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和谐成为新世纪以来我国社会建设的主旋律。然而,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存在一些片面认识。个别单位及个别人把和谐与原则分裂开来,盲目追求“和谐”,放弃了本该坚持的原则,对本该批评的问题不闻不问,对歪风邪气充耳不闻,反而导致在构建和谐的路上越走越远。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进一步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成功之路、胜利之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历史的发展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戴焰军 《求知》2007,(1):4-6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1.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决定》明确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发展中最先进的社会制度。这个先进不是抽象的。它通过这个社会制度的一系列本质特征体现出来。而社会和谐正是它最本质的特征和经久不变的主舾之一。和谐社会一直是人类孜孜追求的目标。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扬弃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创建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这一扬弃的过程中,他们充分肯定了空想社会主义关予和{誊社会的构想.提出未来的理想社会将是一个自由的联合体。在这种联合体中。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而且,他们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和对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矛盾的透彻分析。  相似文献   

4.
2006年11月18至21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邓小平理论研究会、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在桂林召开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党校、高校、社科院、军队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与会,会议就邓小平理论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若干理论和实践问题展开了探讨。一、关于社会和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会者一致认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这是对邓小平理论的新发展。有学者认为,“和谐”是在党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中…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目标,就是动员凝聚团结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八个字,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最广大人民的价值意愿和价值选择,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精神和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性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这一现实目标的形成,经历了一个艰辛的探索历程,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姜殿坤 《学理论》2012,(17):9-10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和反复提出的一个基本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从本质上看,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根本目的就是共同富裕.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具体讲就是要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制度;坚持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要始终不渝地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5,(4)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展现了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美好愿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的价值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8.
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学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我们的祖国必将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的生活必将更加幸福美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进一步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大力发展生产力是全面奔小康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张健 《求知》2013,(8):55-56
中国梦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其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与社会和谐。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愿望,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在现阶段,实现这一梦想面临的困难和障碍繁多且艰巨,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必须要团结一心,齐心协力,不断深化改革发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  相似文献   

10.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现代化,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现代化的核心是民主化、法治化、网络化。国家治理的基本目的就是实现国家富强、社会安定、人民幸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1.
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人民梦的结合,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党的根本宗旨与民心归依相统一,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与人民幸福感相统一。从幸福学角度解读,中国梦是集幸福社会主义、幸福中国、幸福人民于一体的幸福梦。实现中国梦,一要以幸福社会主义为指导,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人民的普遍幸福,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二要以幸福中国为目标,建设幸福中国是一个承前启后、不断推进的历史发展过程,也是全方位的,包括享有幸福对象的普遍性和幸福内涵的全面性;三要以幸福人民为目的,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幸福生活的需要为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不断提升人民幸福指数。要通过引导全体中国人民对幸福的追求,消弭价值冲突,凝聚改革共识,激发发展活力,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12.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高度关注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科学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并采取有效措施,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是指邓小平理论对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主要包括四个层次和两大观点。四个层次即:本质——特征——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从社会功能角度概括社会主义本质,从社会结构角度认识社会主义特征,从社会模式角度,提出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两大观点即“时空观”和“发展观”,从“时空观”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处于什么样的阶段,从“发展观”把握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应该怎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在二十一世纪提出的战略目标,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作为社会的细胞,既是市场竞争的主体,又是和谐社会的创造者,企业不仅要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增长,而且还肩负着发展国民经济、稳定社会秩序、促进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使命,因此,构建和谐企业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意,而且还是重中之重。胡锦涛总书记曾经对和谐社会作过一个非常简洁但又十分深刻的阐述:和谐社会就是要把大家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让大家都心情舒畅,让大家都愿意为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努力地工作。同样,和谐企…  相似文献   

15.
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而不断拓展和深化的,"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重视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促进社会和谐是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经验,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坚持政治文明和谐、经济发展和谐、文化建设和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振兴中华民族,实现国强民富的重要措施,是中国特色赋予时代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论述,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企业是城市的细胞、社会的基本单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载体和基础。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迫切需要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干部职工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激发自强不息的思想动力,助推中国梦、企业梦、员工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徐培华 《民主》2013,(6):13-14
中共十八大确立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到中共十八大报告“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以及“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等一系列重要论述,再到“中国梦”发展定位,诠释的都是一个共同主题——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9.
杨圣琼 《求知》2014,(2):18-20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也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就有的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既深刻论述了中国梦的内涵.又指明了实现中国梦的路径选择。为此必须充分发挥六大优势。  相似文献   

20.
90年党的建设和62年国家建设的历程,就是党领导人民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民主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过程,也是党不断改革创新,实现自身现代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