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合理参照中国传统廉政文化中的有益成分,调整反腐思路,优化反腐治理策略,结合新时期反腐环境、方式的变化,制定更为科学的预防、监督、处理一体化的反腐操作体系,有助于实现党执政能力的提高、执政地位的稳固、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维护以及社会发展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2.
法治反腐符合我国法治建设目标的总体要求,也是现代国家治理腐败的必然趋势。遵循法治反腐的顶层设计和总体目标,建立法治反腐考核评价体系,量化考核评价我国党内法规和反腐败法律的完备程度、运行效果,政府机关依法行政的水平,公民权利受到保障情况及对反腐工作的期待等,有助于摸清我国法治反腐建设现状,建立健全反腐败法律体系,明确法治反腐工作改进的方向,推动法治反腐进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网络反腐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网络反腐内涵的界定、网络反腐的特点和优势、网络反腐面临的问题、规范和完善网络反腐败的实现途径等四个方面问题上。对这些观点进行归纳、梳理,将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对网络反腐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王艳荣 《前沿》2009,(4):176-178
小说这种文体在文学史上曾经长期受到忽略,被称为“稗类”。自晚清起小说开始有了长足发展,并具有了现代意识。谴责小说是为兴盛者之一。该类小说以“揭发伏藏,显其弊恶”为主要特征,凸显其社会功能性色彩。文学革命后谴责小说式微。新中国文学发展中亦无谴责小说踪迹。直至新时期文学发展到90年代出现的反腐小说,才在某种意义上接续上了这个传统。笔者认为,谴责小说固然有其恶俗之处,反腐小说也不脱其弊端;从谴责小说到反腐小说,也是文学的一个话题。  相似文献   

5.
张君  陶柱标 《桂海论丛》2007,23(5):61-63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人们对腐败现象越来越关注,文学界出现了一大批反腐题材小说,形成了一个引人注目的"反腐小说热".反腐小说的题材和主题是对现实社会发展的折射和反映.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从它的利益观视角来分析和解读反腐小说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将有助于我们正确剖析各种腐败现象,提高反腐败和拒腐蚀能力,加强执政党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6.
构建中国特色的反腐制度体系意义重大.但现阶段在实践操作中制度执行却面临困境.梳理反腐制度体系执行困境的因素。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制度和加强落实。从政党伦理、执政实践到法治观念、外部制约等角度来看.我国反腐制度体系总体上缺乏配套制度的支撑,使得反腐制度体系时常处于悬空状态.已有的制度得不到完整彻底的落实.从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制度本身的威力,同时也极大地影响了廉洁廉价政府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民间反腐之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能 《人民政坛》2009,(3):38-39
民间反腐或许是反腐倡廉的潮流。民间力量与政府力量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在互动中实现预防和惩治腐败的历史重任。2008年“民间反腐”成为民众关注的关键词之一。南京江宁区房管局局长周久耕说出“低于成本价卖房将被查”,网民对其发起声势浩大的搜索,之后这位“史上最牛房管局长”被暂停职务,江宁区政府对其进行调查。这次由网络发起的民间反腐,成果让人震惊。  相似文献   

8.
滕宏庆  杨风云 《人权》2014,(3):47-51
2008年10月30日,第13届国际反腐大会首次提出人权反腐的新思路,即人权方法有助于消除腐败,人权机制可以向受腐败影响者提供救助方法,人权运动应与扫除腐败运动加强合作:鉴于腐败对弱势和边缘群体的人权会产生巨大影响,应进一步强调提高他们参与剔除腐败战略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我国敦煌学研究发端于敦煌文学研究,在敦煌学的研究领域中,敦煌文学研究成果是最为突出的。截至目前敦煌文学文献的整理、研究已经走过了一百余年。这一百年中,敦煌学界名家辈出,敦煌学成绩斐然,然而,随着敦煌文学研究的逐步深入,及时地总结近百年来敦煌文学整理研究的成果和经验,将有助于敦煌文学研究方法的创新和多样化、有助于推进、深化敦煌文学研究,有助于敦煌文学作品真正在中国文学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10.
对党纪党规与国法关系的认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构建,"纪在法前"是对两者关系的高度概括,对全面依法治国和法治政府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纪在法前"是从党的层面维护法治,有助于反腐倡廉建设和限制公权力。目前,立法上已初步形成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相协调的运作体系,司法实践中党纪反腐逐步成为司法反腐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11.
人民群众日益高涨的反腐热情为反腐倡廉建设注入了巨大动力,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为反腐倡廉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为反腐倡廉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当代文化的发展繁荣为反腐倡廉建设提供了精神滋养。同时,对反腐败斗争的模糊认识,市场经济下权利寻租的易发高发,科技反腐的不成熟、不完善,腐朽落后思想文化的侵蚀等对反腐倡廉建设提出了严峻挑战。抓住机遇,战胜挑战,破解廉政建设这一世界性难题,是时代赋予党和政府的重大命题。  相似文献   

