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熊爱宗 《紫光阁》2022,(2):91-92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叠加,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如何战胜疫情、如何建设疫后世界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习近平主席在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的演讲中,从4个方面提出建设后疫情时代美好世界的中国方案,为全球战胜疫情、恢复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信心与力量.  相似文献   

2.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愈演愈烈,致使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剧增,面临衰退风险。疫情下步如何发展,是评估其对世界经济影响的关键。但各国应对措施与能力不一,疫情未来发展路径尚有诸多不确定性。疫情持续时间越长,世界经济受到的打击越沉重。  相似文献   

3.
《奋斗》2020,(9)
正《求是》杂志2020年第8期刊发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团结合作是国际社会战胜疫情最有力武器》。文章聚焦"携手抗疫、共克时艰"主题,深刻阐述加强国际合作、打好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稳定世界经济的"中国主张""中国方案",传递了战胜疫情的强大信心,为扼制全球疫情大流行趋势、同心协力抗击疫情、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着重要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4.
《党员干部之友》2024,(2):44-45
<正>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世界经济要素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现象愈演愈烈,全球经济治理权威与效能降低,世界经济存在失速和进一步碎片化的风险。在大国博弈、新冠疫情、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等因素影响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屡次承压甚至中断,美欧等西方国家力推关键领域产业链供应链非正常重构,导致全球或将分裂成多个平行贸易科技圈层,将对世界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冲击。  相似文献   

5.
一、2004年经济环境分析从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看。2004年世界经济增长步伐将明显加快,国际贸易也将进一步提速,安徽发展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整体上好于2003年。 2004年全球经济增长将进一步加快。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非典疫情、美元汇率持续走低等不利因素冲击着世界经济,但随着上述因素的缓解以及在发达国家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刺激下,全球经济自2003年下半年起出现缓慢复苏的迹象,根据IMF最新预测报告显示,全球经济增长率将达3.2%,比2002年提高0.2个百分点,2004年将增长4.1%。这预示着世界经济将重新回到长期以来年均增长率为4%的发展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6.
<正>(2022年1月4日)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世界经济复苏脆弱,气候变化挑战突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极为繁重艰巨。党中央认为,从容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2021年1月25日,北京)尊敬的施瓦布主席,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过去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全球公共卫生面临严重威胁,世界经济陷入深度衰退,人类经历了史上罕见的多重危机。  相似文献   

8.
孙敬鑫 《实践》2021,(1):48-49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付出艰辛努力和巨大牺牲,有力扭转了疫情局势,维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中国成为世界上率先控制住疫情的国家之一,为全球抗疫赢得了宝贵时间、积累了宝贵经验、作出了重要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向世界阐释中国方案、传递中国信心,相关部门和各级政府密...  相似文献   

9.
刚刚过去的2020年注定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不仅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考中交出了近乎满分的答卷,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并且以满血复活的状态,谋划未来5年乃至15年的发展蓝图。从“长三角”到“珠三角”,从西部边疆到中原重镇,从科研院所到企业工厂,从深海到蔚蓝,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建造共同发力,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精气神映现在每个中国人脸上。反观笼罩在新冠肺炎疫情阴霾之中的大洋彼岸,病毒的肆虐达到惊人的数值,无法摆脱的焦虑和萧条拖累世界经济的整体复苏,全球发展因新冠肺炎疫情划出了一道上升和滑落交织的曲线。  相似文献   

10.
当前,国际新冠肺炎疫情呈现加速扩散趋势,严重威胁世界各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冲击全球政治经济格局。自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政府始终与国际社会保持密切沟通合作,通过自身艰苦努力,为国际社会疫情防控争取了时间、积累了经验。在中国境内抗疫斗争取得重大进展之际,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多点暴发蔓延,部分国家疫情严重.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并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是大势所趋,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变化,经济全球化遇到一些逆风和回头浪,对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提出更高要求;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求我国更加积极地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针对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存在的突出问题,习近平明确提出并全面阐释了"以平等为基础""以开放为导向""以合作为动力""以共享为目标"的全球经济治理观,为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指明了方向.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要在提高制度性话语权方面持续发力,推动和完善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推动新兴领域经济治理规则制定,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为我国争取全球经济治理制度性权力打造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2.
《奋斗》2020,(9)
正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给经济社会发展及正常秩序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经济全球化受到阻碍,按照国际化、市场化自然形成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发生裂痕,单边主义、民粹主义等逆全球化思潮抬头。中国是"世界工厂",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有重要地位,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对我国的国际配套生产体系造成影响,相应的外向型企业受困,外贸  相似文献   

13.
正全球疫情快速扩散蔓延,我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世界经济贸易增长受到严重冲击,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经济增速下滑,社会矛盾加剧,妄图转移民众视线,把矛盾焦点引向中国。他们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和话语权优势,鼓吹围堵打压中国,大打意识形态牌。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维护好意识形态安全,对于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领导要论     
《党的建设》2021,(3):8-11
一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迎难而上,战疫情、抗洪涝,促改革、推开放,抓脱贫、惠民生,保增长、稳大局,在世界上率先控制住疫情蔓延,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  相似文献   

15.
2021年,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世纪疫情的激荡叠加中,全球"抗疫"行动步履维艰,世界经济触底反弹,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大国关系迎来新一轮调整,各种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国际形势进入动荡变革期。面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复杂变化,中国外交保持定力,破浪前行,始终站在时与势正确的一边,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引领后疫情时代的世界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路上取得了新的成就。  相似文献   

16.
正(2020年9月29日)欢迎大家来青海为"一带一路"清洁能源发展论坛奉献智慧。我代表中共青海省委、青海省人民政府和全省各族人民,向向出席"一带一路"清洁能源发展论坛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和嘉宾表示诚挚的谢意!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今年是个特殊的年份,开年伊始就与新冠肺炎疫情不期而遇,疫情对世界经济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对全球能源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产生了深远影响,加之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能源发展面临一系列困难和挑战。可以确定的是,  相似文献   

17.
新冠肺炎疫情对国际格局演变造成巨大冲击新冠肺炎疫情对各国国内和国际形势都造成巨大冲击,它大大加速了国际格局中的一些既有趋势,催生出极为深远的综合性影响,疫前世界和疫后世界将极大不同。一是"内顾"。疫后各国可能比疫前更加内顾。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到2020年全球疫情前,民粹主义思潮在很多国家已相当普遍。民粹主义的鲜明诉求就是减持国际义务、回归"国家主义",奉行"本国优先"。  相似文献   

18.
正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政府与世界卫生组织及各国分享信息,并采取了一系列防控和救治举措,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为国际社会防范疫情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经验和有力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在3月作出了将新冠肺炎疫情列为大流行的评估决定,但当时很多国家并没有足够重视和采取得力措施,疫情在国际间迅速传播,多国进入暴发期。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冲击,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和中国的应对,以及全球治理的完善,值得深入探  相似文献   

19.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宏观政策应对力度,经济实现了快速恢复性增长,2020年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相似文献   

20.
李诗洋  薄凡 《前线》2022,(3):57-60
北京“两区”建设250余项开放政策的实施有序扩大了服务业开放,为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提供北京经验,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注入信心。当前全球疫情起伏反复,国际贸易领域出现新的壁垒,全球经济开放合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北京的服贸会平台不仅向全球服务贸易企业敞开中国市场大门,更为未来全球服务贸易拓展发展空间。“十四五”期间,北京将以“两区”“三平台”建设为契机,更好发挥北京在中国服务业开放中的引领作用,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开放平台,带动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