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读书札记     
三省、四勿、无不善 曾子"三省":"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颜子"四勿":"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大学》云:"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相似文献   

2.
话“慎独”     
话“慎独”张述华"慎独"其意是指在独处无人时,自己行为必须谨慎而不苟。语出《礼记.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郑玄为此作注说:"慎独者,慎其闲居之所为也。"宋明理学家即以慎独为重要的修养方法之一。古往今来人们注重"慎独",是因为它...  相似文献   

3.
人才史鉴(三则)峻岭管仲论用人不求全责备管仲有病,桓公往问之。曰:"仲文之病矣,渍甚,国人弗讳,寡人将谁属国?……"管仲敬诺,曰:"公谁欲相?"公曰:"鲍叔牙可乎?"管仲对曰:"不可。夷吾善鲍叔牙,鲍叔牙之为人也:清廉洁直,视不己若者,不比于人;一闻...  相似文献   

4.
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里的“信”,就是诚信的意思。打开史册,每一个时代,都会涌现许多为了诚信而付出艰辛努力的仁人志士。这充分说明.我们的民族一直把诚信作为自己的道德根基,人格底蕴,立世之本。我们之所以崇尚诚信,一方面是诚信的宝贵,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欺骗的可耻。  相似文献   

5.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鞣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相似文献   

6.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鞣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相似文献   

7.
法网,“疏乎”──从一个死因犯的自述谈起顾群有道是"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然而,这一古训在现实生活中却总是不时地被一些居心叵测的人所遗忘,一门心思钻进这个"疏"字里,在"疏"字上做文章,凭藉"天不知"、"地不知",的侥幸心理,铤而走险.郭秋林,这个去...  相似文献   

8.
合则齐美 离则两伤郝志学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的规律已经证明,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是辩证统一的。两个文明之间,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合则齐美,离则两伤"。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一直强调,要把同时抓好两个文明建设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9.
《当代党员》2009,(5):67-68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抟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国治民,能无知乎?天门启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为乎?生之畜之。生而弗有,为而不恃,长而弗宰也。是谓玄德。(第十章)  相似文献   

10.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求取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相似文献   

11.
难和易     
东明 《前线》1962,(18)
清朝的彭端淑写过一篇“为学一首示子侄”的文字,谈到难和易的问题。他说:“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  相似文献   

12.
颜回是孔子的高足,孔子赞扬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为什么颜回能够箪食瓢饮,身居陋巷而不改其乐呢?宋代学者周敦颐解释说:“夫富贵,人所爱也;颜子不爱不求而乐乎贫者,独何心哉?天地间有至贵至爱不求而异乎彼者,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见其大则心泰,心泰则无不足,无不足则富贵贫贱处之一也”。  相似文献   

13.
为官之道     
陈克鑫 《湘潮》2008,(10):48-49
读毛泽东阅明笔记小说作的两条批示悟做官之道。沈廷松的《明人百家小说》收录了方大镇的《田居乙记》,其中记录了战国时魏公子牟东行时送穰侯的一段话:你知道,“官不与势期而势自至乎?势不与富期而富自至乎?富不与贵期而贵自至乎?贵不与骄期而骄自至平?骄不与罪期而罪自至乎?罪不与亡期而亡自至乎?”穰侯说:“善,敬受明教。”毛泽东欣赏,  相似文献   

14.
斯大林的死亡原因一直是历史的未解之谜,但可以确信的是斯大林之死与苏共高层的权力斗争是有一定关系的。斯大林突然犯病是偶然的,而他对自己的"亲密战友"造成的心理压力和不安,却导致了战友们拖延召唤医生前来救治则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5.
《党建》2010,(7):42-42
"我的手铐有你的一半。"西方谚语中讲到:"夫人的项链可能就是丈夫的锁链。"我国古代也一直有"衙内现象",即所谓"老子当政,儿子捞钱"。而当前,"一人掌权,全家受益"之事不但没有根除,相反却愈演愈烈,陈谟林案就是明证。家人和亲情在一个人的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关心帮助本无可厚非。  相似文献   

16.
汹汹乎如涧松之发清吹,皓皓乎如春空之行白云;宾主欲眠而同味,水茗相投而不得。苦口利病,解胶涤昏,未尝一日不放箸而策茗碗之勋者也。  相似文献   

17.
宋志坚 《唯实》2011,(11):89-94
鲁迅还是孔子,似乎是一个两难抉择,孔子的中庸与鲁迅的反中庸,就是一个突出的表现。其实,孔子所谓中庸之本义,乃是恰到好处,恰如其分,无过而无不及。因为这是一种难以企及的境界,遂有孔子"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之说,可见孔子不嫌狂狷。只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中庸逐渐流变成不偏不倚、折中骑墙处世哲学,近乎孔子最为厌恶的"阉然媚于世也者"的"乡愿"。鲁迅反对的,正是这种冒牌的中庸。  相似文献   

18.
正劝学(节选)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相似文献   

19.
企业人才使用需走出误区戴华,唐登远如何搞活企业一直是各项经济工作的中心环节,如何用好能人则是做好这一中心工作的关键。但是,实际调查表明,一些地区和部门在对企业人才的使用上已不知不觉地步入误区。误区之一是视人才为"修补工"。优秀的企业管理者有着丰富的经...  相似文献   

20.
也要严于律人胡绍明自古以来,“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一直被奉为做人的准则。圣人孔夫子在要求人们“吾日三省吾身”的同时,却提倡宽恕待人。他的学生子贡曾问:“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想了想,便拈出了个“恕”字。一般地说,孔老先生的道理还是不错的。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