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亦园教授是华人世界最著名的人类学家之一。1931年生于福建泉州。1953年获台湾大学学士学位,1960年获美国哈佛大学硕士。李亦园教授著作颇丰,专著有:《文化与行为》、《一个移植的市镇:马来亚人市镇生活的调查研究》、《信仰与文化》、《台湾土著的社会...  相似文献   

2.
汪毅夫在台湾文学研究领域中,至少有两个别人难以相比的重要成绩。一是近代台湾文学研究的开拓,可说填补了大陆学术界的一项空白,其成果已见于闺版《台湾文学吏·近代文学篇》和《台湾近代文学丛稿》等书中。二是使研究由台湾文学向台湾文化扩展,其具体成果除了与吕良弼合著《台湾文化概观》外,还有新著《台湾社会与文化》。 俞元桂先生曾以“为学精细,长于考证”称赞他的这位得意门生;落实到这本新著,我则想用“显微”、“存真”等语来概括其著述的目标和特征。所谓“显微”,指的是毅夫常着笔于人们不甚注意的微小之处,加以细致的考辨、阐解,而其目的,乃是为了挖掘它们所涵纳的某种深层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7,(20)
正23年前,我在《清代福州对台文化交流的若干情况》(收拙著《中国文化与闽台社会》,海峡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一文里说:"台湾在建省(1885)以前隶福建,称‘福建省台湾府’。同福建其他府一样,台湾的秀才要升格为举人就得到省会福州来参加乡试。台湾  相似文献   

4.
郑坚  许辉 《台声》2001,(6):37-38
早在今年春节与在台北的严秀峰女士(抗日台湾义勇队李友邦总队长遗孀)互相拜年时,就强烈萌生了重返福建龙岩,寻觅台湾义勇队遗址的愿望。 4月来闽参加福建省台湾同胞联谊会成立 20周年庆典,偶读副省长汪毅夫乡亲新著《闽台历史社会与民俗文化》关于“台湾义勇队在龙眎洞的活动遗迹”一文,得到台湾义勇队队址即在今龙岩市中山东路 24号的考证,以及在龙岩雁石镇的龙眎洞发现了“陈唯奋区队长率领队员 7人游此,四四·十 二”、“张士德游此,四四·十二”等遗迹,进一步产生重返龙岩寻觅 56年前遗留在龙岩台义队踪迹的激情。 1945年春…  相似文献   

5.
陈益源 《台声》2013,(11):85-87
对于汪毅夫会长,我和许许多多的台湾学者一样,早就景仰已久。因为我们都知道,他是台湾最后一位进士汪春源(1869—1923年)的曾孙;他是闽台文史研究的大名家,著作等身;他当过大陆几所著名大学的教授、福建省的副省长、台盟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是学者从政而义不失学者本色的政治人物……  相似文献   

6.
2009年6月中旬,也就是在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之后的一个月,本刊记者赴福建采访“海西”专题,所到之处,无论是采访永福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两岸光电信息产业合作的典范——厦华电子,还是两岸金融先行先试之一的君龙人寿保险,  相似文献   

7.
杨玉泉 《福建乡土》2010,(6):F0002-F0002
艺术简介:杨玉泉,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美协山水画艺委会副秘书长。福建省莆田市人,出版有《杨玉泉画集》、《杨玉泉山水画集》。《星期五·燕山登顶》获第16届亚运会“激情盛会、翰墨流芳”全国中国画展优秀奖(最高奖);《海西史歌》入选全国第十一届美展(福建展区优秀奖——最高奖):《乡里》入选全国第十届美展;《冬至》入选第三届全国青年美展,为中国美术馆收藏,并获福建省青年美展一等奖。  相似文献   

8.
饶芳  嵩松 《两岸关系》2005,(1):54-57
"蓦然发现,原来我们同属一块大地。纵然被河道凿开,对峙,却不曾分离。" --张晓风《两岸》2004年11月1日至8日,由福建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福建省文化经济交流中心共同主办,由《台港文学选刊》杂志社、省文学艺术对外交流中心、省文化经济交流中心文化承办的"2004海峡诗会--台湾诗人海峡西岸行"活动在福建举行。该活动主题扣紧海洋,突出  相似文献   

9.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林仁川教授、厦门大学历史系黄福才副教授合著的《闽台文化交融史》一书,最近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为国家“八五”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台湾综合研究”的子课题“闽台文化关系调查与分析”的研究成果之一.全书近30万字.  相似文献   

10.
加入农工党是潘亮的阴差阳错,却也在情理之中。血脉里他与民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祖父潘守正解放初期曾任福建省副省长陈绍宽(原国民党海军总司令)的秘书、省文史馆馆员,父亲潘麟士是医界民革老党员,曾在台湾淡水行医,解放前后曾在省立医院、  相似文献   

