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针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国内通货紧缩、增长乏力的经济发展趋势,1998年初国务院提出确保1998年经济增长8%的宏观目标,并相继采取了一系列应对的经济政策,目前已取得某些初步成效,国有企业投资增长,消费需求增幅回升,经济增长已现出某些回升的特征,全年经济发展格局已初现轮廓。但1999年的国内经济运行环境又将如何变化?这是发展经济所必须认真考虑的重要问题。本文试图根据目前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就1999年我国宏观政策环境、总供需和市场环境、资金条件以及体制和社会环境几个方面做些基本估计。一、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环境1998…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运行已转入需求约束时期,有效需求不足成了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因此,刺激有效需求将是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和较长时期的经济发展战略。一在拉动经济增长的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出口需求“三驾马车”中消费是持久的拉动力量,对国内生产总值拉动率或曰贡献率达60%左右。经济发展的终端在消费群的扩大和消费质量的提高。目前我国经济运行中市场销售不畅,消费需求严重不足,直接影响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本文拟就我国消费不足形成的原因与对策谈谈粗浅的看法。(1)我国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偏低是造成消费不足的基本原因。收…  相似文献   

3.
2001年将是湖北经济持续平稳增长的一年 在国家实施的一系列扩大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推动和国际经济繁荣的背景下,2000年湖北经济运行出现了重大转机。经济增长速度止跌回升,社会总需求稳步增长,微观经济活力增强,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2007年宏观调控的效果并不稳固,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三过一高"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此外,科学发展观也需深入落实,民生还要进一步改善。这些问题和要求都需要明年的宏观经济政策作出回应。明年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走向将对我省的投资、消费、出口,以及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产生多方位的影响,需要加以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5.
八面来风     
国家信息中心报告1999年我国经济十大趋势一、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适度快速增长,增幅与去年基本持平。二、国民经济运行的国内外环境难以有大的改善。三、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将更趋于积极,调控的重点将由重视经济增长速度转变到经济增长质量、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速度并重的轨道上来。四、固定资产投资将保持高速增长,投资的增长仍将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五、居民消费仍将保持低水平增长,但  相似文献   

6.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2011年的宏观经济政策继续锁定保增长、调结构、控通胀三个既相互联系、又有结构性矛盾甚至冲突的目标,这就决定了2011年经济运行将面临复杂的局面和诸多两难问题,要求多项宏观经济政策均有效发挥作用,在分别盯住各自的重点目标的同时,兼顾其他目标,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为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国家宏观政策精神,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本刊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部长余斌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7.
投资、消费和出口需求是拉动 GDP 增长的“三驾马车“。从近两年对 GDP 增长的影响看,有效需求不足,已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当前经济运行存在通货紧缩的特定条件下,必须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国内需求,主要是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从原动力上启动经济运行,同时着力于扩大出口需求,发展对外贸易,这样才能确保社会稳定,把握经济发展的主动权。一、要配合国家实行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努力挖掘和扩大社会有效投资需求增加投资以扩大社会有效需求,是世界上各国政府惯用的刺激经济回升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买方市场形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蔓延,尽管危机的根源是美国宏观经济政策失当,货币无节制扩张造成的,但其实质是对长期以来世界经济发展中不断积累的失衡和矛盾的强制性调整。这次调整,对像我国这样外贸依存度高的国家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同时,我国经济30年的高速增长,也积累了诸如内外需不均衡、投资消费关系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城乡差距较大、农业基础薄弱等长期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  相似文献   

9.
去年以来,针对国民经济中需求不足这一主要矛盾,中央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旨在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宏观经济政策,如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加速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拓宽中小企业信贷渠道、提高出口退税率、降低部分企业的税务负担和放宽投资规模限制等等。许多...  相似文献   

