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伍美华 《学习导报》2014,(12):12-14
娄底是热点、敏感舆情多发区,近年来,全市通过大力开展网络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在网民意见回复办理、推动网络问政、推进政务透明化等方面做了深入的探索,让互联网逐渐成为民众有序参与政治的重要平台,为娄底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营造了良好网络舆论环境。优流程、强队伍,找准网络问政新路子我们充分发挥互联网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纽带作用,使网络舆情成为党委政府发现问题的"显微镜"、体察民情的"晴雨表"、解除民忧的"手术刀"。建立"六点一线"工作模式。建立起"拟办、转办、承办、领办、反馈、回复”的“六点一线”一条龙工作模式,把网民意见回复办理工作作为网络宣传管理重要环节来抓。  相似文献   

2.
网络问政是网民表达诉求、进行网络监督;政府问计于民、汇集网络民意的重要平台。网络问政体现的是一种政府领导与网民之间的互动关系。因此,在网络问政中领导的沟通艺术的运用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周迎春 《学习导报》2014,(12):10-12
网络问政是信息化背景下党的群众路线的拓展和创新。近年来,郴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网上群众工作,大力推行网络问政,在实践中构建网络问政"五大平台"体系,建立网民留言"链式流程办理"机制,有效畅通了民意诉求渠道,解决了群众困难,疏导了网民情绪。架设"立体式"问政平台,确保群众有地方"问"跳出局限思维定势,树立大网络问政理念,在全市构建网络问政立体式格局。纳入日常工作体系。2011年底,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做好重点网站网民留言办理的通知》,明确市、县、乡三级党政主要领导为网络问政第一责任人,从市委书记、市长到县委书记、县长,到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在重要新闻网站和地方门户网站首页设立公开留言平台,将网络问政纳入日常工作内容:从各战线、市直各部门到县市区各职能部门,从主要领导到各处室、各科(股)室,在本地本部门网站设立公开留言平台,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大十字架”网络问政平台体系。整合网站群落平台。要求市县各新闻网站、政府职能部门网站设立互动交流平台、网民意见发布平台、民情直通车等,全市共有120多家政府职能部门网站设立网络问政平台。  相似文献   

4.
《新长征》2013,(9):33-33
<正>一是健全联系群众制度,建立倾听群众呼声和了解群众需求的长效机制。建立基层"问政制度"探索联系群众机制。"问政"由问需、问计、问责三部分程序组成。二是畅通网络联系渠道,发出党的声音。积极利用网络媒体与群众打交道,不在各种信息"洪流"中保  相似文献   

5.
网络问政的兴起与发展到目前为止仅经历了短短十年,但其影响至深,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因此,对网络问政的研究,对网络问政与党的执政能力之间关系的探讨就显得十分有必要。  相似文献   

6.
<正>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的重要命题。所谓"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就是充分尊重广大网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坚持"从网民群众中来,到网民群众中去",最大限度地运用网络平台问政、问需、问计于民,保持党同网民群众的密切联系[1]。互联网时代下,中国网民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网民群众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交流与互  相似文献   

7.
"网络问政"作为一种新型议政、问政方式,不仅创新了民主形式,而且成为了中国特色政治文明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提升领导干部"网络问政"能力,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做到正确认识网络问政、积极应对网络问政、科学运用网络问政、规范管理网络问政。  相似文献   

8.
网络问政下的政府角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同的迅猛发展,网络问政成为政治生活的一种新形式.网络问政的兴起是网络民主政治进步的标志,既有利于罔民参政议政,也有利于推动政府进一步执政为民.如何顺应网络问政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引导网络奥情,科学化解舆论危机,已是当前党政领导干部面临的现实课题和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成为重要的社会活动舞台和政治窗口——这是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新动向。2009年新春伊始,一个新的名词进入中国的社会话语——网络问政。与往年的“两会”相比,今年网络上的“E两会”更加引人瞩目,通过网络,越来越多的普通公民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就国是家事问政于官:而上至中央下至地方,各级官员也开始学习在网络上回应公民的诉求,就政事民生问计于民。有人说:2009年是网络政治元年。这不仅是由于各大门户网站在“两会”期间继续开设“问政议政”类专栏,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深入影响人们生活的今天,网络新媒体在引导舆论和主导话语方面的作用不容小觑,对于社会管理及其创新更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兼具社交网络和自媒体功能的微博更是异军突起,"政务微博""微博问政"纷纷进入人们视野,在为社会管理提供新形式新手段的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发现挑战。需要我们把握正反两方面因素,克服其间的不利影响,发挥微博的积极作用,实现良性的社会管理并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1.
政府网络发言人制度的实践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网络发言人制度是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在网络空间的延伸和拓展。建立政府网络发言人制度,使网络问政有了制度化的平台,是政府掌握网络舆论宣传主导权的需要,也是服务型政府理念的体现和深化。未来政府网络发言人制度要继续发挥其积极作用,大力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是前提和基础,解决好网络发言人的身份识别问题是关键和核心,一支专业化的网络发言人队伍是人员保证。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网络问政在中国已渐成趋势,并在政治生活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乃至今年两会上,不少地方把网络问政正式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而温家宝总理的两次在线访谈,更进一步掀起了民众的网络问政热情。一、网络问政不会自动达成善治中国有接近4亿的网民规模,网民的文化水准和参与热  相似文献   

