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越南的民族政策及其对我国边境民族地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越南制定优待少数民族政策,帮助少数民族发展(一)政治上保障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共同进步越共自创建之始,就把解决民族问题作为越南革命的重要任务。1951年,越共二大提出:“越南各民族在权利和义务上都是平等的,要团结、互助、共同抗战(抗法)、建国。”1955年建立越北自治区(类似中国的民族自治区,1975年越南南北统一以后撤消)。越共三大、四大、五大都提出:“要实现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各民族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共同进步。”1986年越共六大开始实施革新开放政策,六大的决议指出:“在少数民族地区推进三项革命(即生产关系革命…  相似文献   

2.
二战后,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简称"国民政府")对越南时局的关注聚焦在越南民族运动、政治党派和政治走向等方面,政策调整经历了调整反思、怀柔安抚和消极观望等变化。从1945年9月到1946年3月,国民政府利用驻军越南的便利,暗中扶助越南国民党和越南革命同盟会,调停越南内部的党派冲突,增进其内部团结。从1946年3月到1946年12月,国民政府采取怀柔安抚政策,积极推动法越谈判,以期把越南时局导向中国,保障西南国防安全及侨胞利益。法越战争爆发后,中国国民党在其发动的中国内战中接连失败,国民政府对越南问题无暇顾及。观察国民政府对越南时局的认知及其政策调整可以看出:其周边外交服从国内政治形势的发展,意识形态外交初见端倪。  相似文献   

3.
1938年年中,正当日军大举侵略我国,侵占了华中和华北广大地区的时候,越南华侨中的爱国进步分子,为了更加有力地支援祖国的抗日战争,挽救民族危亡,他们把越南南方原有的几个抗日救亡组织联合起来,并且争取和团结了华侨的爱国知名人士,如张长、颜子俊、陶笏庭等,在华侨聚居的堤岸市(现属胡志明市第五郡和第六郡),成立了“越南南圻华侨救国总会”(单称“救总”)。不久,越南南圻各省华侨也积极响应,先后纷纷成立了分会。  相似文献   

4.
在研究越南华侨史的时候,首先必须确定其上限。过去,中外不少学者,将秦汉时期内地人民移居交趾地区当作华侨移居越南来看待。近年来,国内仍然有一些同志认为,“我国民族向越南移居可以追溯到二千年以前”。与此同时,另一些同志则提出,在公元十世纪越南立国之后,到越南定居的中国人才开始具有华侨的身份。因此,越南华侨史的上限,应当  相似文献   

5.
1991年8月14日通过的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宪法第11条规定,国家执行保卫国防和维护社会安宁的政策。全体公民和国防力量、治安力量必须发扬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精神,履行保卫革命成果、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及和平劳动的任务,积极参加国家建设事业。老挝政府把国防视为金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的一项战略任务,认为新时期的国防和治安是为了增强国家的团结和统一,加强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的和睦,老挝人民武装力量是保卫老挝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保卫人民民主制度、  相似文献   

6.
胡志明是越南人民敬爱的领袖,中国人民的亲密朋友,他为世界和平与进步事业,为增进和发展中越两国人民的友谊,贡献了毕生的力量。 1942年8月,胡志明为了去重庆会见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并发动和组织在中国的越侨支援越南革命,他从越南秘密来到中国,在中越边境被国民党地方乡公所的乡警拘留。1942年12月  相似文献   

7.
当代的越南音乐家之中,有不少人是华裔。他们以卓越的音乐才能和积极的创作活动,为建立和发展越南的新音乐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受到了越南人民群众的爱戴和赞扬。这些华裔音乐家,有的是三百多年前流亡入越的中国明朝遗民的后代;也有的原是华侨,近年来由于工作条件或生活环境使然,越化程度较深,并已逐渐变成越南公  相似文献   

8.
胡志明主席是越南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对越南华侨怀有极其深厚的感情,把华侨视为自己的兄弟姐妹、骨肉同胞。他生前时时、处处关怀和爱护越南华侨,留下了许许多多生动感人的事迹。透过这些事迹,我们看到了中越两国人民之间悠久而深厚的传统友谊。  相似文献   

