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为民天”,食品安全事关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中,监管机构是整个监管体系的运行载体,监管机构的设置直接影响着政府食品安全监管职能的发挥与完善。本文从建立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组织机构的角度出发,针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体制弊病,提出了完善我国政府食品安全监管组织机构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郭晓庆  李文军 《海峡法学》2011,(1):84-89,120
针对美国金融危机的全面深刻反思推动了审慎监管理论基础的再更新。审慎监管存在价值得到极大强化,在价值导向上重新导向公共利益,并倾向于对消费者权益的优先保护;在监管策略上从偏重微观监管转向强化宏观监管,努力实现宏观监管与微观监管的协调统一。审慎监管外部成本得到有效疏导。审慎监管理论基础的动态平衡进一步确立,并与金融立法及实践形成积极互动。  相似文献   

3.
刍议食品安全监管主体的法治化转换与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振 《法制与社会》2012,(8):195-196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进行了重大改革,监管主体实现了"三个转换",但也存在着行政部门职能交叉、执法责任落实不到位、社会性监管不强势等问题,需要借鉴国内外好的做法与经验,依法构建食品安全监管主体,进一步强化社会性监管责任,提升监管主体职权的法定化,确保食品安全与人民群众健康。  相似文献   

4.
喻文光 《法学家》2024,(1):116-130+194
作为回应平台监管挑战的制度方案,合规监管在政策立法和执法实践中都愈发重要。合规监管是由自我监管(企业的合规管理)和后设监管(监管机构对企业自我监管的监管)构成的二阶治理模式。合规监管契合了数字平台的独特性及其对监管提出的敏捷性、预防性、统合性和合作回应性等新要求,可以作为常态化监管的有效制度安排。在方法论上,借助回应性监管理论,合规监管在数字平台监管领域的运用可以采取监管工具金字塔与监管策略金字塔、第三方外部监督机制、对数字守门员的重点监管等制度方案,以实现规范与发展并重的治理目标。  相似文献   

5.
新自由主义、金融危机与金融监管体制之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松  张永亮 《法学杂志》2012,33(1):26-32
新自由主义理念支配下的华尔街金融创新日新月异,金融市场"高度繁荣"。受此影响,监管领域出现了反监管思潮,其逻辑后果便是市场与政府(监管)出现双重失灵,金融危机爆发并蔓延。美国金融监管权力配置的欠缺导致监管冲突与监管真空;监管成本与监管收益不匹配;监管部门组成人员配置不合理。在全球金融体制风云变幻的今天,汲取美国教训、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应重点关注:信守保护投资者和消费者之市场永恒价值真谛;建立宏观审慎监管体制以应对系统性风险;通过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管,完善金融机构治理;构建对监管者之"监管"制度;重点监管民间金融和影子银行系统。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索了中国化妆品监管治理体系的系统建构,指出应明确监管目标,强化监管协作,提高监管专业化程度,夯实监管机构,以强化化妆品行政监管能力。通过引入专家治理,倡导行业协会的自我监管,强化企业责任,建构中国化妆品监管的合作治理网络。应明确'化妆品'的概念,健全与完善化妆品监管立法,建构化妆品监管法律体系。改革化妆品监管方式...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与政府监管转型:机遇、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互联网+”的兴起在暴露政府监管滞后的同时,也为我国政府监管转型提供了机遇和挑战.具体表现在监管理念的革新、监管目标的平衡、监管手段的协调、配套机制的完善等方面.面对此种机遇与挑战,为保障“互联网+”的有序推进,应全力推进政府监管转型.在监管理念上,实现由“监管”向“治理”转变;监管目标上,努力实现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平衡;监管机构上,整合多重监管机构的职能;监管方式上,实现多重监管方式的协调;充分发挥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机制的作用,为政府监管转型创造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8.
数字代币已发展为类型多样的庞大集合,各国对数字代币的监管亦采取了不同的模式、架构及法律机制.伴随资本市场产品监管架构的集中监管模式与包含证券监管架构、货币监管架构等的分散监管模式各有短长.在不同监管模式中,信息报告、营业限制、行为监管及监管沙盒等法律机制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对数字代币采取相对集中的分散监管模式及灰产监管架构,需要从四个方面进一步推动数字代币监管的法治化,需要及时研究分类监管方案、制定相关标准、引入监管科技,为应对未来数字代币监管与治理之挑战作准备.  相似文献   

9.
2003年,我国开始了新一轮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的改革。经过7年来的发展,我国建立并完善了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国有资产监管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是,在我国国有资产监管模式运行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通过与国外国有资产监管模式相比较,指出我国国有资产监管模式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国现状和外国国有资产监管模式的经验教训,提出构建我国国有资产监管模式多元化模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对金融监管者来说,获取及时、全面和客观地监管信息并在之间分享是有效监管的基础,但是金融集团的兴起和发展对各国金融信息监管的有效性提出了严重挑战。对此,欧盟对监管信息收集与分享机制做了有益的立法和制度尝试,对构建我国监管信息收集与分享机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检察机关“提前介入”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检察机关是依据我国宪法创设的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提前介入"是强化与完善侦查监督,促进侦查程序法治化,理顺诉讼关系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我国司法改革的研究方向之一.以检察机关在刑事案件侦查阶段提前介入为切入点,通过对国外检察机关侦查监督模式比较及法理分析,结合我国检察机关的宪法定位和当前侦查监督的现状,论证检察机关"提前介入"法律基础和现实必要性,并围绕"强化法律监督职能",对检察机关"提前介入"的制度化建设尝试提出建构性意见.  相似文献   

