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丹 《理论探讨》2022,(1):109-11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结合,既使马克思主义深耕于中国大地,又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展现出持久生命力,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进程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指导与典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发挥和巩固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为指导,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以时代性、大众性和开放性为原则,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深度融合;要提高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走政府主导、公众广泛参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创新道路。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21,(7)
中国共产党领导哈尔滨百年文化建设依据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革等不同时期,形成了不同的阶段和内容,即革命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时期。并且形成了全面坚持党的领导是文化建设的核心、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是文化建设的根本、以人民为中心是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革命与改革是党领导文化建设的根本动力、文化建设围绕中心工作来进行等基本经验,这些经验对我们哈尔滨未来文化发展的现实启示就是要不断加强文化的制度建设,不断实现文化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理论视野》2021,260(10)
从文化自信视角审视,增进马克思主义理论认同、凝聚社会进步思想共识、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彰显了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价值蕴涵;西方文化渗透的侵蚀、错误社会思潮蔓延的消解、文化力量整合繁难的冲击凸显了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现实困境;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价值性品质、增强文化自信的方向性和发展性功能、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性和时代性品格、提升意识形态工作的创新性和先进性能力明确了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注重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这标志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要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推进新时代文化建设,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9,(10)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一系列富有时代性和民族性的重要理论观点,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明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首先要对本民族的文化有坚定的自信,才能继承和发展中华文明,才能弘扬和繁荣中华文化。在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中,高校的主要途径是在课堂上讲解文化自信内容,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两课"教学,让高校学生充分了解中国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让高校学生充分了解中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走中国道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顺利完成,更关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伟大梦想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作为一项系统的整体性工程,需要多方位发力、统筹推进。从理论维度看,要坚定文化自信,厚植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文化力量;从实践维度看,要坚持赓续传统和善于创新相统一,推动党内政治文化与时俱进;从目标维度看,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涤除消极庸俗的政治文化,培育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从价值维度看,党内政治文化既是推进党的建设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又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大逻辑中发挥着价值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20,(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增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提供丰厚滋养,中国革命文化为增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提供精神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增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提供发展沃土。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文化自信的现实基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开展"互联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构建和谐大学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高校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大学.和谐大学要坚持以人为本,要营造融洽的人际关系,要成为改革创新充满活力的领域,要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的示范区.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3,(35)
文化可以培育一个人的品格,可以塑造一个民族的灵魂。高校党的建设肩负着促进大学文化建设,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的神圣使命。高校党的建设是大学文化建设的主要保障、主要内容和主要动力。大学文化建设为高校党的建设提供了实践对象、奋斗目标和绩效参照。因此,要通过高校党的建设传承先进文化、繁荣大学文化、引领大学之魂、创新大学文化、免疫不良文化。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精神的重要体现,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着力点。大学文化建设要始终以党的建设为主线,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大学文化的繁荣与发展。高校党的建设与大学文化建设的协同创新与共同发展,将有助于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繁荣。  相似文献   

10.
正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要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良传统,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化集团与新中国相伴而生,70年来,一代代中化人始终将自身发展融入国家战略,将企业追求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行业进步和人民生活福祉改善紧密结合,逐步形成了爱党爱国、改革创新、敬业奉献、崇德向善的文化特质。中化集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贯彻落  相似文献   

11.
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在总结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时指出,党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注重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 各地干部群众纷纷表示,必须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可以提升文化的生命力与创造力、凝聚力与感召力、传播力与影响力。文化产业发展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要以提升文化产业实力和竞争力、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建设文化强国为目标,要坚持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相统一、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文化产业发展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强化传播能力建设、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培养骨干文化企业、推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  相似文献   

13.
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要在经济发展上创造奇迹,也要在精神文化上书写辉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将"兴文化"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使命任务,提出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的重要要求,为新时代文艺繁荣、文化发展指明了方  相似文献   

14.
<正>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最重要的成果就是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科学行动指南。江苏思想政治工作战线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锐意进取、勇毅前行,努力开创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不断巩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的共同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5.
李阎 《学理论》2024,(1):14-17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彰显“融通四方、传达善意”的文化情怀、倡导“和“”德”的文化态度、秉持“人民性”的文化价值标准,为建构民胞物与、追本溯源的中华文化体系提供了准则和方向,为中华民族文化复兴起到了理论定向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新华社深圳5月10日电5月10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座谈会在深圳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定文化自信,担当责任使命,锐意改革创新,推动新时代文化改革发展开创新局面。黄坤明指出,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标识。习近平  相似文献   

17.
马常辉 《学理论》2008,(8):51-52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因此,建设和谐文化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要不断加强党的领导,要掌握扬弃的原则,同时还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18.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精神引擎。习总书记执政以来,更是将文化自信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形成了一系列的重要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坚定文化自信,为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注入强大精神力量。新时代下,在多种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异质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中,坚持文化自信既有困境,亦有成就。新时代下,必须发挥主流文化与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不断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文化创新,提升文化软实力,使文化自信成为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的力量之源。  相似文献   

19.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学校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举旗定向、正本清源。文化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既是大学教育的生发之根、立命之本,也是涵育时代新人的思想源泉和精神宝库,东南大学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多措并举筑牢文化根基,为“时代新人”立心铸魂。  相似文献   

20.
高校是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它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目前,高校文化建设正面临多种文化、多种思想以及网络信息冲击的严峻挑战。本文重点阐述了新时期高校文化建设应该坚持的四项原则,即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充分体现大学精神、必须坚持以构建和谐校园为努力方向、必须坚持开拓新领域、占领新阵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