9.
1986年12月15日,越南共产党第六次代表大会终于在内外交困的境况下召开了。越南人民期望大会能改变使越南蒙受苦难的政策,但会议的结果却使人们大失所望。在越共“六大”会上,尽管越南领导人举起“改革”的旗帜,在某些方面的政策和做法有所改变。但是,导致越南经济严重恶化,在国际上处境孤立的基本政策,即对外侵略扩张政策并没有改变。越共“六大”的政治报告中说:“我党深刻认为,发展和巩固印度支那三国的特殊关系”是“三国和三个兄弟民族的生死攸关和发展的规律。”①这同黎笋在越共“五大”会上讲的没有两榉,那时黎笋说:“越南——老挝——柬埔寨的特殊关系是三国革命的一个发展规律,对三个民族的命运有着生死攸关的意义。”②而且要世世代代保持、不  相似文献   

10.
1954年,“日内瓦协议”签订后几个月,美国即趁法国撤退之机,打入越南南方,扶植吴庭艳为傀儡,阻挠越南统一,破坏“日内瓦协议”的执行。吴庭艳集团依仗美国的支持,疯狂地屠杀和迫害越南南方革命者,与此同时,还采取了一系列迫害华侨的政策,威胁华侨要在反共的基础上与它合作。这些反动的华侨政策包括强迫改变国籍、限制华侨的经济、文化发展等方面,本文试对此略作述评,并分析其渊源与用心目的,评价其社会影响,以增进我们对这一时期吴庭艳政权的性质的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越南当局及史学界接二连三地散布奇谈怪论,说什么1954年中国“出卖越南人民的民族利益,……迫使越南签订了日内瓦协定”(越《历史研究》1980年第2期文章:《中国领导人在1954年关于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上的背叛》),“在日内瓦会议上,……就一项有利于中国和法国,不利于越南人民、老挝人民和柬埔寨人民的解决办法达成协议”,“日内瓦解决办法阻拦了越南、老挝和柬埔埔三国人民在抗法战争中取得完全的  相似文献   

12.
越南的华侨华人主要集中在南方,南方的华侨华人又主要集中于胡志明市。胡志明市的华侨华人经济比较富裕,文化水平也比较高。因此,研究越南的华侨华人现状应把重点放在胡志明市的华侨华人。 一、人口与分布情况 越南和胡志明市现有多少华侨华人,比较常见的说法是:越南尚有约100万华侨华人,他们当中的80%,即大约80万人居住在越南南方,胡志明市就占52万多,下表是1989年越南人口总调查中所统计的胡志明市华侨华人的总数和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3.
从“同志加兄弟”到15年对峙 1950年1月18日,中国与越南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至今已整整度过了半个世纪。中越两国山水相连,睦邻友好,而且国情相近,都是共产党领导的国家,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但在这50年的历史过程里,中越关系不太平稳,从高峰跌入低谷,又从低谷走向高坡。胡志明是越南人民的伟大领袖,也是中国人民熟悉的亲密朋友,特别是和周恩来、邓小平等在法国勤工俭学时相识,后来又是亲密战友。1945年日本投降,胡志明领导越南共产党和人民奋起“八月革命”,成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国,但未受到国际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与越南正式建交,是世界上承认越南民主共和国的第一个国家,两国关系十分亲切和友好。胡志明主席描述两国关系的两句诗:“越中情谊深,同志加兄弟”。的确如此,从1950年到1975年,越南两次陷入战争灾难,而中国人民竭尽全力支持和援助越南人民的抗法战争和抗美救国战争。在此期间,中国向艰苦奋战的越南提供了200多亿美元的军事和经济无偿援助,先后派遣专家、顾问2万多人。在抗美战争中,作为越南人民的“坚强后盾” 和“可靠后方”,中国还派出32万工程兵和防空部队,有1442人献出了宝贵生命。中国还积极参加日内瓦会议、巴黎会议,为促使越南国家独立、恢复和平做出了不懈努力。这就是两  相似文献   

