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橘子洲头     
《学习导报》2011,(2):42-42
《礼记·大学》云: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溯此而来,2010年1月起,下半月版“橘子洲头”设“治国”、“修身”、“齐家”、“看天下”四个栏目,其内涵与外延向读者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樊忠 《党建与人才》2002,(8):29-29,45
道德素质是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古人讲:“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些都是对为官者自身道德素质提出的要求,认为为官者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道德素质,才能以身作则,以自己人格的道德感染力去影响、教育和管理他人。新中国建立以后,毛泽东同志指出:党执政以后,官员出问题,党内出问题,官僚主义、主观主义、贪污腐化现象不断滋长,首先是因为党员干部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出了问题。思想道德这个基础不打牢打…  相似文献   

3.
<正>古语有云:“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正所谓治国先治己,治己先治心。党政领导干部作为掌握公共权力的特殊职业群体,“治心”不仅是指心有明镜,两袖清风,更重要的是在工作中要保有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上的快速发展时期,党政领导干部的工作任务繁重,工作进程迅猛,对其职能、权力以及行为方式上的监管也越来越严。这种状态下,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四部最重要的典籍之一《大学》中提出了个人的道德修养是实现全部政治理想的基础思想.它说:“欲平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反过来,此书又提出“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的命题. 这个在逻辑上未必经得住推敲的命题却为许多代的中国士人所信奉.修、齐、治、平,是中国封建社会士人的最高人生理想.只是在道德层面上,个人是高度受重视的.至于个人的正当利益,却少有论述.儒家的第二号人物孟子提出“义利之辩”,他轻视“利益”的观念,而强调“道义”是高于一切的,儒家还提出了“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命题,认为为了道义原则而牺牲生命是最崇高光荣的事.  相似文献   

5.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优秀家风,以满满的正能量,促进个人成才,推动社会进步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古代圣贤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正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身行事、治国理政的生动写照。修身,他"修其心治其身",率先垂范,以身作则;齐家,他入孝出悌,传承家风,  相似文献   

7.
《礼记大学》有云:"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正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之际,如何"正心"怎样"修身",是值得每一名团干部深思的课题。从"正心"出发,胸怀鸿鹄之志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相似文献   

8.
怎样当好组织部长?很大的一个题目。笔者任此职数年,偶有心得,录管见于下:一、找准角色,处理好治己与治部的关系古人云:“善治人者,能自治也;能自治,而后可以治人。”从角色上讲,组织部长既是组织部门的一把手,又是组工干部队伍的普通一员;从工作上说,组织部长既要做表率带好头又要管好队伍带好人,既要治部更要治己。“治己”,关键在于“修身”。中国自古就有“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的古训,“修身”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石。如何“修身”?  相似文献   

9.
“公道正派”对组工干部来说,是立身之本、形象之基、为人之道、处事之要,是组工干部履职尽责的“生命线”. 公道正派做人是组工干部必备的最基本素质.《礼记·大学》有云:“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天下平”.古人将“修身”放在首要位置,可见一个人要立于天地之间有所作为,最基础、最基本的是“修身”,而“修身”的关键则在于公道正派地做人.要铸就公道正派的优秀品格,首先,从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入手,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在思想上始终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高度一致,做一个政治上“明白”的人.  相似文献   

10.
<正>目前,全省林业系统正在按照中央、省委部署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通过集中学习和自学,我们对"三严三实"的本质内涵有了更深的认识。我认为一名合格的党员干部必须努力争做践行"三严三实"的表率。勤于学习,争做修身养性的表率。强调修身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礼记·大学》中说道:"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  相似文献   

11.
正儒家重视修身,他们把修身看作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大学》开篇即提出"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孔子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中庸》云:"君子不可以不修身";孟子则提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孟子继承和发扬了早期儒家修身为本的思想,以性善论为理论基础,创建了  相似文献   

