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粮食主产区的粮食安全问题更具有战略意义。土地流转是经济发展、社会转型不可避免的趋势。土地流转在提高粮食单产、降低粮食生产成本、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抛荒地的复耕等方面对粮食安全又重要的积极意义,同时,土地流转中的"非粮化"、乱用耕地、农业劳动力素质偏低等问题又对粮食安全构成一定威胁。因此,必须审慎推进河南粮食主产区土地流转,确保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2.
国际粮食危机和我国粮食安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粮食危机为我国粮食安全敲响了警钟.尽管我国近年来粮食产量保持稳定增长,但粮食安全隐患依然存在.我们要居安思危,立足本国,通过节约集约用地、主攻农业科技、提高粮价和进一步加强农业补贴等措施来发展农业,确保我国粮食安全,从而保证我国经济与政治的稳定.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粮食安全问题愈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客观分析我国粮食供求状况,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改善粮食供求形势,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持社会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我国需要进一步提高粮食有效供给能力科学有效的农业发展方式是加强粮食供给能力建设的重要保证。目前,我国农业发展方式还存在一系列与粮食增产不相适应的环节。例如,土地利用方式粗放,水利基础设施陈旧,一家一户的生产组织方式落后,粮食流通体系  相似文献   

4.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当前,我国粮食市场总体运行平稳,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目标,但粮食供需形势仍处于紧平衡状态,供求矛盾已由总量不足转化为结构性矛盾。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永恒的课题,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进入新发展阶段,黑龙江省坚决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应在确保粮食供给总量充裕基础上,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粮食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当前,我国粮食市场总体运行平稳,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目标,但粮食供需形势仍处于紧平衡状态,供求矛盾已由总量不足转化为结构性矛盾。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永恒的课题,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进入新发展阶段,黑龙江省坚决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应在确保粮食供给总量充裕基础上,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粮食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粮食是人类食物的主要来源。粮食产业是保安全、保稳定、保民生的战略性基础产业。粮食安全可以从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社会稳定等各个方面影响国家安全,需要从国家战略层面来审视。粮食安全出问题极易引发社会动荡,并可能招致外部威胁和侵害。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但也存在不少隐忧。为准确把握"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  相似文献   

7.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民的生活必需品,是国家的战略物资,事关国计民生。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我国经过不懈努力,实现了“口粮绝对安全,谷物基本自给”。小麦和水稻能够满足国内的食用需求,但是作为饲料来源的大豆和玉米需要大量进口。我国进口粮食中大豆占80%以上的比例,因此如何发展大豆产业,缓解大豆进口问题,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8.
粮食问题是农业问题的核心,中国的粮食安全更是关系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根本,也是世界关注的焦点。随着耕地面积的锐减,中国的粮食将长期保持大量进口以维持国内供给平衡,粮食安全保障问题再度摆在人们的面前。农业结构如何调整,粮食安全如何保证,是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应当认真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将在对粮食安全概念准确界定的前提下,从中国和世界近年来粮食产量及贸易变化的实际情况入手,分析我国加入WTO后在粮食安全战略选择上应参考的依据,并提出当前我国保障粮食安全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韩俊 《新长征》2008,(4):33-33
加强农业基础建设,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对外开放农产品市场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关系。必须加强国家粮食核心产区和后备产区建设,确保粮食继续稳定增产,确保主要依靠增加国内生产解决粮食供需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10.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建立比较完善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制度,是稳定粮食生产的治本措施,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深远意义。一、建立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制度的重要性1.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国家统计局  相似文献   

11.
陈亮  郭建平 《当代贵州》2023,(24):66-67
<正>发展优质粮食产业,能够更好满足消费市场不断变化的发展需要,有效提升我国粮食产业的综合竞争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粮食安全直接关系国家安全。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实施好优质粮食工程”。发展优质粮食产业,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市场不断变化的发展需要,有效提升我国粮食产业的综合竞争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2.
《奋斗》2020,(3):27-28
2019年,垦区播种面积4351万亩,虽然遭受洪涝等自然灾害,粮食产能仍稳定在200亿公斤以上,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引领示范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巩固提升粮食产能为现代农业插上“科技翅膀”垦区围绕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在确保200亿公斤粮食产能的基础上,从国家战略高度出发,以农业标准化提升行动、绿色高质高效创建、丰粮科技工程、新农人行动计划等举措为载体,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3.
我国粮食主产区是我国粮食生产资源禀赋较好,粮食增产潜力最大的地区。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冲击下,我国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资源日益受到挤压,土地、劳动力等资源不断流失,严重威胁到我国粮食主产区的粮食增产和国家粮食安全。研究我国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现代化问题,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进一步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具有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全面贯彻落实新粮食安全观做大做强国家级制种基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旺泽 《党建》2021,(3):20-22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粮食关乎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粮食安全,明确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奠定了坚实思想基础和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强调指出:“要高度重视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粮食安全体系,确保粮食供求基本平衡。必须充分认识发展农业的重要性、艰巨性,始终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保证农业在提高整体素质和效益的基础上持续、稳定发展。”中部粮食主产区作为全国商品粮基地的集中区域,承担着实现国家粮食安全和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任。因此,从理论上、实践上探讨中部粮食主产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并找到…  相似文献   

16.
彭玮 《学习月刊》2012,(18):28-29
我国粮食生产连续八年增,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1%,农业科技成为我国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最重要因素之一。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jlJ位置,明确指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产粮大国,也是粮食进口大国,粮食安全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受“人口老龄化、乡村城镇化、新冠疫情、俄乌冲突、中美脱钩”等国内外环境的影响,我国在粮食安全方面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挑战。这种情况下,立足国内循环,积极响应国外循环发展的需求,开展国内外粮食产业链升级、供应链升级是应对粮食安全问题的基础要素;借助绿色金融服务,引进优质社会资本,实现对智慧农业的现代化管理;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增加对国内种子、农机等生产技术的自主研发,促进我国粮食产业自主可控,是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出路。  相似文献   

18.
正粮食是维持人们生存的基本生活必需品,党和政府一直把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摆在重要的战略地位。在中共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上,"确保粮食安全"被写进公报;2003年,又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把"粮食安全"放置首要地位后,再次强调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更加注重粮食品质和质量安全,并且重新强化省长负责制。粮食安全问题事关重大。然而,随着  相似文献   

19.
建立和完善我国粮食安全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解决12多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未来十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必须建立和完善粮食安全体系,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一、当前我国粮食供求形势我国粮食总产于1998年达到51230万吨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
《求实》2013,(12)
中国目前的粮食安全保障主要是政府推动,不考虑经济成本以及生态环境与资源压力,强调基本自给的粮食数量安全,这是一种比较初级的粮食安全保障政策。一味强调粮食自给不但没能体现出我国农业的比较优势,而且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粮食需求量也在逐年提高,强调粮食自给除了推高我国粮食生产的边际成本外还给我国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压力,而粮食生产成本的增加以及生态环境的破坏都将影响到我国粮食安全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探索一种新的经济成本更低、生态上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模式是我国农业发展领域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