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学理论》2020,(9)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精神动力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形成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下称"新思想")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动力思想,它将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推动力量。其主要表现为,精神引领力、精神创造力、精神凝聚力和精神战斗力。深入挖掘"新思想"所蕴含的精神动力价值,将有利于为新时代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支持。  相似文献   

2.
注重思想引领力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无往而不胜的重要精神密码。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增强思想引领力建设,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基本原则的遵循,对百年来党加强思想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对新时代新阶段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的政治与思想自觉。深刻把握这种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对新时代推进"伟大工程"和"伟大事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理想人格的建构,实质是在日常伦理生活中探索成人之道,是对个体存在价值和意义的深入追问。孟子对居仁由义的君子、浩然正气的大丈夫以及人伦之至的圣人形象的描绘,呈现了理想人格的基本样貌。理想人格是自由且独立人格的典范,也是道德人格的集中体现,内蕴感知是非的道德认知、推己及人的道德情感、坚毅不屈的道德意志、人皆尧舜的道德信念和达济天下的道德行为,是塑造青年人格形象的精神内核。新时代青年应在实践中涵育道德人格,以成就个体德性的道德自觉、成己达人的道德觉悟、担当大任的道德抱负,为社会建设、民族复兴贡献己力。  相似文献   

4.
全媒体时代,青年学生精神生活图景呈现出多样性、活泼性、互动性等特征,同时也存在理想信念世俗化、价值理念认同危机以及道德观念失范化问题。青年学生精神生活理应具备的丰富性与超越性有所缺失,存在目标缺位、秩序紊乱以及动力缺失等问题。这种困境的根源,在于全球化市场化瓦解精神生活的超越性,文化工业化与大众文化市场化消解精神生活的丰富性,社会公共性失落引发非理性的困局。为此,要引领青年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深刻理解美好生活的价值意蕴,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从而使青年群体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文化观念层面实现超越,真正建构起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5.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昌盛,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它包括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自信有其生成逻辑,从近代以来,以国人普遍的文化自卑为起点,经过理性的文化反思,实现了文化自觉的发展,从而在高度文化自觉的基础上提出了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当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撑,文化自信的构建至关重要,应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基本原则,推进新时代的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昌盛,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它包括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自信有其生成逻辑,从近代以来,以国人普遍的文化自卑为起点,经过理性的文化反思,实现了文化自觉的发展,从而在高度文化自觉的基础上提出了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当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撑,文化自信的构建至关重要,应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基本原则,推进新时代的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作为伦理实体与道德主体间的价值托付,公共信任建设目标在"信任"而关键在"公共"。基于此,社会公共信任建设中的伦理规范力要求伦理规范的设计要合情、合理、合时,强化伦理规范践行效果的监管与反馈,谨防知而不行的伦理伪善;社会公共信任建设中的伦理监督力强调监督的伦理本真是求真与向善,突出道德信用机制在伦理制衡中的积极作用;社会公共信任建设中的教育实践力要求家庭监护人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教师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政府应以公共事件为契机公开而透明,培育公民的参与意识;社会公共信任建设中的道德引领力倡导政府要通过顶层设计形成道德引领制度化,形成全社会尊重、效法道德榜样的伦理风尚,舆论传媒则要秉持职业良心,以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夯实道德引领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8.
路军 《瞭望》2021,(15):6-9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凸显了我们党对把牢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思想自觉、理论自觉、行动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把坚定“四个自信”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键;把握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牢牢把准正确舆论导向;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成为最大增量,已经成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关键抓手。  相似文献   

9.
正新华社北京6月7日电6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在同宣传思想文化领域高层次人才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研修班学员座谈时强调,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立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切实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黄坤明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拥抱新时代、创造新作为的  相似文献   

10.
《求知》2019,(3)
<正>南开区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线,以"迈入新时代、贯彻新思想、瞄准新目标、展现新作为"为主题,以"阵地必占领、内容入人心、形式要多样、效果需显著"为目标,在加强党管意识形态、学思践悟党的创新理论、创新社会宣传、创建为民惠民、讲好南开故事、坚定文化自信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一、强化理论武装,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上取得新成效  相似文献   