13.
刘耀奇 《学习导报》2014,(12):15-16
当前,互联网日益成为聚合民意的"新平台"、干群互动交流的"新纽带"和服务群众的"新途径",成为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的"新领域"。近年来,湘潭县扣住观念意识树立、载体平台打造、体制机制建立、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工作,探索新形势下网络问政的方法路径,有效维护了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为推进"现代壮县,幸福莲乡"建设发挥了较好作用。树立主动理性坦然的网络意识。湘潭县早谋划、早启动、早推进,以"网络问政"为抓手,争取部门支持,引导网民互动,打造了党委、政府开展虚拟社会管理、化解矛盾、凝聚力量、促进和谐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4.
网络问政视野下网民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问政是政治生活领域的新生事物,也是一种趋势。在网络问政视野下,网络问政主体重要方面——网民的网民意识有进步的方面,也有缺失的方面。造成进步和缺失的原因除了现实中的公民缺乏问政意识之外,还有网络本身的特点。必须从制定网络问政促进法、建立网络话语公共领域、宣传网络与问政知识、搭建和维护网络问政平台等方面培养网民意识。  相似文献   

15.
沈亚生 《新长征》2010,(5):58-59
当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制定工作全面展开。这次《规划纲要》的制定与以往制定重大法规政策的程序有所不同,那就是贯彻了党中央关于"问政于民、问需于民和问计于民"的方针,采取"问教于民"的方法,使得制定《规划纲要》的工作成为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和凝聚共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近日",廉租房"一词再度成为四川各市州网络问政的热词。四川日报网"网络问政"平台上也出现多条网友对廉租房申请条件及具体审批流程的询问。记者特意查询了四川21个市(州)地方政府门户网站,发现近期有8个网站收到此类询问,其中有3个网站作出详细答复或解释,其他的则在回复中留下住房保障局电话或表示将转告相关部门。网络信息化高速公路时代,网络问政更多成为公众行使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表达权以及提出诉求寻求帮助的平台。通过网络问  相似文献   

17.
网络问政的开启及对问政者的角色考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问政是公共行政主体通过网络途径就政务情况向民众征询意见的活动过程。问政的便利性、参与的广泛性和交流的平等性是网络问政的特点和优势。网络问政是广大网民参与公共行政事务讨论和表达自身权利诉求的有效方式,网络问政的开启和正常运行对于实现科学决策、降低行政成本和处理好突发事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网络问政中,问政者不但是网络问政的开启者,而且是网络信息的接受者、网络舆情的主导者和政务工作的被监督者。信息处理判断复杂性、舆情整合手段单一性和政务工作监督严格性是问政者在问政活动中面临的主要考验。问政者要以开放的心态积极应对角色考验,应对的核心是提高自身素质,应对主要通过夯实动力基础、知识基础、能力基础和工作基础等途径进行。,  相似文献   

18.
词语释义     
《实践》2013,(7):31
网络问政:各级党委、政府机关,尤其是党政领导干部运用和依靠网络这个新媒体,就重大社会议题的决策问计于民,就公共权力的使用状况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及时了解把握社会公众的意愿和需求,从而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相似文献   

19.
网络问政的条件及推进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有微服私访,今有网络问政”。网络问政成为当今时代推进政治文明建设的新尝试。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作客人民网强国论坛,在线与网友交流。高层领导的垂先示范,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网络问政的进程。各级党委及政府也纷纷触网,利用网络问政于民,了解社情民意、汇集民智,掀起网络问政热潮。在网络化时代,网络问政正逐步成为党政领导干部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深入影响人们生活的今天,网络新媒体在引导舆论和主导话语方面的作用不容小觑,对于社会管理及其创新更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兼具社交网络和自媒体功能的微博更是异军突起",政务微博""微博问政"纷纷进入人们视野,在为社会管理提供新形式新手段的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把握正反两方面因素,克服其不利影响,发挥微博的积极作用,实现良性的社会管理并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