14.
今年5月19日是胡志明主席诞辰95周年。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缅怀这位毕生辛勤培育越中友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尤其怀念他与广西人民的极其深厚的革命情谊。 1945年越南“八月革命”之前,胡志明主席曾多次来中国。其中,1938年至1944年间,  相似文献   

15.
奠边府大捷是越南人民和越南人民军在胡志明主席、越共中央和越南人民军总部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取得的胜利。也是越南人民和军队在中国人民和中国军事顾问团的支持和帮助下取得的胜利。它证明了越中两国人民的友谊和团结是不可战胜的。这种友谊和团结,是越南人民取得从边界战役到奠边府大捷的一系列胜利的重要原因,也是中越两国人民今后朝着改革开放和共同繁荣的道路迈进的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6.
胡志明主席是越南人民的伟大领袖、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越南民族解放和共产主义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胡主席始终注重共产党员和干部的道德修养,他提出了"勤俭廉正,致公无私"的道德标准,并且说到做到,身体力行,为越南全党和全国人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1994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访越期间,曾到胡主席的故居参观,并在留言簿上题写了10个大字:"革命的一生,廉洁的楷模".  相似文献   

17.
1930年,越南在印支共产党的领导下,爆发了“宜、静苏维埃运动”,产生了工农赤卫队,但很快就被法殖民当局镇压下去。1940年日军入侵印度支那,驻守在中、越边境的法军仓皇败退,印支共产党利用这一时机在越北山区发动“北山起义”,组织了由朱文晋领导的“越南救国军”,其成员大部份是岱族、侬族人,可以说它是越南第一支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式装队伍。1944年12月22日,在胡志明同志的授意下,武元甲出面组织了“越南解放军宣传队”,  相似文献   

18.
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1644—1802年),由于较为特殊的历史条件,中国人大批移居越南。对于这一时期移入越南的华侨问题,华侨史和中越关系史方面的一些论著有所涉及,邵循正、金应熙、戴可来、黄铮等先生还曾撰文进行专题研究,但对其人口数量未作估算。笔者不揣浅陋,拟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人口估算为中心,对此问题进行探讨,祈就教于方家。一、入越华侨类型1644年清军入关,又经过顺治、康熙时期近四十年的国内战争,清朝完成了统一。而后随着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国力达到鼎盛,史称“康雍乾盛世”。与此同期的…  相似文献   

19.
越南史史料共有四大特点。一是愈接近远古史时期,文学史料愈罕见,至今保存的有关远古时期的文字史料几乎没有。二是1945年8月革命前,越南的文字史料大多是用汉字、喃字和法文写的,用越文写的很少。三是由于一些文学家没有严格区别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抄录第一手史料而成的史料),不经过必要的鉴定,就把第二手史料翻版成第一手史料,因此,史料的可信度难以确定。四是越南以前的史学著作中使用越南史料少而单薄。  相似文献   

20.
今年2月3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在白宫宣布解除对越贸易禁运.越南外交部立即表示欢迎,并称这一决定“适应了美国人民和越南人民的愿望”,是“积极的和具有重要意义的”.美国解除对越禁运,表明越美关系将进入一个新时期,其对东南亚乃至整个东亚政治、经济形势将产生重要影响.然而,由于意识形态差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越美关系的发展将是一个充满斗争的、曲折的过程.一美国对越实行贸易禁运,若从1964年美国空军轰炸越南北方并禁止战略品生产技术输往北越时算起,已长达30年;若从1975年越南实现统一后,美对越实行严厉的贸易禁运制度算起,也有19年之久。越南并不欠美国什么东西。相反,是美国在侵越战争中给越南国家和人民造成了深重灾难。侵越战争失败后,美国没有向越南提供任何战争赔偿,却对越南实行旷日持久的贸易禁运,这是典型的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强权政治的表现.现在,美国终于决定解除对越禁运,也并不是美国对越南发善心的表现,而是出于经济利益的需要并为其对越战略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