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徐国庆 《西亚非洲》2012,(6):135-152
巴西与非洲建立联系的时间较早。从16世纪到20世纪末,巴西对非关系的态度在重视与疏远之间徘徊。2003年卢拉执掌巴西政权后,巴西出于重视国内非洲裔人的平等权益、扩大经济发展空间和追求独立外交等因素的考虑,日趋重视对非关系,并大幅调整对非政策。此举不但巩固了巴西与非洲关系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基础,而且扩大了巴西的国际影响力。卢拉政府的对非政策被其继任者罗塞夫总统所继承。巴西对非关系在长期演变中主要体现了三大特点,即对非关系受国际体系、国内经济社会状况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葡语非洲国家在巴西对非关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巴西在对非合作的领域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2.
以2003年卢拉上台为起点,至今巴西劳工党已经连续执政10余年。期间,劳工党采取了有的放矢的经济改革措施,其中包括积极的社会政策、稳健务实的宏观经济政策、成功地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等。巴西经济发展一度取得了重要成就:中产阶级队伍持续扩大;国际评级得到提升;实现了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债务国向债权国的转变;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但是,罗塞夫总统执政后,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使巴西经济面临不利的外部因素作用下,上述很多成绩似乎正在消失,并导致巴西社会很多深层次的问题涌现出来。2013年巴西爆发了近20年来最大规模的抗议示威游行。从表面上看,示威者是在政府对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公共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将大笔资金用于场馆建设表示强烈反对,而实际上是巴西民众对当前经济增长缓慢、社会问题突出、贪污状况严重等深层次问题不满的一次总爆发。  相似文献   

3.
2010年大选是巴西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实现再民主化以来的第6次大选。依靠卢拉政府的卓越政绩,执政联盟在大选中获胜,其候选人罗塞夫当选总统。执政联盟扩大了自身在国会众参两院的席位优势,它控制的州长职位也超越反对党联盟。本次大选进一步表明,中间和中左立场的政党成为巴西政治舞台上的主导力量。劳工党和巴西社会民主党在巴西政党格局中的作用日渐突出。  相似文献   

4.
2002年卢拉当政后,继续奉行卡多佐执政时期确立的宏观经济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强化财政纪律,实施浮动汇率制和通货膨胀目标制,主张利率政策应该“去政治化”,价格稳定应该在制度上得到保障,中央银行应该拥有相应的独立性。此外,他还力图加快财政改革的步伐。但在各个利益集团把持的国会中,卢拉政府的上述主张并没有获得支持。因此,卢拉当政时期巴西的财政管理体制与卡多佐当政时期相比没有发生重大的变化。卢拉在其第二任总统就职演说中表示,今后4年政府的工作重点之一是在财政和货币政策领域加快改革。但这一目标能否实现尚不得而知。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罗塞夫新政府在外交上的角色定位及其紧要议程为考察对象,分析了巴西大选后新政府的对外政策走向。作者分析了罗塞夫的对外政策定位,指出延续性是其主要特点;详细考察了新政府要延续的巴西国际角色定位及其相应的紧要外交议程。罗塞夫新政府在巴西的国际角色定位上将继续坚持"提升国际地位","成为世界大国"。为此,巴西新政府将积极参与拉美地区事务,努力在"金砖四国"和"巴西—印度—南非"等框架内寻求中国、俄罗斯等发展中大国的支持,并将努力争取美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支持。同时,积极参与金融危机和全球气候问题的解决。作者还从巴西的国内外环境出发,分析了新政府实现对外政策上的角色定位及其紧要议程的条件与前景。  相似文献   

6.
2014年总统选举是巴西再民主化以来竞争最激烈且最具不确定性的一次大选。经济困境及社会问题给现任总统罗塞夫竞选连任带来重重障碍,而大选前突发的坠机事件和巴西石油公司腐败丑闻更让竞选复杂性增加,大选进入第二轮以后,选情一度呈现胶着状态。最终,得益于实践多年的社会政策的影响力、中下阶层选民的支持以及政党积累的丰富竞选经验,劳工党候选人罗塞夫成功连任。但是,未来新政府将面临一系列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巴西政府在联合国气候谈判中的立场及其气候政策的变化总体上经历了一个从消极参与逐步向积极推动转变的过程,可以分为前卢拉时期、卢拉时期、罗塞夫时期三个阶段。2015年9月巴西政府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上发布国家自主贡献报告,其减排目标在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肯定的同时,被指可以更进一步。在巴西立场和政策演变的基础上,结合其近期动向,文章从不同角度对巴西气候变化政策及其谈判立场进行了解读与评价,将其主要影响因素归结为环保主义的政策影响力、碳排放源结构的特殊性、参与全球治理的战略考量和可再生能源市场前景。中国和巴西同为新兴发展中国家和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且各自面临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挑战。两国在气候变化领域存在共同利益和合作基础,但在某些问题上也存在立场分歧。基于巴西的气候变化政策及其气候谈判立场,中巴两国可以增进沟通,减少分歧,重点加强在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体系和能源研发与应用等领域的务实合作。  相似文献   

8.
巴西崛起与全球新秩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从卡多佐到卢拉时代的巴西与世界在16年的执政生涯中,总统费尔南多·恩里克·卡多佐(Fernando Henrique Cardoso,1995~2002)和路易斯·伊纳西奥·卢拉·达席尔瓦(Luiz Inácio Lula da Silva,2003~2010)两位政治家奠定了巴西在世纪之交融入世界的基本模式.卡多佐的思想和决策从新自由主义政治哲学中获得启示,而卢拉则遵从巴西国家使命的逻辑,进行思考和决策.  相似文献   

9.
在2006年巴西大选中,为争夺总统职位而进行的政治较量不仅使各党派的主张得以展示,国家的形势也因此更加明朗:政党政策趋同现象明显,劳工党左派特点并不凸显;巴西的反贫工作虽然取得了重大成果,但与此同时中产阶级的经济地位却在下降。卢拉第二任政府的政策走向是:在经济方面将致力于经济快速增长,但对其制约条件难以克服;在对外关系方面将执行既定政策,强调发展同第三世界的关系,树立其发展中国家领袖的形象;中国与巴西关系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0.
美国总统奥巴马2009年上台后,对东南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高调"重返",推出了一系列加强在东南亚存在的举措。2013年连任后,他将在未来4年继续把东南亚作为"亚太再平衡"战略的着力点。同时,奥巴马政府意识到其东南亚政策也需要进行"再平衡",应放缓军事"重返"脚步,在经济、政治、安全等领域全方位投入,均衡化、长期化地推进东南亚外交。国内财政限制、中东等地区外交挑战和外交人员人事变动等因素会对美国新一届政府的东南亚外交有所制约,但其未来政策走向仍将对中国周边外交和中美关系产生持续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