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梁晓宇 《世纪桥》2020,(4):55-58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这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密切新时代党群关系提出了现实要求。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的要务之一。构建新时代和谐党群关系,要创新社会治理、正确处理群体性事件、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新时代信访工作。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以来,密切党群关系具备了越来越优良的要素协同机遇和条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了党员干部的公仆定位,树立了新时代密切党群关系的先进典型,健全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长效机制,坚定了"心相印,共甘苦"的发展基调,客观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现实状态,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党群关系理论的当代发展。密切党群关系要以习近平关于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深入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全过程中,不断探索保持党群关系中的排面整齐、巩固党群关系中的利益一致性、践行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思想等路径。  相似文献   

3.
密切新时代党群关系,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就是时刻提醒我们必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党群关系,要时刻意识到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只有"把人民高高举过头顶",才能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无往而不胜,因为"决定历史结局"的群众,决定着党的命运。  相似文献   

4.
侯晋雄 《求实》2012,(7):22-25
党群关系是当今中国社会至关重要的一组关系。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执政基础,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是中国共产党永恒的课题。文章对党群关系作了理论探微,并概括了和谐党群关系的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对社会转型期党群关系又作了较为深入的现实分析,并着重提出了社会转型期密切党群关系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温州"红色细胞工程"是密切党群关系的实践创新,通过常态互动实现党群有效沟通、多头联动维护群众利益、主动变革升级党员干部素质,从而构筑党群关系的良性系统,温州"红色细胞工程"实践让我们认识到,深化党群关系需要:在价值理念上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在动力构成上要结合组织推动和基层创新,在主体力量上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工作机制上要有可操作性的常态化制度。  相似文献   

6.
党群关系的恶化极大地削弱了苏联共产党的执政基础,甚至成为苏共败亡的根源。党群关系的物质基础不坚实、党群关系的纽带断裂、党群关系的认同基础坍塌、党群关系的思想理论基础崩溃最终酿成了苏联共产党丧失政权的悲剧。苏联共产党不仅被国内外的反共势力搞垮,还被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抛弃。中国共产党始终将苏共亡党视为一记警钟:共产党执政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人民群众,因此中国共产党务必要处理好党群关系。总结苏联剧变的惨痛教训,深入分析党群关系的恶化对苏联共产党的影响,对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党群关系、工作作风、群众路线均为时下理论热点,鉴于三者的内在交织性与耦合性,从理论逻辑上理清三者关系刻不容缓。就党群关系与工作作风的关系而言,党的工作作风的核心是党群关系,同时党群关系又是工作作风建设的"大环境"。就工作作风与群众路线的关系而言,群众路线是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的重要机制,同时工作作风又是坚持群众路线的重要前提。就党群关系与群众路线的关系而言,群众路线是党群关系建构的工具依托,同时党群关系又是坚持群众路线的环境支撑。  相似文献   

8.
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党不仅形成了一整套关于党群关系的制度及其理论,而且积累了党群关系制度创新的基本经验。这些经验主要是:强烈的角色意识是党群关系制度创新的鲜明特色、自觉的宗旨意识是党群关系制度创新的核心内容、严格的自律意识是党群关系制度创新的基本要求、突出的实践意识是党群关系制度创新的根本特色。  相似文献   

9.
《求实》2014,(8)
毛泽东反对干部特权思想是与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一脉相承的。毛泽东深刻地意识到干部特权会导致党群关系疏远,影响社会的稳定团结,更为严重的是会使"党变修"、"国变色"。在反对干部特权的理论与实践中,毛泽东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毛泽东的反对干部特权思想是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给我们后人以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0.
人民主体思想是贯穿《共产党宣言》全文的一条主线,主要包含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价值观以及对"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追求。"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人民主体思想的发展和创新,坚持践行这一理念,对新时代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密切党群关系,强化党的建设;调动群众积极性,共同致力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党不仅形成了一整套关于党群关系的制度及其理论,而且积累了党群关系制度创新的基本经验.这些经验主要是:强烈的角色意识是党群关系制度创新的鲜明特色、自觉的宗旨意识是党群关系制度创新的核心内容、严格的自律意识是党群关系制度创新的基本要求、突出的实践意识是党群关系制度创新的根本特色.  相似文献   

12.
正人民群众是我党的执政根基和力量源泉,因而处理好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尤为重要。党群关系问题是毛泽东思考的重要问题。正因我党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不断向人民群众学习,始终不渝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并积极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我党的革命事业才取得胜利,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才取得巨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新的党内外形势,习近平总书记为破除"四大风险"、应对"四大考验",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的密切党群关系的论述和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毛泽东党群关系思想基本内容的基  相似文献   

13.
党群关系与社会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事业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是如此。党的各级组织要充分认识当前党群关系面临的困境,充分认识党群关系和谐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坚持以民为本,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党群关系更加和谐化。1、首先必须让人民"归位"。处理党群关系首先必须对此正确定位。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至高无上,所以,密切党群关系,必须让人民"归位",让人民成为真正的主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当好公仆,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把对上级负责和对人民群众负责统一起来,在工作中坚持群众路线,决不能搞官僚主义、强迫命令。  相似文献   

14.
发展人民民主与促进党群关系和谐之间存在着内在关联性.发展人民民主有利于增进党群之间的政治互信,有利于抑制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有利于构建合理的利益格局,为党群关系和谐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现阶段以人民民主促进党群关系和谐,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拓宽人民群众有序政治参与的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将"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作为加强党自身建设的重要目标,其中明确指出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群关系是否和谐事关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新时期,我们应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背景下重新审视党群关系存在的问题,探索十八大以来党实行的一系列措施并总结其特点,为今后党群关系和谐发展提供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6.
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全面从严治党视野下,习近平就密切党群关系作了系统论述,在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工作等方面推进了理论创新,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群众思想的新境界。习近平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密切党群关系的新思想融入到实践中去,通过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作风建设、全面开展反腐倡廉、完善群众工作机制等现实举措,重塑了党的执政新形象,重构了政治生态,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是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纲领性文献。在《讲话》中,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以最广大人民的实践为理论创新的源泉,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理论创新的目的"。这一重要、精辟的科学论断,深刻阐明了理论创新的动力源泉立场的,也指明了理论创新的途径方向与最高标准,深刻理解全面把握这一科学论断,对党和国家全部理论和工作,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具有现实且深远的意义。一、理论创新的目的论断,旗帜鲜明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有机统一。实践是认识的动力、源泉、目的和检验标准,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人民群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在陇东革命根据地为建立和谐的党群关系,采取了创建党群关系建设的领导核心、夯实党群关系建设的经济基础、强化党群关系建设的民主制度保障、加强党群关系建设的思想基础等措施,从而筑牢了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融洽的党群关系的形成不仅为陇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也为新时代党群关系的建设提供了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9.
刘志国  赵勇 《世纪桥》2009,(5):27-29
对于任何政党来说,都存在着如何处理政党与人民群众关系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的和谐党群关系理论,其实质就是马克思主义所指导下的和谐党群关系理论。本文试就新时期如何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进行一下简要探析。  相似文献   

20.
正确认识和处理党群关系,是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民心向背,关乎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和国家盛衰兴亡.习近平深刻指出:"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1]我们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立场,为人民谋幸福是党的根本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始终重视加强和改善党群关系,坚持做好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并在处理党群关系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