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统筹城乡发展要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新型城镇化建设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更加注重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更加注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加注重环境宜居和历史文脉传承,更加注重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四个"更加注重"是进一步深化习近平  相似文献   

2.
追求美好生活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在需求,也是党和国家在新时期的主要执政理念和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正确认识并准确把握新时期我国社会发展的新特征,在新的历史阶段提出"美好生活需要"的概念,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发展的奋斗目标.新时代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更加深刻切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求,凸显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建设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和憧憬.美好生活需要内涵丰富,既包含维持人们生存最基本的硬需要,又关注促进人们全面发展的软需要.从目标维度、主体维度和实践维度对美好生活需要进行深入剖析和全面解读,对于我们从理论层面厘清美好生活需要的基本内涵具有重要意义,为创造和实现美好生活提供实践指南.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  相似文献   

4.
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其根本就是聚焦人的生存发展问题、对人需要的满足.美好生活向往的主体——人民与马克思"现实的人"具有内在一致性,这为以马克思"现实的人"为新视角探寻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实践进路提供了理论可能和靶向参考.马克思"现实的人"突出表现在它的四重内在规定,即是自然存在物、实践存在物、社会存在物和历史存在物.由此出发,中国共产党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在实践中要注意以下:着力满足人民的生命健康需要,推动人民劳动自觉的生成及行为外化,打造三重和谐关系的美好社会图景,明晰和把握好美好生活实践展开的历史条件.  相似文献   

5.
"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具体而言,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迫切愿望和要求;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顺应人民群众对更加完善的制度体系的向往;坚持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满足人民群众对更高层次精神生活的向往;坚持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目标,满足人民群众对更实实在在的获得感的殷切期待;坚持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满足人民群众对更优美生态环境的向往。  相似文献   

6.
何敏 《传承》2011,(19):53
十七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指出,纪检监察机关和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要坚持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穿于纪检监察工作的全过程,落实到反腐倡廉的行动中。笔者认为,纪检监察机关和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应树立"三种观念",当好"三种角色",这样才能更加履行好纪检监察机关职责,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相似文献   

7.
<正>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7月26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核心情系群众、关注民生的为民情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不断改善民生来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我们党践行根本宗旨、巩固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需要。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重要论述具有理想与现实意蕴。美好生活是自古以来人民的生活向往,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的中西方哲学思想家都有对美好生活的描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赋予美好生活共产主义理想意蕴,并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上指出了美好生活理想的实现途径。习近平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理想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实现而不至于成为空想,包括物质、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五个方面的现实意蕴。人民美好生活的认识和实现必须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9.
《群众》2019,(24)
<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扬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本地居民、创业创新者、外来旅游旅行者三个视角出发,连续18年推出改善民生"1号文件"、连续6年出台优化企业发展环境"2号文件"、在全国率先制定服务游客"3号文件",深入推动美好生活从宜居开始、美好生活向宜创发力、美好生活往宜游延伸,探索一条具有扬州特色的幸福之路。  相似文献   

10.
《群众》2017,(1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强调,要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两个牢牢把握",是我们谋划和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前提。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印证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根本立场;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则强调要立足社会主  相似文献   

11.
李锋 《前进》2005,(8):44-4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我们纪检监察工作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做好当前的纪检监察工作,必须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大力加强纪检监察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纪检监察工作能力,积极发挥纪检监察机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一、着眼新的形势,正确认识纪检监察机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党的纪律检查机关…  相似文献   

12.
<正>"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今年7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提出的科学论断。"两个牢牢把握"是我们谋划和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3.
《前进》2018,(12)
正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到"美好生活",特别把"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判断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唯一参照,对比这个参照,"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成为我们今后要勠力同心、不懈奋斗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那么,美好生活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呢?显然,不同的人有不同期盼,不同的家庭有不同向往。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期盼和向往还会不断发生变化。但若把人民作为一个总体来看,美好生活可以从物质生  相似文献   

14.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以经济增长的规模来支撑。从国家全局角度出发,14亿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需要的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健康和养老,休闲娱乐和旅游,体育和文化艺术创作,以及国家推进生态环保、科技攻关、国防建设等,均需要足够的、结构合理的财政支出来支撑。当前正处于“三期叠加”之际,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剧,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更需要打破西方货币主义政策桎梏,施行更加积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5.
记者观察 “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今年7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提出的科学论断.“两个牢牢把握”是我们谋划和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疏解低端产业、疏解非首都功能是实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手段,拆除违法建筑是创造更加优美的城市环境的重要途径,更是回应人民群众的诉求和期盼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一句充满深情、质朴真诚的话语,是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如何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美好,提升居民幸福指数,已成为各级政府的一道必答题。寻常百姓的小日子,政府惦念  相似文献   

17.
"不是什么法都能治国,也不是什么法都能治好国;人民群众对立法的期盼,已经不是有没有,而是好不好、管不管用、能不能解决问题。"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法治中国建设提出要求。  相似文献   

18.
高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性特征,必须从根本立场、发展理念、价值评价和奋斗目标等维度,深刻把握这一特征的意蕴及要求。其主要体现在: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坚持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始终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新时代,我们只有着眼于人民需要的多样化特征,才能兑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庄严承诺。  相似文献   

19.
敬秋晴  ;谢宏栋 《传承》2014,(8):35-37
纪检监察工作是党的工作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在新媒体时代,做好纪检监察工作的信息传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互动、融合的信息传播模式有利于党和群众的沟通交流,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20.
何敏 《传承》2011,(7):53-53
十七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指出,纪检监察机关和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要坚持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穿于纪检监察工作的全过程,落实到反腐倡廉的行动中。笔者认为,纪检监察机关和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应树立"三种观念",当好"三种角色",这样才能更加履行好纪检监察机关职责,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