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湖南农民外出劳务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规模和特征(一)规模湖南是一个劳务输出大省。据抽样调查测算,2003年全省农村外出劳务者达1199.41万人。在外出劳务者中,到异地劳务的人数已达876.73万人,其中到外省的579.67万人,到外县的170.03万人,到外乡的127.03万人,分别占全部外出劳务人数的48.3%、14.2%、10.6%;在本地劳务的人数为323.04万人,占全部外出劳务人数的26.9%。2003年全省农村外出劳务人数较上年增加68.04万人,增长6.0%。2003年湖南省外出劳务农民人均劳务收入为4500元,相当于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9倍,充分体现了劳务收入对农民纯收入增长的突出贡献。劳务经济发展主…  相似文献   

2.
田嘉 《共产党人》2013,(6):38-39
正2012年以来,固原市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工作来抓,通过开展与区内外用工企业对接,巩固和开拓转移就业基地,拓展就业岗位,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培育和发展劳务中介组织和劳务经纪人队伍,着力提升有组织转移就业的市场化水平,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一、基本情况(一)农村劳动力资源情况。目前全市现有农村劳动力68.74万人,其中男性35.63万人,占51.83%;女性33.11万人,占48.17%。从业劳动力61.32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89.21%。其中男性32万人,占52.19%;女性29.32万人,占47.81%。  相似文献   

3.
高占国 《奋斗》2006,(9):14-15
近年来,黑龙江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缓解“三农”问题,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措施,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农村劳动力转移取得了显著成绩。2005年。全省共转移农村劳动力402万人,比上年增长10.6%;劳务收入达到129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农民人均劳务收入71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2%。今年上半年,全省转移农村劳动力406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12.5%。其中,向省外转移102万人,向境外转移13.6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10亿元,同比增长52%。农村劳动力转移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4.
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是“五个统筹”的重要组成部分。城乡收入差距拉大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十五”前三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0年的5894元增加到7042元,年均增长6.1%;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1915元增加到2230元,年均增长5.2%。其年均增长率相差近1个百分点,相对增长速度相差近20%。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由1:3.08上升为1:3.16,并呈继续拉大之势。如果我省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的趋势得不到有效的遏制和扭转,我省就不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突出地位纠正偏…  相似文献   

5.
滦县是农业大县,总人口53万,农村富余劳动力13.4万人,就业形势严峻.几年来,我县在省、市、县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正确领导下,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打造品牌、配套服务"的工作思路,通过健全网络,市场运作,有效促进了全县劳务经济的发展.截止目前,全县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11.7万人次,其中有组织转移就业5.6万人次,创劳务收入13.8亿元,有效缓解了全县的就业压力,促进了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6.
《党的生活(青海)》2009,(10):F0003-F0003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部,素有“青海东大门”之称,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全县共有22个乡镇,318个行政村,总人口39.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5.9万人,劳动力18.7万人,剩余劳动力8.7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3121.22元。2008年,全县共输出农村劳动力12万人(次),其中省外转移6.12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5.1亿元,外出人员人均劳务收入4250元,农民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5.7%。  相似文献   

7.
红寺堡是全国最大的扶贫移民开发地区。开发区建设六年来,已搬迁安置移民16.8万人,目前尚有农村富余劳动力4.3万人。2004年全开发区劳务收入1.29亿元,人均劳务收入76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1664元的46%。2005年上半年,共输出劳务2.5万人,其中集体输出1.2万人,创劳务收入5000多万元,是开发区财政收入的15倍。  相似文献   

8.
纪春明 《唯实》2003,(12):94-95
近年来 ,扬州市积极主动地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 ,坚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和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产业来抓 ,按照“创新机制、加强引导、完善服务、规范管理”的要求 ,认真组织、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走出家门 ,走进城市 ,走向海外 ,取得了显著成效 ,被誉为“新扬州现象”。一、扬州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新情况新特点1 .劳动力转移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据分析 ,扬州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中 ,来自劳动力转移 (本乡镇就地转移和向乡镇以外输出)的部分呈逐年上升趋势 ,2 0 0 0年为 40 .1 8%、2 …  相似文献   

9.
一、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的基本状况1979—1984年间,农民收入呈超常规增长,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16.46%;但此后农民收入增长幅度开始下降。1990—2004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510.2元增加到9421.6元,年均增长565.1元,年均增长率为13.97%;而同期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从686.3元增加到2936.4元,年均增长只有160.7元,年均增长率仅为10.94%。尽管2004年我国政府出台了诸多农业扶持政策,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2004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2936.4元,比2003年增长了314.2元,增幅约为12%,但与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1.6元相…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90年代以来,贵州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取得很大成就,仅1998年至2002年期间累计劳务输出482万人次,年均96.4万人次,务工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21%。然而,由于贵州农村劳动力大量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任务还很艰巨。据2000年的统计,贵州农村劳动力总数1599.08万人,其中在第一产业就业的劳动力1305.28万人,在二、三产业就业的267.6万人。全省现有耕地面积2765.22万亩,根据贵州目前的生产力水  相似文献   

