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海娇 《学理论》2023,(1):81-84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理论完整表述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该理论的提出经历了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三大历史性转变:一是由“内循环”主体到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的初步跨越阶段;二是以“国际大循环”为主体与实施“扩大内需”相结合阶段;三是从“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向构建“国内大循环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转变阶段。该理论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适应了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需要,指明了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坚持以扩大内需为基点,推动构建国内大循环主体,强调了在新阶段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加强科技创新为统领,畅通国民经济循环,进而推动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2020年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对内,成为区域发展新引擎,带动西部地区发展,破解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对外,作为我国向西、向南开放的重要窗口,依托“带一路”拓展市场空间、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助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3.
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表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调控功能具有重要性。自建国至今,我国在区域经济发展上采取了不用的战略。建国后的三十年,我国坚持“平等”、“公平”的原则,推行了以“内地发展”为中心的均衡发展战略;进入八十年代,中央政府开始强调“高效率”,实施了以“沿海发展”为中心的非均衡发展战略;从九十年代开始,实施了以“全方位开放”为导向、“西部开发”为重点的区域间协力发展战略;进入21世纪,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更加凸显。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手段:一是市场机制,二是政府调控。在政府调控方面,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治理;建立相关的法律制度;积极利用财政杠杆,完善均衡政策体系;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4.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陆海统筹战略是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协调发展目标的实现离不开陆海统筹的高质量发展。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背景下,陆海统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需要打通的关键环节和实现路径成为需要关注的重点议题。陆海统筹需要通过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优化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五位一体”建设、培育区域发展增长极和促进区域帮扶与合作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然而也面临陆海统筹制度体系尚不完善、区域发展不平衡等突出问题和严峻挑战。通过陆海统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实现路径有:完善陆海统筹领域的顶层制度设计、探索海陆区域间帮扶合作新机制、提升陆海经济的一体化水平以及加强对海岸带陆海系统的生态保护。  相似文献   

5.
孙宗伟 《政治学研究》2022,(2):150-159+172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所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战略方向、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以高水平自立自强为本质特征、以塑造新型对外开放格局为基本内容的新发展格局,具有如下独特优势:下好“先手棋”、把握主动权的战略优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优势,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的理论优势,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塑造我国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新优势。  相似文献   

6.
李英东 《求知》2017,(3):25-27
“十三五”时期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关键时期,需要不断开拓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需要在实现区域发展动力转换的基础上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具体来说,区域经济发展必须以创新理念为核心,通过科技、理论和制度等全方位、系统化创新来实现东、中、西和东北地区“四大板块”发展动力的升级换代。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双循环发展战略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核心在于扩大内需、畅通国内大循环,落脚点在于通过创新实现进口替代,并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对外开放。从双循环发展战略视角来看,我国新旧动能转换仍然面临创新能力不足、民生领域建设滞后以及内外循环不畅等问题,使我国在新动能发展方面出现供给滞后、需求不足和成长缓慢现象。为了更好地发挥双循环发展战略对新旧动能转换的促进作用,最终实现高质量发展,从供给侧、需求侧、流通体制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8.
唐家龙 《求知》2021,(1):32-35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立足国际国内风起云涌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之下,作出的具有前瞻性和时代性的战略抉择。  相似文献   

9.
《民主》2021,(9)
正基于国际国内新的发展形势和发展情况,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并作出相关工作部署。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在供给侧和需求侧等方面都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一、从供给侧来看,我国应对消费升级需求存在不足,同时制造业占比下降过快一是消费供给难以应对消费升级,高端消费供给严重不足,且消费环境亟待改善;二是高端制造业存在供给不足,核心技术产品自给率低;三是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的GDP占比近几年下滑过快。  相似文献   

10.
把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立足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消费与投资、内需与外需协调拉动转变,这个转变强调把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立足点。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开拓国内市场、扩大发展空间的战略举措。建立以国内消费需求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  相似文献   