12.
汪习根 《现代法学》2000,22(6):39-41
本文认为 ,提升人大代表的心理素质和智力素质是实现人大法律监督权的根本保障 ,完善监督组织体系在其中具有基础性地位 ,而强化制度保障成为监督权从应然权力向实然权力转化的支柱。  相似文献   

13.
在市场机制的条件下,金融创新不仅可以促进金融自由化,而且也能促进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发展。在金融创新浪潮的推动下,各国出现了一场金融监管法律制度创新的浪潮。金融监管法律制度创新表现为金融监管法律理念的创新、主体创新、监管模式创新以及金融监管运行方式的创新。而金融监管法律价值目标的重新定位、机构的创建、审慎监管立法的完善以及监管执行的国内国际的协调与合作,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新型审慎金融监管模式,同时也使我们能更加有效地应对和促进了持续不断的金融创新。  相似文献   

14.
债权人代位权的性质及其构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洪学军 《现代法学》2002,24(4):103-108
债权人代位权作为债的保全制度之一 ,源于古罗马法 ,各国立法对代位权制度抢持不同态度 ,不仅源于法律体系和法律观念在逻辑上的考量 ,更是基于特定社会生活情势下不同的价值需求。文章认为对代位权性质的考察应是多维视角的综合 ,指出债权人代位权性质上为基于债之效力而发生之实体上权利 ,其内容兼具形成权和管理权的双重特质。关于债权人代位权的构成要件 ,文章从理论及比较法的视角对现行立法规定进行了学理上的评价与重构。  相似文献   

15.
章昌志 《行政与法》2004,(11):26-27,29
公安内部法律监督是国家法律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体是公安机关内部法律监督部门,客体是公安机关的执法行为,内容是公安机关执法活动的合法性。开展公安内部法律监督,是保障公安执法权依法行使、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解决公安队伍自身存在的客观问题、保证外部法律监督措施得以落实的必然要求。公安内部法律监督主要通过对规范性文件的法律审核、对各类案件的审核把关、对执法过错行为实行责任追究等方式来实现。强化公安内部法律监督应当建立监督的力量机制,树立监督的权威地位,加大监督的力度,加强监督的制度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我国检察权具有全面的法律监督属性,但检察机关恢复重建30年来所行使的实质上是一种检察司法法律监督,属于狭义的法律监督,并不是真正意义上全面的检察法律监督,没有准确反映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能的法律定位,现阶段更有必要在司法权优化配置的视域下重新审视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权能的回归问题。鉴此,应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全面复原、充分发挥、及时回归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权能,树立"大检察"格局,这既有法理依据、宪政基础,也有司法实践的诉求。途径是:扩大检察机关的外部法律监督权能、加大检察监督力度、提高检察人员素质、提高检察人员待遇,以实现司法公正效率,树立检察机关的法律权威。  相似文献   

17.
从现行法律规定和公诉实践出发,根据公诉权与法律监督权的共生性为理论,应当认为公诉的立场仍然是维护法律秩序;但公诉权的不同权能内容及运作流程决定了,应当将公诉角色与监督角色分离。检察实践中,还有重视"监督技术",技术监督的基本思路、细节控制和程序性制裁是它的三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8.
方明杰  王治军 《政法学刊》2007,24(2):120-124
媒体监督对于司法独立而言,是一把“双刃剑”。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公民法制观念的增强,新闻界和司法界的互动日趋频繁,随之也带来了许多亟待研究与解决的问题。应借鉴中外媒体监督与司法独立关系的理论与实践,协调两者的关系,以实现其“双赢”和司法公正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全国各省级地方性法律监督立法的普遍出现,反映出检察机关对于法律监督工作的重视,但立法条文的宣言化、口号化,导致法律监督能力并未因此提升、法律监督效果也未能有效改善,反而是由于各地实行的检察机关业务考评工作,由于考评重点的明确化、考评手段的细则化、考评效果的评估化,使法律监督工作逐步有形化、高效化,而且柔性监督手段更有利于被监督对象的接受从而产生监督效果。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法律监督统一立法应当从业务考评工作中汲取有益经验,进行细密化的立法,并对法律监督手段加以补强,完善法律监督的效果评估机制,从而解决法律监督立法缺位、大而不当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邓瑞平 《现代法学》2000,22(6):78-81
本文采用案例研究与比较分析的方法 ,对跨国银行业中国际银行监管、法律的域外管辖与效力、暂停偿债、诉讼禁令、管辖权冲突等重要法律问题及其解决办法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较系统、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