11.
一、农民农收入增长减缓1、持续时间长在改革初期头7年,即1978-1984年,由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使农民收入快速增长。据统计,7年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60.2元增加到355.3元,增长了1.2倍,年均递增17.3%,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5.1%,是改革以前所没有过的情况。但是,从1985年起,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开始放慢,其增幅由两位数下降为一位数。1985-1988年,由于发生了严重通货膨胀,农产品交易条件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民收入主要由农业收入和非农产业收入两大部分组成,其中,农业收入又由粮食收入和非粮食的农林牧渔收入构成。而粮食收入目前要占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左右。1997年以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连续四年下降,下降幅度之大,持续时间之长,为改革开放20多年来所罕见。农民收入的这种动态变化,固然与近年农村非农产业的增长速度明显减缓有关,但认真分析起来,主要影响因素还是在农业方面。我们以1985年至1996年农民的工资性劳务收入即非农产业收入和农业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为基数,与之相比,1996年至2000…  相似文献   

13.
就业是民生之本。近年来,岳阳市各级党委、政府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密切关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积极发展劳务经济,认真做好农村转移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一、岳阳市劳务经济的现状及特点岳阳市总人口520万,其中农业人口409万,现有农业劳动力212万。2002年,全市成为非农劳动力的农民有85.87万人,其中:劳务输出62.1万人,乡镇企业安置15.5万人,进城投资兴业4.9万人,村级企业就业3.37万人。2002年岳阳市劳务收入53.49亿元,是全市财政收入的两倍,占到农业总收入的44.8%;使农民年人平增收130元,占农民纯收入的  相似文献   

14.
《共产党人》2008,(2):32-33
宁夏召开农村工作会议1月10日,宁夏召开农村工作会议,安排部署了2008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总的目标是:力争全区农业总产值增长10%以上,农业增加值增长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粮食总产稳定在300万吨以上。2008年要抓好八个方面工作:着力抓好强农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着力抓好农业生产,确保主要农产品的有  相似文献   

15.
巴中市积极推进劳动力资源向劳动力资本转变,拓宽劳务开发渠道,扩大劳务输出,去年共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98.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4.8亿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98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5%.  相似文献   

16.
一、农民收入增长滞缓是农村问题的核心近些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和农村经济高速增长,然而,农民实际收入却增长缓慢,两者形成强烈反差,由此带来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生活水平提高不快,农业生产、农民人心不够稳定,农村社会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发展较慢等诸多问题.第一,农民收入缓慢,影响农民乃至全国人民奔小康目标的实现.据有关统计资料(扣除物价因素)显示,农村改革的前五年农民收入增长最快,平均增速达15.1%;1985年至1988年降为4%,1989年至1992年,农民收入增长年均仅1.88%.而要在本世纪末实现农村小康的目标,90年代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必须在5.8%以上.由此可见,90年代初期农民收入的增速比目标增速低近4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指标是小康指标的核心,是农民实现小康的必备条件.如按目前的速度发展下去,本世纪末农民人均纯收入必将难以达到  相似文献   

17.
通过2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我省农村经济有了巨大发展,农民收入得到快速增长,199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35亿,比改革前的1978年增加1305元,增长11倍,年均递增12.1%;农村贫困人口由80年代中期的1200万人减至目前的245万,绝大部分农村居民通过收入的持续增长,稳定地越过温饱线开始向小康迈进。但近两年来,伴随着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民增收趋缓已成不争的事实。如何看待当前我省农民收入实际?据有关资料显示,现阶段我省农民收入状况是:第一、相对于全国农民平均收入而言,我省农民收入增长较慢,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进一步拉大。1978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133.6元,云南为130.6元,比全国少3.6元,低于全国2.7%;而到1999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迅猛增加到2210元,云南仅为1435元,比全国少775元,低于全国35.1%;21年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以年均14.3%的增速递增,而同期云  相似文献   

18.
《当代党员》2007,(7):29-29
近年来,我市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技能培训、政策支持和配套服务,基本建立了城乡统筹就业的工作体系。全市已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706万人,城镇化率由直辖初的29.5%提高到46.7%;工资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到45.8名,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9.
1997年以来,农民收入增长速度连年下滑:1997年农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速度是4.6%,比上年下降了4.4个百分点,1998年增长速度回落到4.3%,1999年进一步降到3.8%,2000年上半年农民现金收入只增长了1.8%.农民收入增长持续走低,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农村人口素质低下,直接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加.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出来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拥有172万人口的万州区,目前已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42.83万人,其中区内转移9.9万人,区外转移32.93万人。农民进城务工人数已达40万以上,大多分布在建筑、加工制造和餐饮服务行业。近几年来,进城务工农民年均实现劳务收入23亿元以上,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6%,为城乡统筹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如何准确把握当前农民工思想政治工作现状,更好地服务和发展劳务经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必须高度重视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