10.
中国国民经济出现了新的重要转机。过去几年出现的通货紧缩 ,主要诱因是投资缺乏 ,而根源于投资收益率下滑 ,有效需求不足的背后是有效供给不足。在继续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确保实际增长率不低于潜在增长率的下限 ,同时实施产业政策、投资政策 ,解决我国经济中长期存在的内在不经济和外在不经济  相似文献   

11.
一、中国经济已经显现筑底企稳迹象2012年,在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压力明显降低后,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开始转向"稳增长"。这是2010年以来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一个重要变化点,意味着宏观经济政策由扩张转向保持合理力度。随着政策调整,中国经济筑底企稳迹象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12.
论农村市场的基本消费格局及其进一步开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经济运行到 1998年 ,全面出现了总供给过剩的状态。总需求不足 ,特别是农村市场萎缩 ,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主要障碍。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拉动消费的政策和措施 ,但其政策效应仍不显著。本文的研究主要从分析目前我国农村市场的基本消费格局入手 ,探讨制约农村消费需求的相关变量 ,从而揭示进一步开拓农村市场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从总体上看,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但经济运行的新问题、新情况较多,未来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在增加。目前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的目标数量远远多于可以使用的政策数量,政策工具相对单一,而且很多目标是短期宏观经济政策工具无法达到的。应从中国宏观经济困境分析中引出政策实施难点,并给出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4.
1、总需求不足 关于总需求不足一直有种种争议,我们认为目前已有充分证据表明宏观紧缩政策已到位,如不采取有效对策,下一步供求矛盾必然加剧,将明显出现总需求不足的状况,引发宏观经济的失衡。1992-1996年总需求的增长速度已逐年下降,从1992年的17.4%下降到1996年的8.5%,目前的需求不足主要表现在:经济增长在高速增长的下线运行,低于多年平均增长水平,经济有下滑趋势;消费品存在严重的供大于求的现象;企业生产能力放空,产品积压,相互拖欠现象进一步加剧;企业亏损依然严重,盈利水平只是恢复性增长;进口需求不旺。  相似文献   

15.
王秋菊  高萍 《前沿》2005,(9):121-124
有效需求不足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尽管政府采取了扩大内需的政策,但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农民收入水平低且增长缓慢、收入差距过分悬殊和政府刺激需求政策的偏差是有效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彭超 《政策》1999,(10)
我国经济的发展,需求不足的问题渐趋突出,加之近年来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出口贸易增长乏力,特别是扩大投资已不足以保证国家宏观经济增长目标实现的情况下,如何拓展消费领域,以扩大内需、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成为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消费信贷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内需总体处于持续扩大、稳中向好的趋势之中,但是,受制于投资和消费增长乏力,内循环机制尚未系统运行,内需不足仍然是我国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主要困难挑战。对此,建议短期内强化政策支持和政策落实,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措施;中长期则需要深化体制改革,优化供求匹配,以“新三大需求”为支撑,加快构建完整内需体系,在供需协调发展中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  相似文献   

18.
我国成功实现“软着陆”之后,宏观经济形势最重要的变化之一是实现了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转变。与需求不足作战,将是当前和今后面临的一个主要课题。 为了实现8%的经济增长目标,解决当前的有效需求问题,财政政策的特殊功效令人瞩目,而国债政策在积聚资金、扩大支出和投资需求规模方面,是最有效和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岩庄 《创造》2002,(1):48-51
2001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州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省的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采取积极措施,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扩大对外开放,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促进了全州经济的稳步发展。一、2001年经济运行情况(一)国民经济稳步增长,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01年,全州经济运行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国民经济保持稳定增长。2001年完成国…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的房地产投资热引起了理论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经济均衡理论出发,分析了当前宏观经济的失衡状态,认为长期的低利率政策导致货币供应量增加是引起住房投资热的主要原因,而住房货币化政策更强化了投资与消费的失衡,刺激了住房投资行为的扩张,使收入不再是约束住房投资的最重要因素。文章指出灵活的利率政策和外部经济的均衡是宏观经济调节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