一团加工厂属季节性加工企业,棉花加工期过后,职工闲瑕时间较多,厂工会及时出台了鼓励职工广开致富门路的优惠政  相似文献   

4.
民主管理     
一二五团加工厂职工当家□孔素霞经历了被职工四次讨论“审批”,三易其稿的历程,农七师一二五团加工厂2004年生产责任制终于定稿出台。在加工厂这个拥有近300名职工的大厂,凡是职工群众关注的,诸如工资分配、管理办法、岗位设置等重大决策,均由职工说了算。加强民主管理工作,一直是该厂发展企业、致富职工的主要途径。厂坚持职工审议制度,重大事议均由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审议通过后方才实施;厂开展厂务公开工作,根据单位实际,对生产经营、财务收支、领导收入及至工人病退、评选先进等10多项职工关心的热点、焦点进行全面公开,让职工检查、监…  相似文献   

5.
<正>在二师二十四团,有一大批头脑灵活,善于思考的职工,他们紧盯市场,敢闯敢干,通过发展养殖,搞三产服务,开辟出一条条创收之路……。吕伟胜:发“羊”财致富加工厂职工吕伟胜,这个曾经的困难户,如今靠养羊致了富,这几年每年纯收入20多万元,成了团里家喻户晓的“养殖能人”。2007年,吕伟胜开始在自家院子里养羊,刚开始养殖  相似文献   

6.
近两年来,受棉花市场和价格因素影响,尤其是2001年遭受到历史罕见的冷害侵袭,一四一团棉花减产65%以上,团加工厂的皮棉加工量也由往年的加工皮棉8000多吨锐减到3000吨,该厂头一年出现亏损。 在困难面前,加工厂组织工人们开展“阻碍我厂发展的结症在哪里”的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加工厂一班人果断提出了“春夏搞种植、秋季忙加工,冬季抓养殖”的发展思  相似文献   

7.
普通人家     
正曹庆国、李秀香一家四口居住在农七师一三一团加工厂。这个三代同堂的家庭相互关爱、勤劳致富。自2006年起,连续5年被团评为"五好家庭"。曹庆国是团加工厂一车间班长,技术全面、头脑灵活、善于钻研,他将父亲曹玉洲的一身钣金工绝活都学到了手,成为加工厂钣金工种的行家里  相似文献   

8.
正杜如明是一名老军垦的后代,出生在农一师二团,对兵团团场事业感情笃深。正是这种热爱,工作28年来,他一直在农一师二团加工厂工作。并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团加工厂领导。自2005年以来,他先后担任加工厂副厂长、书记兼厂长。工作中他严抓管理,勇于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杜如明2005年至2007年,连年获得师市棉花加工先进个人;2008年获得师市优秀共产党员荣誉;2009年荣获"农一师劳动模范"称号。在他的带领下,二团加工厂2005年至2007年荣获师市"先进加工厂""、棉花加工质量优胜单位"称号;2007年荣获兵团"棉花加工质量年活动"先进企业。无私管理落美名"管理出质量,质量出效益"是杜厂长工作中的座佑铭。在加工厂,工人们都说他是"黑包  相似文献   

9.
巩成是农九师一六八团六连的一名职工,曾当过副连长、连长。1995年开始承包土地,同年又四处筹款购买了一辆东风牌汽车。他农忙泡地里,农闲跑运输,在他的科学管理和苦心经营下,每年收入都在3万元以上。2002年,巩成的致富经验被中央电视台致富经栏目播出,他一下子成了全团的露脸人物,致富“明星”。  相似文献   

10.
正在五师八十一团加工厂,多元增收已成为职工们追求的新目标,开春以来,加工厂勤劳的小夫妻们格外忙碌,他们利用加工厂工作淡季各显其能,有的种植设施大棚、有的开店经商、还有的外出修理。他们夫唱妇随,用勤劳的双手描绘着幸福的生活,走出了一条条多元增收致富之路。王亦军夫妇种植大棚享受着田园生活乐趣天还蒙蒙亮,王亦军就骑上电动三轮车,带上妻子袁冬云到设施葡萄大棚地里去干活,他们一起给葡萄剪枝、上架、疏果、拔草,有说有笑,享受着田园生活的乐趣。去年他  相似文献   

