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前提,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大事件.胡耀邦在这一重大事件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胡耀邦为党为国为民拨乱反正的丰功伟绩和在拨乱反正过程中体现出的无私无畏无愧品格将永载史册.  相似文献   

2.
<正>毛泽东与胡耀邦同为湖南人,同受湖湘文化的熏陶而具有实事求是、敢于担当的性格。毛泽东很信任胡耀邦,曾在延安称赞胡耀邦"思想敏锐,口若悬河",并且着意培养胡耀邦。而胡耀邦一生最崇敬的人就是毛泽东。1981年7月1日胡耀邦代表中共中央《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培育了我们党的一代又一代的领导者和大批干部,教育了全国各族人民。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战略家,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英雄。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  相似文献   

3.
《湘潮》2018,(10)
正浏阳,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一代伟人胡耀邦就诞生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现如今,坐落于湖南省浏阳市中和镇苍坊社区的胡耀邦同志纪念馆如同一座光辉灿烂的历史丰碑,讲述着胡耀邦从"红小鬼"到总书记的故事。胡耀邦同志纪念馆所辖区域占地面积3.05平方公里,主要包括故居、纪念馆、耀邦广场、廉政箴言书法碑林、文博园、胡氏家庙等开放景点,是全国唯一一家系统、完整介绍耀邦生平业绩的专题性  相似文献   

4.
胡耀邦曾说:"我十几岁参加革命,从来就没想当什么官。"存在团中央档案室里的一封胡耀邦参加党的八大期间写的亲笔信,可以证明他言为心声。信件内容大致如下:  相似文献   

5.
《湘潮》2016,(2)
正1963年3月,胡耀邦来到湘潭县楠竹山公社办点。一到目的地,他就要求公社书记何太国画一张公社简略地图,指出全公社社员生活最穷最苦的地方。胡耀邦要去这些地方实地察看、访贫问苦。胡耀邦最先访问了安仁大队禾嘴冲生产队的一户李姓社员。当这位社员介绍说,每个劳动日只有7分钱,亩产粮食不足400斤,全队无住房、无农具、无饭吃、无棉衣的"四无"户有10多户时,胡耀邦说:"你们队困难不少。解决的办法,只有同心协力,  相似文献   

6.
正2019年4月15日,是胡耀邦同志逝世30周年纪念日。1995年夏,我在江西庐山参加了辽宁刊授党校的工作座谈会。会议期间,组织我们到庐山附近的共青城富华山下的胡耀邦陵园参观,胡耀邦的音容笑貌不时浮现在我的脑海。记得当时凡是走进胡耀邦陵园的人,无不被他的革命气节和光辉形象所感染。陵园从各个方面真实再现了胡耀邦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昭示了他的崇高理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品质。  相似文献   

7.
胡耀邦具有内涵丰富、泽被久远的"群众现".本文试从主要渊源、基本内涵、实现路径等方面对胡耀邦的"群众观"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11月20日,中共中央召开"纪念胡耀邦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号召从五个方面学习胡耀邦,使笔者想起半个世纪前胡耀邦视察南澳的情形。胡耀邦于1958年3月10日至11日,以中共中央委员、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身份,渡海到南澳岛考察,对方志、文史、青年、海防、渔农林盐、文物、妈祖文化等多方面工作,作出了一系列睿智的指示,给海岛军民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9.
正胡耀邦喜欢同年轻人打交道,做朋友。金寨青年罗炤备受胡耀邦的关心和爱护。罗炤,安徽金寨人,1943年11月出生,1962年9月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与胡耀邦之子胡德平是同班同学。刚进入这所全国闻名的高等学府时,罗炤心中充满兴奋之情,立志要在学术上有所建树。然而,  相似文献   

10.
1978年6月,胡耀邦就"六十一人案"同汪东兴等人发生了冲突。胡耀邦一回到中组部,立即把干审局及政策研究室的一些同志请到自己的办公  相似文献   

11.
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央党校是在胡耀邦同志主持下复校开学、获得新生的.中央党校人,特别是经历那段历史的老同志,深深怀念这位老校长.  相似文献   

