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香港的“并存”○趣○事□江苏浩渺香港长洲岛保留着昔日渔港小镇风情。这里房屋简陋,渔船云集,居民多以打渔为生。新华社供稿落后的思想观念同现代化都市并存在科技和经济建设上,香港已经成为举世公认的“亚洲四小龙”之一,并已成为世界和东南亚金融中心、商贸中心、...  相似文献   

2.
百家论萃     
经济专家看好“九七”后的香港从事港澳经济研究的学者们经过研究认为,“九七”后的香港经济发展将呈以下趋势。首先,香港特殊的市场中介角色将更为突出。“九七”之后,香港作为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与内地之间的相互沟通将更为直接,而内地利用香港进行商业活动也将更为方便。其次,国际中心的地位将继续巩固。“九七”后香港与内地联系更加紧密,经济迅速发展的内地成为香港这个国际金融中心的巨大腹地,这是其他具有竞争力的金融中心所不能比拟的。再次,香港将成为一个与内地发展紧密联系的国际科技开发中心。此外,“九七”后,香港…  相似文献   

3.
香港从70年代开始经济腾飞,到1995年香港人均GDP达到2.3万美元,已超越英国、加拿大及澳大利亚,在亚洲仅次于日本。因此,不仅中国内地和台湾及周边的发展中国家,而且一些发达国家也纷纷研究她的奇迹,仿效她的经验,推出或提出各种“香港式”的自由经济区,要“再造几个香港”。随着“九七”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时刻日益临近,探索香港社会发展的规律,客观、科学地评价香港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以便在“九七”后保持并更好地发挥她对内地的桥梁和窗口作用,更好地借鉴其经验,成为内地和香港人士关注的重要课题。近20年来,…  相似文献   

4.
香港回归将对中国经济产生一系列整体效应。一方面,政权交接及“一国两制”的实施,将使香港经济最终内化为中国整体经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中国,将存在两个社会经济制度、经济体制通然而异的经济体系。从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层面上,香港经济体系处在较高层次,这构成香港经济对内地经济产生整体效应的客观基础。另一方面,从经济运行上看,自80年代以来,香港经济已经逐渐与内地经济特别是华南地区经济融合成一个整体。其3/4的制造业已经北移,内地已成为香港最大的贸易伙伴。依据香港学者的观点,香港自1980年已经开…  相似文献   

5.
晨文  俞雷 《今日浙江》2010,(24):29-29
“香港的许多大老板都来了,这在香港也很少见”。参加2010甬港经济合作论坛的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副主任郭莉评价说:“这一沦坛堪称内地城市与香港合作的典范,并将成为一个知名的活动品牌”。  相似文献   

6.
把镜头对准香港──中国影视界聚焦“九七回归”刘蓉随着“回归”的日益临近,香港已成为中国影视界关注的焦点。从1995年至今,已经拍竣和正在拍摄的与香港现实和历史有关的影视剧已达200余部(集),内地与香港影视界各占一半。香港回归世界瞩目,反映回归的影视...  相似文献   

7.
高速经济增长的成果在稳定的政治局势之下,台湾经济在1960年以后取得了显著的跃进,玑在已和南朝鲜、香港、新加坡一起,成为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群体的一个成员,成为了经济增长显著的“亚太经济圈”的一翼。  相似文献   

8.
香港开埠一百多年以来,从一个自给自足的农业地区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国际大都会,经济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本世纪60年代开始,香港经济飞跃发展,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经济发展的历史回顾香港近现代经济经历了曲折的发展道路,大致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转口形成前时期(1840-1860年)在英国统治香港初期,英国商人很少从事正当的经济活动,主要是从事罪恶的鸦片贸易,香港成为远东最大的鸦片走私总站。据香港库务司1844年7月24日的报告,当时香港主要的洋行如始和洋行、颠地洋行等皆从事鸦片贸易,…  相似文献   

9.
香港经济的发展刘秋芳历史上,香港居民基本上由当地渔民构成,捕鱼、采珠、种地和贩卖香料是当时居民的基本生计。今天,香港已是举世公认了国际现代化都市,成为“亚洲四小龙”之首,享有“东方之珠”了美誉。1995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为1425亿美元,跃至全球前3...  相似文献   

10.
1997年7月1日,我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转瞬已届两周年。两周年之际看香港,中国人民足以自豪:“一国两制”运作顺畅,“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切实得到落实。香港政治稳定,社会繁荣。香港同胞以前所未有的主人翁姿态,积极投身于结束殖民统治后香港政治、经济、教育、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建设。两年来的事实充分证明,回归后的香港,一切都是在“一国两制”方针和香港基本法的指引下正常而有序地运作和发展着。没有人能够否认,香港回归两年来,中央政府始终坚决贯彻执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的方针,除基本法所…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上海经济的重新崛起和浦东的开发与香港主权回归一起成为最受世人注目的“中国现象”,而随着上海金融贸易中心的重建和九七后香港主权回归大陆,香港能否继续保持国际金融贸易中心这一“东方之珠”的美誉,香港的国际经济地位会不会被正迅速崛起的上海所取代,也成为世人议论颇多的话题。一、未来中国经济腾飞的两翼自邓小平1991年春视察上海和1992年春南巡讲话,短短几年时间,上海迅速成为中国房地产发展最快的地区,国际跨国资本在华投资最多的地区。中国金融、证券、股票、期货和外汇交易最活跃的地区和中国国民经济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12.
在思想迷茫、经济压力、政治浮躁等多重压力和互联网助推下,21世纪初叶的中国大陆和香港、台湾两岸三地,某种程度上其同陷入了集体的焦虑与迷失之中。面对资本的焦虑—从李嘉诚被质疑说起 前不久发生的内地幼童在香港街头便溺的事件,原本是一件稀松平常的小事,却持续发酵成为两地经久不息的对骂和笔战,有内地网民发帖呼吁利用五一假期,带着孩童到香港街头便溺,演绎名副其实的“黄金周”。香港作家陶杰则在一篇评论中,半开玩笑半讽刺地将此对骂称作“粪战”。看清这场“粪战”和台湾“太阳花学运”的本质,也许还得拂去表面的喧嚣,从李嘉诚2013年底主动高调接受南方报业的集体采访说起。在《南方周末》那篇访谈里,李嘉诚敞开心扉,详谈撤资传闻、香港环境和政商关系。香港是李嘉诚的福地,50多年的艰苦创业,香港成就了李嘉诚富可敌国的今天。但是临到晚年,香港却似乎成为李嘉诚又爱又恨的地方—以前一直备受尊敬的“李超人”,现在却被抨击为魔鬼、万恶的资本家、地产霸权,说他垄断了香港经济。  相似文献   