11.
正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经过这一阶段时间对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系统学习和思考,党的十九大给我体会最深的就是一个"新"字。1.新思想引领新时代。党的十九大作出的最重要的决定,就是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概括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纳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是引领和整合社会意识形态的基本方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自觉、博大的胸怀和高远的境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应对价值观念变革、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战略举措,是坚持"中国道路"和方向的关键,是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紧迫需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有助于确立科学、合理的社会价值观建设方向,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提供基石和支撑。  相似文献   

13.
孙程芳 《求知》2023,(11):37-39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牢牢把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新时代新征程,深刻把握宣传思想工作话语体系建构的实践进路,对促进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守正创新、巩固主流思想舆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逻辑、总方针。这一战略思想蕴含着马克思主义政党属性的内在要求,凝结着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体现了我们党巩固长期执政地位的必然选择。党的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相伴相随、互促共进,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自觉改造主观世界的历史主动。择其要义而言,党的自我革命对社会革命发挥着政治引领、思想引领、组织引领、作风引领、制度引领作用。新时代新征程上,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必须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践行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廉政思想为批判旧制度、建立新社会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在新时代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又被赋予了鲜明的时代内涵。马克思廉政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化属性层面有内在统一性:作为政治伦理文化,从传统意义的价值属性层面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适应;作为社会道德文化,从受众主体的覆盖层面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作为价值尺度文化,从衡量社会有机体的评判标准层面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匹配。马克思廉政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践主体层面有内在统一性:国家层面的内在逻辑性、社会层面的外在关联性、个体层面的稳定性与普遍性。明晰二者的内在统一性,对于新时代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持续推进自我革命有着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伦理理念和规范,与现代工程伦理精神有诸多契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工程伦理精神的重要源泉。文章旨在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工程伦理相契合的伦理精神内涵,探索在高等工程院校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涵养大学生的工程伦理精神的有效路径如下:发挥课堂教学的引领作用、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发挥社会实践的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作为伦理实体与道德主体间的价值托付,公共信任建设目标在“信任”而关键在“公共”。基于此,社会公共信任建设中的伦理规范力要求伦理规范的设计要合情、合理、合时,强化伦理规范践行效果的监管与反馈,谨防知而不行的伦理伪善;社会公共信任建设中的伦理监督力强调监督的伦理本真是求真与向善,突出道德信用机制在伦理制衡中的积极作用;社会公共信任建设中的教育实践力要求家庭监护人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教师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政府应以公共事件为契机公开而透明,培育公民的参与意识;社会公共信任建设中的道德引领力倡导政府要通过顶层设计形成道德引领制度化,形成全社会尊重、效法道德榜样的伦理风尚,舆论传媒则要秉持职业良心,以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夯实道德引领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9,(10)
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5月4日,是先进青年知识分子、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也是关于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五四运动所蕴含的"五四精神"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关系。"五四精神"助力坚定文化自信,激发科学社会主义的生命力,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革命的胜利、中国的崛起提供精神动力。在新时代,我们应铭记历史,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精神贯穿于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富强作为理解"建设什么样的国家"问题的基本理念和核心范畴,具有价值导向和精神灵魂的意义。富强范畴在一定历史时期未能得以充分延展和系统论证,因此,从历史和理论逻辑的双重路向阐发富强范畴,是建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和当代中国话语体系的关键环节。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开创了从民族国家的自强到富强为主导性的历史目标和价值取向的转型路径与历史选择;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器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立足古今中西的思想资源实现着以富强为目标自觉和文化选择;有别于西方现代自由主义的政治传统和价值诉求,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推进着国家富强的价值诉求和政治主张的理论自觉与政治选择。因此,富强范畴是新时代中国话语体系的核心价值,是中国道路的理论基石以及中国梦的价值导向。我们在新时代建构当代中国话语体系和构筑中国梦理论,固守和发展作为历史目标、哲学理念和政治主张的富强价值,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全世界现代文明体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的宝贵思想财富和优秀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成就和发展挑战,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客观历史条件;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则反过来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之间包含四重互动关系:"思想源于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是以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为前提的;"思想解释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刻反思,是对中国道路的理论自觉;"思想批判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出现的一系列社会现实问题的深刻批判;"思想引领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继承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实现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社会发展理想目标的"顶层设计"。这四重关系构成了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辩证法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