11.
郭澄澄 《理论探索》2024,(1):121-128
制度型开放是当前我国适应国际经济发展趋势、实现新发展格局下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其核心要求是对标国际先进规则,形成更加有利于资源配置市场化、竞争规则法制化、参与主体多元化、管理水平国际化的开放市场竞争体制。对标国际发达区域高水平开放的要求,我国在打造对标国际和本土输出并重的规则开放、体现大国主权独立和共享精神的规制开放、体现国内外多元主体规则公平的标准开放和保障相关领域制度开放稳步落地的管理开放等方面仍存在差距。着力打好规则、规制、标准和管理协同开放的组合拳,重点以加入RCEP和实施“一带一路”等重点战略为契机,以构建制度型开放重点平台为主要抓手,增强国际规制与国内经济的关联效应,提升和完善我国行业标准,形成具备阶段性、针对性和差异化的管理开放,增强制度型开放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迁移流动人口区域分布及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对北京市1995-2000年户籍迁移人口和流动人口进行了人口学特征以及区域、产业、行业结构特征分析,结合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以及“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新思路.探讨首都未来迁移流动人口的流向与分布趋势,阐述了城市功能定位、空间布局以及产业结构的新格局必将影响首都人口的规模及再分布。  相似文献   

13.
正2020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首次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9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深改委第十五次会议上强调,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要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4.
简讯     
《求知》2020,(10)
正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要继续用足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保持勇往直前、风雨无阻的战略定力,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动力。——习近平总书记9月1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5.
立足新的历史起点,《国家及各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勾画了走向未来的宏伟蓝图,并特别关注了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纲要》准确地界定了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与标准,进一步充实完善了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在国家规划文件中首次提出了主体功能区域的划分和区域互动机制的构建,明确了走向东中西各展所长、良性互动,地区间公共服务与人民生活水平差距逐步收敛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新格局的目标和路径。  相似文献   

16.
杜丹宁 《求知》2022,(1):46-48
<正>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的政治论断,成为我们党面向新发展阶段作出一系列新的战略部署的基本理论前提。大国经济的重要特征,就是必须实现内部可循环,并且提供巨大国内市场和供给能力,支撑并带动外循环。"十四五"规划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把战略基点放在扩大内需上,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7.
《理论视野》2021,(3):49-55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本质内涵是"独立自主、高水平开放"。独立自主的国内大循环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主体和基础,体现以我为主、自立自强。立足国内经济循环,补齐发展过程中的短板,有利于在更高层次推动国际循环。新发展格局意味着我国要通过国内"自转"推动国际"公转",通过中国经济"体内"循环推动全球经济"体外"循环,这种循环模式有利于维护我国经济安全,是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相似文献   

18.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SEA)是“从源头和过程控制”战略思想的集中体现。长株潭城市群作为国家建设“两型社会”的宏大的改革试验场,肩负着实践国家政策的示范和引领重任。为了推行长株潭城市群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应采取以下具体措施:一是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二是要在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角度审视长株潭城市群的战略定位及其发展规模;三是要从全局角度出发对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的主体功能区进行合理布局和环境影响评价;四是要加强“3+5”城市群带合作,统筹解决跨区域环境问题;五是要把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作为战略环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以“两型”为主导的新型产业体系;最后就是要落实节能减排措施,推动具有国际品质的现代化生态型宜居城市群建设。  相似文献   

19.
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模式变迁的效应与前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依次经历了倾斜拉动式、平衡驱动式和协调跨越式产业结构升级模式。在不断变迁的产业结构升级模式推动下,我国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工业化水平的稳步提高。目前,我国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一新的发展目标赋予协调跨越式产业结构升级模式以新的内涵。我国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城镇化战略推动产业结构实现协调跨越式升级。  相似文献   

20.
<正>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三者之间具有紧密的内在逻辑。把握新发展阶段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依据,贯彻新发展理念为把握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行动指南,构建新发展格局则是应对新发展阶段机遇和挑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选择。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1]从理论与实践中深入理解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推动中国经济稳中求进发展,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历史目标具有重大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