13.
香港回归话“香港”名称探源“香港”一名的由来说法颇多,主要有两种:一说有人认为是到香港就在这里登陆。村里有一条泉水注人大海,成为一个小小的港口,水手们发现这泉水甘甜可口,便称之为“香江”,而它的港口就成为“香港”了。二说香港所名称由“盗香”而来。因香...  相似文献   

14.
香港工业正处于世纪之交的新变化过程,香港工业的新变化,为鄂港工业合作提供了新机遇。加强鄂港工业合作,对于香港工业转型升级和湖北工业迈上新台阶,具有重要意义。一、香港工业的新变化(一)香港工业地位的新变化香港自本世纪50年代走上工业化道路以后,直到孤年代初,工业在香港经济中一直处于基础性地位。“以外贸为主导,以工业为基础”,是香港经济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但是,自80年代中期开始,因制造业大量向中国内地转移,工业在香港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下降,服务业则迅速扩张,发展成为香港经济的主体。工业在香港经济中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香港回归祖国一年七个月了,经历了政治顺境和经济逆境。谁要是想了解香港的实况,自可争取机会去港作第一手的观察;但由于香港是国际大都会,密切的国际联系,发达的资讯网络,大量的国际舆论,往往可以成为认识香港的明镜,从中了解香港。一国两制港人治港说起国际间对回归后香港的看法,最普遍的认同莫过于对于“一国两制”方针政策在香港的实现的肯定了。由于“一国两制”是崭新的构想,有人在回归之前存在疑惑,毫不足怪。如1995年6月26日出版的美国《财富》半月刊,就曾以《香港之死})作为封面专题,列出许多“理由”,断言香港回…  相似文献   

16.
大连,作为中国北方最具开放色彩的城市,其发展目标已定位于建设社会主义“北方香港”。这样,分析、借鉴香港经济发展的经验,对尽快实现我们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几十年间,香港以很高的速度走在世界新兴工业经济地区的前列,保持波浪式高速增长达40年之久,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获得“东方之珠”的美誉。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经济奇迹?第一点启示:抓住机遇,及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是加速经济发展的关键香港经济的发展不是一步登天,也不是一马平川。它在战后四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跳跃了三道险滩。每道险滩都曾使香港出现剧烈的经济波动,仿佛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但渡过险滩后又柳暗花明,经济发展水平比前一阶段更高。其中一个关键的原因,就是香港抓住了各种有利时机,及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7.
香港文化原是广东文化的一部分。英国占领香港地区以后,在外国殖民统治的背景下,中西文化相互碰撞和交流,香港的文化事业曲折地发展着。随着本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经济的腾飞,香港的文化事业得到迅速发展。今日的香港距“丈化绿洲”还有一段距离,但已不是“文化沙漠”。20世纪初期的香港文化香港曾经是资;“阶级革命运动的宣传阵地。1900年1月,孙中山派陈少白在香港创办的革命报纸件国日报》正式出版,其副刊《鼓吹录研创报刊文艺副刊的先河。其中在香港出版的《有所谓报》、《广东白话报》、《小说世界》、《中外小说林》等报刊亦…  相似文献   

18.
香港问题是按照邓小平先生提出的“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的。从香港回归前夕开始,人们就在议论“一国两制”和台湾命运。香港顺利回归以后,一切运作良好,人们的议论就更多了。他们在问:“一国两制”既然有适合于香港的“香港模式”,是不是也会有适合台湾的“台湾模式”呢?台湾当局说,香港是香港,台湾不是香港,“一国两制”不适用于台湾,台湾绝不接受“一国两制”。这一类话,说了又说,真不知已说了多少遍了。为什么会这样?大概是香港实行的“一国两制”已严重构成对台湾的“压力”和“威胁”了。那么,“一国两制”究竟适不适用…  相似文献   

19.
杭办 《今日浙江》2008,(6):30-32
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首日涨幅近200%,一跃成为中国第一家市值超过200亿美元的互联网公司,排名亚洲第一、全球第五。新经济观察家认为,阿里巴巴的上市,代表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取代了一直以来奉为亚洲经济发展模式代表的“丰田规模经济”,成为“中国经济崛起的样本”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统一战线》2014,(11):50-50
香港特别行政区一部分人9月28日凌晨发起所谓“占领中环”非法集会,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影响香港经济民生。“占中”贻害香港,祸延民众,如果任其迁延,后果不堪设想。在此非常时期,香港各界应该同心协力,支持特区政府依法处置,支持香港警方果断执法,尽快恢复香港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