11.
一、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台湾岛及周围的澎湖列岛,古称“夷洲”或“流求”。南宋时,澎湖列岛已隶属于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元朝在澎湖设巡检司,十六世纪曾被荷兰侵占。明末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清初设置台湾隶属福建省,光绪十年(1885年)台湾建省。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失败后,1895年4月17日,腐败的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台湾被日本侵占。1945年8月,二战胜利,日本侵略者被赶出了台湾。1943年《开罗宣言》规定,1945年《波茨坦公告》…  相似文献   

12.
杨谊兴 《台声》2014,(6):104-105
5月19日,福州市市长杨益民在福州接见了《台声》杂志协作理事会副理事长、北京福建水产农特产商会会长叶华贵,商会常务副会长、胜田(福清)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施敏,商会常务副会长、甲一堂(福州)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天助,以及高雄市南台湾文化暨经济产业联盟协会(简称“南联盟”)理事长陈良沛、“南联盟”驻福州联络处主任林球、台湾垫兆拮开发有限公司蔡燕倩等一行。  相似文献   

13.
台湾义勇队的筹组及在福建的活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先后拜读了张毕来的《台湾义勇队》、李仲的《台湾义勇队队长李友邦》、王晓波的《李友邦与台湾义勇队初探》、《日据时期的台湾独立革命与李友邦将军》,对上述诸先生的忆述和论著深感受益非浅,但也感到由于材料的缺乏及回忆疏漏,一些史实有所舛误,特别对于台湾义勇队在福建的活动未能得到阐述,这不能不引以为憾。本文拟据手头掌握的档案材料(主要是军委会政治部档案及福建省、崇安县、龙岩市档案馆馆藏有关档案),对台湾义勇队的筹组经过,在福建的活动,以及台湾义勇队与国共两党的关系作一探讨,以就教于专家。  相似文献   

14.
2007年6月1日,福建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了《福建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依据国家科技普及法,结合新形势下我省科普工作开展的特点,并与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任务目标相衔接,在加大政府推动力度、促成科普工作社会整体合力的形成、强化重点人群科普工作、保障科普工作者权益、保障科普经费投入以及鼓励社会力量兴办科普事业等方面,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浓厚的福建特色。  相似文献   

15.
名人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在海峡东西两岸的交流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就一个地区而言,文化竞争力已成为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公布出台,标志着海西战略已经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而人文资源、文化内涵则是海西经济区发展的灵魂。清朝戍台名将甘国宝是我国近代历史上的知名人物,福建省历史文化名人。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台湾岛内就开展了对甘国宝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由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厦门大学海外函授学院、福建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海峡文艺出版社、《台港文学选刊》编辑部、《港台信息报》社联合发起的福建省台湾、香港与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于11月5日在福州成立。大会收到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中国当化文学学  相似文献   

17.
《甘肃理论学刊》2012,(4):F0003-F0003
中共甘肃省委党校吴晓军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近代甘肃生态环境与社会变迁研究”(项目批准号:09BRK002),最终成果名称为“近代甘肃生态环境与社会变迁(1840年~1949年)”。  相似文献   

18.
从1997年9月新学期起,岛内初中一年级采用了《认识台湾》系列(分历史篇、社会篇、地理篇)新教材。该教科书从历史、文化、政治等方面肆意割裂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刻意美化日本在台湾的殖民统治,从而沦为宣扬、落实“台独”谬论和李登辉“两个中国”、“~中一台”政策的工具。一、割裂台湾与祖国大陆自古以来的联系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历史、文化等方面与祖国大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认识台湾)以大量的篇幅,否定台湾与祖国大陆自古以来的联系。(一)以“我们都是台湾人”的鼓噪来误导学生“不做中国人…  相似文献   

19.
中体西用:转型社会的文化模式四川大学教授谢放“中体西用”作为转型社会的文化模式,是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冲突的产物,具有“艺(器物)”、“政(政制)”、“教(文化)”三个层面、以甲午战争为界,议论“中体西用”者所关怀的焦点有所不同。甲午战前,着重于“艺”和...  相似文献   

20.
《桂海论丛》2013,(2):F0002-F0002
陈少峰,男,福建省漳浦人。1980年起先后在福建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等大学学习。1991年获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91至1993年在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1993年起在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2000年起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兼任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文化部——北京大学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副主任,国家文化资产管理办公室专家、中国文化产业前沿论坛召集人,中国文化产业前沿网首席顾问。主要研究领域为伦理学、管理哲学和文化产业,近年来着重研究文化与管理哲学、国家管理与社会正义、企业管理哲学、文化产业的商业模式等专题。出版《中国伦理学史(上下册)》、《伦理学的意蕴》、《正义的公平》、《宋明理学与道家哲学》、《文化产业战略与商业模式》、《企业家的管理哲学》、《企业文化与企业伦理》、《文化的力量》、《文化产业商业模式》、《中国文化企业报告2012》、《中国文化产业十年》、《新中道的企业管理哲学》等多部专著或编合著。曾多次主持区域或城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文化产业园区策划与规划、文化企业发展战略与商业模式策划与规划等。在本刊发表的论文主要有:《文化强国的战略思考》(本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