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通县农村基础设施水平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水平落后于城区.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大,二元结构突出,给城乡一体化工作带来严峻挑战。因此,推进大通城乡一体化建设就要以科学规划为重点,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充分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为主要手段,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县域经济、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经”。实现这一从城乡非均衡发展向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任务艰巨而光荣。当前,最重要的是要找准一个切入点。扎实、有效地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从欧美发达国家的社会进程来看,从自然村落发展到农村社区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方向,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城乡一体化最佳切入点。一、我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情况  相似文献   

3.
刘俊武 《新湘评论》2013,(18):31-32
如何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与壮大,是各级党委、政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当前,通辽市坚持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变发展方式并举、富民与强市并重的发展思路,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创造了有利条件,提供了大好机遇。加快通辽市城乡一体化建设,就要实现城乡建设管理一体化、城乡产业布局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和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  相似文献   

5.
“以党建促创新型乡镇发展”,这是北京市科委农村发展中心在推进创新型乡镇建设中高高举起的大旗。创新型乡镇是北京市科委以“科技北京”行动计划为纲领,推进首都创新型城市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6.
推进和谐文化建设,是市第三次党代会确立的宏伟目标。推进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思路和重要方法就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然而,目前城乡文化建设发展严重失衡,农村文化建设面临着多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宣传思想工作老化弱化和文化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等挑战,这些都是推进和谐文化建设的严重制约因素。因此,推进和谐文化建设的重点和瓶颈都在农村,如何消除城乡文化待遇差别,打破城乡文化界限,夯实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思想、物质和人力三大基础,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基本条件,是亟待研究和攻克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7.
《党员干部之友》2008,(4):64-64,F0003
近年来.临淄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现城乡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为目标.按照“跳出农业抓农业、跳出农村抓农村”的思路,大力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初步形成了基础设施、城乡管理、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和劳动就业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8.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做好“三农”工作的基础,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促进农村发展的增长点,这已被全国各地风起云涌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实效全面验证。在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9.
刘伟 《学习月刊》2014,(14):105-106
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以实现农村改革发展“二次飞跃”为目标.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着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探索以城镇化为引领的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实现途径.选择了基础条件较好的尹集乡进行试点.规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市场体系、基层组织建设”等七个一体化.把尹集建成全省镇级市建设试点、全市整镇推进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及全国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城乡一体化是促进我市经济长期增长、城乡社会统筹发展的战略性选择。城乡一体化是一个社会利益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社会、经济、环境多因素交织在一起的复杂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涉及到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关系,利益冲突不可避免。利益冲突主要的表现就是农村社会的各种矛盾日趋复杂和多样化。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我们应当特别重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化解农村社会矛盾是一个系统工程。改革中出现的矛盾要靠深化改革去化解;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要靠加快发展去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农村社会的真正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1.
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北京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任务。近年来,门头沟区冯村抢抓发展机遇,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依靠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为郊区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2.
近10年来,得益于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有了明显改观,但总体而言,城乡发展失衡仍是困扰我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城乡发展一体化.文章在对城乡一体化和农村城镇化的内涵进行解读的基础上,探讨了两者的相关性:城乡一体化是农村城镇化发展的重要目标和最高阶段,农村城镇化是城乡一体化的根本动力和重要载体.并提出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是我国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3.
《奋斗》2009,(2):50-52
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和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党和国家加强社会建设面临的现实课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是完善村民自治和扩大基层民主的有效载体,也是提高广大农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的内在需求。  相似文献   

14.
在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中,崇州市充分运用农村产权改革成果,促进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转,不断提高统筹城乡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桤泉镇群安村作为崇州市综合试点区域,在试点工作中,采取多项措施,先行先试,把深化农村产权改革,促进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作为深化农村改革,实现机制创新的重要内容来抓,真正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推进城乡一体化积累更多的做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15.
早在1986年1月,在上海市农村工作会议上,市委、市政府就正式提出了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战略思想。2002年4月,在上海市郊区工作会议上,市委、市政府又强调指出,上海郊区要围绕城乡一体化,加快农村城市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农民市民化。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镇党委就构筑城乡一体化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一、加强城乡一体化社区党建工作的必要性城乡一体化,就是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为主要特征,通过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融合,从而达到城乡共同繁荣、富裕、文明的…  相似文献   

16.
莱芜市始终把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作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重点来抓,创新机制,夯实基础,为推进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人才保证和动力支持。  相似文献   

17.
统筹城乡是推动社会和谐促进城乡共进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意在消除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加快,统筹城乡让农村在城乡互动中显得愈加弱势,近郊农村、远郊农村和城市的良性互动关系还没有形成。本文在分析城乡关系的基础上,深刻阐述了统筹城乡的内涵,并提出了城市近郊和远郊农村在统筹城乡过程中的发展功能地位,旨在为推进统筹城乡工作提供参考和思路。  相似文献   

18.
城乡一体化构建的意义和措施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琳琳 《世纪桥》2010,(1):87-88
本文介绍了城乡一体化的内涵,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加快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四个方面阐述了构建城乡一体化格局的意义;并提出了通过建立城乡一体化规划机制,实施城乡合理规划、改革城乡管理体制和制度,为城乡一体化提供政策支持、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推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基础设施的一体化等措施作为构建城乡一体化的路径,更好更快的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陈刚 《前线》2010,(6):60-62
城乡结合部是城乡二元结构诸多矛盾反映最强烈、最集中的地区,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关键区域。市委书记刘淇在城乡结合部实地调研后指出:要把加快城乡结合部改造作为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重要切入点,坚持政府为主导、农民为主体,积极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力争有大的突破。为此,本刊刊发大望京村城乡一体化建设试点的经验和启示,为推进北京市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关于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成华 《前线》2009,(2):47-49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础制度。随着北京城市向郊区扩展和交通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农村耕地被征用速度加快。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矛盾和冲突再一次说明:农村集体经济体制迫切需要进行改革。为此,昌平区通过对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进行改革的实践,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时,对于推动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以及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