12.
《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举措,对实现党的十七大确定的各项任务,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具有重要意义。为确保《工作规划》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各级党委、纪委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正确理解把握其精神实质、基本要求和工作目标,善于结合实践创造性抓落实。  相似文献   

13.
腐败的定量刻画是近年来腐败问题研究的主流趋势。腐败指数有两种:基于企业调查报告和专家评价基础上的主观腐败指数;基于腐败统计数据的客观腐败指数。主观指数比较直观、使用广泛,但是无法克服指标的偏向型和片面性;客观指数比较严格、科学,但是计算方法复杂、可操作性差。  相似文献   

14.
唐土红 《桂海论丛》2002,18(4):67-69
从伦理学角度分析 ,权力腐败产生的主观因素就是个体道德、人性变异所引起的对利益的饥渴追求 ,客观因素就是社会道德价值多元化给腐败分子提供了滋长腐败行为的土壤。从伦理学上反腐 ,一方面要从个体道德“内”部防腐 ;另一方面则要从社会道德“外”部反腐  相似文献   

15.
Kilkon Ko  Cuifen Weng 《当代中国》2011,20(70):359-378
This paper examines definitions of Chinese corruption. While many Chinese corruption studies have argued that Chinese corruption has its own unique features, our review of definitions of Chinese corruption featured in current academic literature reveals that most definitions in use are similar to the general definition of corruption: abuse of public office for private gains. Valuable as it is, such a general definition does not adequately specify the actors, behavior and motives in Chinese corruption. This paper argues that actors in Chinese corruption are not limited to employees in the public sector but also include any Chinese state functionary engaging in public activities. In addition, corrupt behavior refers to both economic (embezzlement, misappropriation of public funds, and bribery) and disciplinary corruption (violation of social norms and the dereliction of duty) that are damaging to public interests. In doing so, this paper finds that even behavior such as the dereliction of duty and violations of social norms, that is not motivated by private gain, is regarded as corruption in China. We also discuss the political nature of this broadly defined Chinese corruption.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50年代的台湾文学前承光复后台湾文学的转折,后启60年代文学的兴盛。此时期文学杂志的“民营”状况,副刊非一统的存在状态,都悄然改变了权力场和文学生产场之间的单一支配关系,使控制文学场域的合法逻辑出现了裂隙,并使得作者、编者、读者的性情最大程度地影响文学生产。此种历史境遇中的文学传播,使政治高压下的20世纪50年代仍能涌动起多种文学思潮,也使台湾文学的乡土性、本土性得以延续、流布。20世纪50年代的台湾文学不应在意识形态层面上被看做文学的断裂。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网络文学既是我国网络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国当代文学的重要部分。在网络创作日益繁盛的背景下,少数民族网络文学范式及风格也表现出自身特点,如文体式样相对集中、母语创作比较活跃以及地域色彩明显等。从当代文学史建构层面而言,少数民族网络文学的出现丰富了现有文学版块、修正传统文学体制、并逐渐建立起新型的文学秩序。展望少数民族网络文学未来,大数据技术、多民族文学史观、全球化、全面深化改革的国内环境以及针对少数民族发展的西部大开发战略,都将重塑着少数民族网络文学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廉政建设:现状、理论分析与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建斌 《桂海论丛》2008,24(2):21-24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廉政建设指标体系是当前廉政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廉政建设指标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客观科学的对廉政建设工作评估,廉政建设工作评估需要构建科学实用、系统可行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9.
Wang Ning 《当代中国》2004,13(38):53-68
In the age of globalization, intellectuals, writers, critics and literary and cultural studies scholars cannot but take pains to conceive or picture the future orientation of elite literature since elite literature is being challenged by popular literature and culture, and literary studies by Cultural Studies. The present essay tries to describe a new orientation of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or more specifically, to observe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in a broad context of world literature and reach a rewriting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ry culture from an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point of view. In reperiodizing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in the global age, the new framework of world culture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is characterized by different cultures coming to dialogue and merging to some degree rather than ‘cultural conflict’. With this broad background, twentieth century Chinese literature should be re-examined from an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The paper also points out that rewriting literary history must be associated with issues of canon formation and reformation, that is, to offer new interpretations from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of canonical literary works. The author discusses several considerations involved in canon selection: reception and market success, recognition of critical circles, and inclusion in university curriculum.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以来,安徽的电影文学事业取得了辉煌业绩,是“文学皖军”崛起的标志性成果。进入21世纪以来,安徽电影文学事业没有紧跟时代的前进步伐,进入低谷。安徽文学界应当借鉴鲁彦周等先贤的实践经验,革新题材,改进创作手法,同时树立全国意识,努力把握最新创作动态,加强与全国电影界的交流合作,争取再次进入全国电影文学创作的前列。同时建议安徽省有关部门出面组织,在安徽设立全国电影剧本交流基地,建立优秀电影剧本奖励机制,跃升安徽电影文学的创作水平,进而带动整个安徽电影文化产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