11.
“个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是富”,这是农二师三○团十一连指导员李建江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 近两年,一花独放的种植结构越来越不能适应农场的经济发展,必须走“棉、林、畜”。三足鼎立的经济发展路子。作为连队指导员的他意识到发展畜牧饲养业是致富职工的一条好路子。为确定养殖畜种结构,他先后跑到  相似文献   

12.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加快兵团职工自营经济的发展,十一团工会对发展自营经济,致富职工出台了新招。 一、成立了自营经济“十五”发展规划组织机构。团成立了自营经济领导小组,由团长、政委任组长,工会主席、副团长任副组长,工会及有关科  相似文献   

13.
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党员,经过不懈努力,依靠农业科学技术,围绕土地做文章,积极调整种植结构,走出了一条靠发展效益农业致富的路子,并多次被市县授予“致富能手”、“致富头雁”和“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他,就  相似文献   

14.
《兵团工运》2023,(1):22-23
<正>在2018年二二一团十佳致富能手中,出现了一位“70后”普通职工的身影,先后改进嫁接西瓜育苗技术革新六项、种植技术攻关三项、取得亩产8吨以上。他就是四连职工郭振法。2000年,这个来自河南濮阳的农民自愿报名来到兵团二二一团工作。转眼20年,他从一个不懂技术的外来劳务工,成长为技术能手、创新能手,从普通的一线职工,成长为优秀共产党员和连队“帮农”专业合作社领办人,并先后获得团先进生产者、十佳致富能手、优秀党员和十二师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5.
提起八十二团二连连长刘文彬,有人马上会说:他太“抠”了,不会来事儿,可是理解他的人却知道他是职工勤俭致富的带头人。 刘文彬常说: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农七师一三○团广大女工积极展开以“学政治、学文化、学技术、比团结、比成绩、比贡献”为主要内容的“巾帼建功”、“巾帼科技致富工程”等系列活动,取得了显著成绩,涌现出了一大批“巾帼建功”示范岗和“巾帼科技致富能手”,促进和带动了该团“两个文明”建设的步伐。 2002年,该团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及时做好新形势下的女工工作。全团129名女干部用房产抵押,为24个农业连队的1150户农工担保贷款148万元,捐物3600余件。在5月和7月的农田管理时期,该团机关、棉纺织厂、加工厂等单位的300多名妇女在8天的时间里累计为农工除草、定苗1.5万亩,共为农工节约田管费用7.2万元。在为该团中心小学  相似文献   

17.
在靠近中哈边境的巴尔鲁克山下,有一位年过半百的老军垦战士——农九师一六一团十连职工陶圣国,凭着他的聪明和胆识,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在远离十连的哈阴沟,走种养结合的发展路子,开创了属于自己的新天地,年均收入达到二万余元,多次被师团评为“致富能手”、“庭院经济三十佳先进个人”。  相似文献   

18.
人常说:“有啥不能有病,没啥不能没钱”。但是在农一师八团加工厂,就有一位普通的修理工王永春,结婚才4年,“有病”“没钱”两样都让他摊上了。这4年,是妻子支撑起了这个家,帮他树起了生活的信心,鼓起战胜病魔的勇气,演绎了人间一个个真实感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高明涛是农五师九十团综合加工厂小有名气的能人,跟他打招呼的人都称他“高铁头”。说他是能人,是因为他庭院经济搞得红火,叫他“高铁头”,是因为他无论干什么都不服输。 在他家,小四轮、摩托车、电话、手机、家电一应俱全,显示着高明涛今天的富裕生活。然而回想过去,他实在不想回忆那些苦日子。当年为了摆脱贫困,高明涛想到搞庭院养殖业,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农四师七十一团一批复合型致富能人在生产中积极实施多项经营,增加了收入,为推动团场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已有120多人被兵团、师、团场授予“科技致富带头人”“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 六连青年职工陈新,善于经营,每年租赁承包土地几百亩,还利用冬闲搞起了庭院养殖。通过科学管理种地,年年创高产。经过滚动发展,目前他已有牛羊近200头(只)。3年下来,小陈种地养畜两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