12.
<正>在1976年天安门事件之后的几个月里,胡耀邦和李昌基本上停止了在中国科学院的日常事务,在各自家中将写"检讨"当作一件大事。胡耀邦依旧找来了几个月前协助他起草《关于科技工作的几个问题(汇报提纲)》的吴明瑜,这次是请他起草"检查"。李昌的秘书明廷华本来长于文笔,这次就直接为首长起草"检查"初稿了。这次怎么写"检查"?胡耀邦对吴明瑜  相似文献   

13.
<正>2015年是胡耀邦诞辰100周年。笔者前些年在编撰《胡耀邦年谱资料长编》时搜集到了一些胡耀邦关于设置中央顾问委员会的谈话,现撮要举凡,存其大体,并加以简单分析,以纪念他为中国改革发展所作出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4.
正新闻工作是党的喉舌同时也是人民的喉舌1979年3月8日至21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召开全国新闻工作座谈会,胡耀邦到会作了报告。胡耀邦认为:"从党的根本的性质来讲,党性和人民性是融合在一起的,党性就是人民性。"他说:"我们的报刊、通  相似文献   

15.
<正>位于湖南省浏阳市中和镇的苍坊村,群山环抱,风光秀丽,胡耀邦故居就座落在山坡下。在故居大门横匾上,是开国上将张爱萍所题的"胡耀邦故居"五个大字。晚年张爱萍的这个题词也是他们半个多世纪战友情谊的生动写照。在相识的数十载漫长岁月中,无论政治风云如何变幻,他们的战友情谊始终如一,初衷不改。  相似文献   

16.
2012年4月15日是胡耀邦逝世21周年纪念日.前些时候我在江西庐山参加了辽宁刊授党校的工作座谈会,会后组织我们到共青城富华山下的胡耀邦陵园参观,胡耀邦的音容笑貌不时浮现在我的眼前.记得当时凡是走进胡耀邦陵园的游人,无不被他的革命生涯和光辉形象等感染.陵园从各个方面真实再现了胡耀邦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昭示了他的崇高理想和高风亮节的品质风范.  相似文献   

17.
说胡耀邦是"胡乱邦"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胡耀邦还不是政治局委员,而陈永贵当时是国务院副总理。不过,胡耀邦敢说敢干,他在中央党校讲起学大寨修建人造平原来,就直截了当地说那是劳民伤财。  相似文献   

18.
正一、知心高山流水远征途,审干耀邦不信诬。秉烛读书参座赞,整军治病旧京都。叶剑英和胡耀邦一秉至公、山高水长的故事,大体可以追溯到1930年代的苏区反围剿斗争及随后红军万里长征期间。到了1940年代初期延安整风时,叶剑英已经很欣赏胡耀邦了。当时,胡耀邦作为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的组织部长,参加总参谋部的审干工作,在康生一片"特务如毛"的鼓噪声中,他坚持重证据  相似文献   

19.
正多年来,人们鲜见胡耀邦在影视作品里的形象。如今,第一部以胡耀邦为主角的电影——《青春激荡的年代》在全国上映。电影中的时间被设定在1952年到1957年之间。历史上的这段时期,胡耀邦担任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电影镜头连接了历史和大银幕,讲述了那段时间里他和青年之间的故事。不准称呼官衔,见面一律称同志1952年6月,主政川北的胡耀邦接到中央电令,要他"务于7月底抵京"。随  相似文献   

20.
刘绍棠是我国著名的乡土文学作家。1951年,刚满15岁的刘绍棠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了小说《红花》,引起了广泛关注。刘绍棠由此获得团中央的重点培养,便与当时主持团中央工作的胡耀邦有了密切联系。此后,胡耀邦多次与刘绍棠谈话,内容包括创作和做人。其中胡耀邦说刘绍棠"不请不来"、"请也不来"的谈话,值得深思回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