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心理特征。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应从五个方面着手:坚持党的领导,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政治保障;坚持"两个共同"目标,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物质基础;健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体系,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文化基础;巩固"三个离不开",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思想基础;严厉打击"三股势力",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稳定环境。  相似文献   

2.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以历史逻辑审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浩瀚的历史时空中,实现了从“自在”到“自觉”的发展。以理论逻辑审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科学指导和中华传统“和合”思想的深厚滋养。以现实逻辑审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非脱离现实的抽象术语,而是各民族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现实需要,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诉求,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选择。  相似文献   

3.
<正>为了深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思想理论体系,推动新时代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湖北省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中心"、湖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以"思想政治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于2020年7月18日在湖北武汉举办线上专题学术研讨会,对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与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系等问题展开研讨。  相似文献   

4.
以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凝聚民族思想共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征程推进中华民族凝聚与复兴的重要精神力量。中华民族之所以具有凝聚力,很大程度上源自各族人民生存发展与交往实践中形成的中华民族经济共同体。新征程促进各民族经济交往交流交融,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经济实践中的努力方向,是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经济基础。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从基本经济制度、经济体制、民族政策等方面为中华民族经济共同体的形成和巩固提供制度保障。新征程就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而言,在民族经济交融基础之上,存在着由中华民族经济共同体向中华民族社会共同体、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进路。  相似文献   

5.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着重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当前我国民族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深刻揭示了我国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题主线。总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理论谱系,探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本质内涵及价值意蕴,进而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视阈、方针、路径等维度分析其建构路径,对于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向纵深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回首党的百年辉煌历程,中国共产党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进程中将中华民族的伟力凝聚到民族复兴的伟大道路上,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发展彰显出其历史必然性,主要表现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根本要求、是做好民族工作的现实需要、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内在要求。100年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发展主要经历了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其基本经验有: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增强"五个认同";必须推动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必须着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些宝贵经验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遵循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7.
张京泽 《党建》2021,(10):17-20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用"四个必然要求"深刻阐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强调推进党的民族工作创新发展,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纲",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为我们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中央民族大学因国情而立、为党而兴,在新的征程中,要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领学校改革发展全过程,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尤其要深刻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扎实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为早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8.
<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重大原创性论断。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深刻把握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率先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为引领,推动各项工作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聚焦,青海民族工作实现了高质量发展,打造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高地,成为第一个所有市州和82%的县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走在了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9.
《实践》2021,(1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回顾了我们党民族工作百年光辉历程和历史成就,深入分析了当前党的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系统阐释了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明确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政策举措,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华民族共同体经历了一个由自在到自觉、由自觉到自信的发展过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经历了培育、形成和铸牢的过程。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0.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民族理论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以顾颉刚西北考察经历及其《中华民族是一个》为主线,追寻顾颉刚中国民族史理论的时代轨迹,完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逻辑的历史追索。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郝时远在《人民日报》发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民族理论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科学把握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题中应有之义。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部中国史,  相似文献   

12.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思想指引,这一重要论断关系新疆工作总目标的实现。通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增强兵团的职责使命、践行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精神需要。通过坚定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并在此基础上,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三个维度考量,探索兵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践行路径。  相似文献   

13.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提高民族工作质量的主线,对其理论基础的探讨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其现实作用。马克思交往理论是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广泛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发展等关系的思考。交往理论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科学阐释:第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发是交往和生产相互作用的结果;第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加强精神交往的具体体现和深化其他交往的必要前提;第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本在于发挥物质交往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在交往范畴下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论断的价值作出了补充性评价,即:推动人才强国战略实现、间接促进社会发展以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中央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确定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是对民族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必须坚持和把握的正确方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在目的、原理和路径三个层面相互策应、一体关联、综合生成的系统工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目的是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在原理层面主要体现为中华民族与中国一体同构的合理性互证,加强系统意识及落实各类举措协同、依法、长期推进是具体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5.
《党建》2020,(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民族地区的宣传思想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新疆是多民族的共同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促进民族团结的必要条件,是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客观需要。实践中,我们聚焦新疆工作总目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为中心环节,坚持守正创新,积极担当作为,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进一步增强对伟大祖  相似文献   

16.
《实践》2020,(9)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新时代民族工作新的阶段性特征,创造性地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要论断,是在准确把握和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基本国情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对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大理论创新,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积极谋篇布局,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7.
李长霖 《实践》2021,(4):62-62
城川民族干部学院以视频会议形式与鄂尔多斯市委党校同步举办2021年春季开学典礼。随着新学期教学工作回归常态,学院组织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模块和党史学习教育模块正式在学员中拉开了学习培训的序幕。根深叶茂、本固枝荣。城川镇在城川民族干部学院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开展了专题培训,邀请城川民族干部学院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研室负责人雷云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专题讲座。  相似文献   

18.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高校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价值导向和实践指向。在教育实践中,高校应坚持"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重在基层",着眼思想、活动、文化、理论、机制等维度,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的思想基础、情感基础、文化基础、理论基础、群众基础,在"基础、基层、基本"等环节铸牢广大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发展结果,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开展民族工作和制定民族政策的理论基点;“新的历史性共同体”则是苏联对当时社会发展阶段和民族状况的过高估计。将这两种共同体形式进行比较研究,寻找二者之间的本质区别与内涵差异,有助于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尊重人类社会与民族发展规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20.
《实践》2021,(9)
正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分析了当前党的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实践充分证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那么,你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提出与发展吗?下面小编带你来一起梳理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