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我们党肩负的重要历史任务,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和现实经验的基本总结。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已经进行了五年多成功的探索。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我们国家进入了一个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新阶段,奠定了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指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首先应该是企业有充分活力的社会主义。”这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得出的最新结论。全面地、系统地、深刻地理解这一结论,并用于指导实践,对于完成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的决议,对于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健康地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这个重要文献,是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续篇。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明确指出,经济体制的改革,不仅会引起人们经济生活的重大变化,而且会引起人们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的重大变化。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要一起抓,这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是指导我国经济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我们党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的重大突破。它确立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完整的理论、政策和管理体制的体系,解决了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阐明了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规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和各项基本方针政策,是指导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决定》重申党的十二大提出的“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战略方针,阐明了在改革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问题,对于我们做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改进,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献,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将长期地起着指导作用。去年五月闭幕的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面临着全面开创新局面的大好形势。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要一起抓,这是我们党坚定不移的方针。经济体制的改革,不仅会引起人们经济生活的重大变化,而且会引起人们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的重大变化。因此,《决定》明确提出:“在创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同时,要努力在全社会形成适应现代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运动和发展,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必然性。只有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对我国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一系列互相联系的环节和方面进行改革,才能把我国建设成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就是要使社会财富越来越多地涌现出来,不断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实现了工作重点的转移,集中力量进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归根结底,就是为了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相似文献   

10.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指出:“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经济作出的科学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腱,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理论依据。”承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上的这个突破,打破了长期以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这个决定指出,要在党内普遍深入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的再教育。这对于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深化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实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的战略目标,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因此,今天我们重新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决不是老调重谈,而是新时期新任务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是继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之后发布的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又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决议》涉及很多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很强的针对性。现在,我就《决议》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在创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同时,要努力在全社会形成适应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要求的文明的、健康的、科学的生活方式,摒弃那些落后的、愚昧的、腐朽的东西。”这样的生活方式“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物质文明建设的巨大力量。”这一决定向我们指明了社会主义生活方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以及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了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和推动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发展,我愿从哲学角度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4.
何伟 《理论视野》2004,(1):12-14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把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看作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决策。这对于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加速政府职能转变,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我国在市场经济理论上的伟大成就 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已初步建立,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工作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在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之后提出来的,是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客观现实决定了的。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总是同党在各个历史发展时期的总任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来是为实现党的总路线、总目标服务的。在民主革命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服从和服务于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的总任务;在建国初期,又服从和服务于党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当前,经济建设是我们党的工作重心,我们党的一切工作,包括思想政治工作都要服从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三大,是我们党历史发展上又一个引人注目的里程碑。这次大会正确解决了两个重大课题。一个是总结了我们党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确定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建设、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党的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3,(2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行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同时也进行着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但政治体制改革始终无法与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度齐头并进。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加快社会主义政治民主进程的步伐,1987年11月,在党的十三大会议上正式把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提上议事议程。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一场广泛而又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国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必须要牢牢遵循民主政治建设的规律,稳妥地推进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决定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同时,确定了必须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宏伟任务,并且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方针。经过几年来的实践,我们感到,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与民主、法制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形成最佳格局以促进社会主义建设总目标的早日实现,这是当前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制定了科学的全面改革的蓝图。过去书本上没有的,《决定》上写了;老祖宗没有讲过的,《决定》讲了。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怎样才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决定》都作了实实在在的,有说服力的回答。《决定》帮助人们澄清了多年来在社会主义问题上存在的种种模糊认识,是我们重新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深入领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的极好教材。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世纪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论断,指明了世纪之交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