12.
砌新砖.刷㈠端,修新房,在蓬溪县金龙乡,不少村民住一家新房里忙活,汗水打湿了衣裳也依然乐呵呵的:“跟着这些钉文化的大学生村官干就是好,去年赚了不少钱,我们家也修新房子了!”  相似文献   

13.
《天津支部生活》2013,(3):27-27
齐家在修身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日:“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相似文献   

14.
《党建》2013,(4):16-16
《战国策》载,齐宣王时,首都临淄“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而后风气蔓延全国,“众庶百姓,皆以贪利争夺为俗”,乃至“不修守战之备”,待到秦国攻城之时,军民皆只有束手降敌,史家论为亡国之兆。  相似文献   

15.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此乃古之良训。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不仅继承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治家思想的精髓,而且以共产党人的崇高品德为我们树立  相似文献   

16.
《先锋队》2001,(3)
交口县部分干部会同新闻记者和数百名群众,最近挖出县领导数年前埋在县委大院的“镇邪物”和“升官符”。省委领导就此作出批示要求严查。   据交口县的一些干部群众讲,数年前,交口县主要负责人认为自己升不了官是因为县委大院“风水”不好,便找人看“风水”。有人说,县委大院“风水”不好主要表现在:县看守所高出县委大院;县委大院中西面的人大办公楼高出县委办公楼。“破解”方法是:在低于县委大院的地方重修看守所;在县城修牌楼;在县委大院的中心和四角埋“镇邪物”和“升官符”。数年前的某天夜深人静时,县委大院灯火齐明…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14,(14):18-19
我们国家历来讲究读书修身、从政以德。古人讲的“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读书即是立德”,说的都是这个道理。传统文化中,读书、修身、立德,不仅是立身之本,更是从政之基。按照今天的说法,就是要不断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党性修养,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觉做到为政以德、为政以廉、为政以民。“为政之道,务于多闻。”  相似文献   

18.
李忠 《前线》2004,(11)
十 届 全 国 人 大 二 次 会 议 审 议 通 过 的 宪 法 修 正 案将 原 宪 法 第 十 三 条 “国 家 保 护 公 民 的 合 法 的 收 入 、储蓄 、 房 屋 和 其 他 合 法 财 产 的 所 有 权 ”、“国 家 依 照 法 律规 定 保 护 公 民 的 私 有 财 产 的 继 承 权 ”修 改 为 “公 民 的合 法 的 私 有 财 产 不 受 侵 犯 ”、“国 家 依 照 法 律 规 定 保 护公 民 的 私 有 财 产 权 和 继 承 权 ”、“国 家 为 了 公 共 利 益 的需 要 ,可 以 依 照 法 律 规 定 对 公 民 的 私 有 财 产 实 行 征 收或 者 征用 ,并 给 予 补 偿 。”这 一 修…  相似文献   

19.
齐世明 《前线》2014,(7):115-115
目睹官场诸多腐败现象,具家国情怀如侪辈者,肝火焉能不旺?连日溽热,胸中更热。忽一日,笔者翻阅清末名著《官场现形记》。正在沉思之际,只闻一阵风声,竟然是《官场现形记》的作者李伯元先生翩然而至!遂有下列相隔107年的“超时空对话”——齐:官场的腐败,是不是跟权力没有“笼子”制约,抑或有“笼子”但钥匙在自己手上有关?李:可作如是观,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腐败是官德最大的负面。不施之真正民主、法治的“阳光”,这腐败的官德终不可除也。  相似文献   

20.
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家训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伦理思想特别强调修身、齐家与治国、平天下的密切联系,认为做到身修、家齐才能达到国治、天下平,故而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犤1犦为宗旨,以家庭伦理道德为基本内容的家训文化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当前党中央一再强调领导干部“一定要管住管好自己的配偶和子女”,犤2犦“以身作则,正确行使手中权力”犤3犦的情况下,批判地继承这一极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对我们今天的家庭道德建设,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家国一体的优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