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1世纪初,印度开始实施其中亚战略。从实施的内容来看,印度的中亚战略主要围绕三个内容展开,即建设南北走廊、租用恰巴哈尔港和加强与中亚国家的军事合作。印度中亚战略所呈现出来的特点主要是借力大国的中亚战略、以伊朗和塔吉克斯坦为战略支点。在印度中亚战略背后,所反映出来的逻辑在于地缘政治大国和地缘经济文化两方面。印度之所以积极推行其中亚战略,其利益考量在于实现大国梦、维护国家政治和经济安全、保障能源供给。  相似文献   

2.
《瞭望》2008,(5)
季羡林:获印度荣誉公民奖1月27日,曾将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及印度传统的其他方面引入中国的著名学者季羡林获得"印度公民荣誉奖",这是印度首次"跨过喜马拉雅山"把这个殊荣授予中国人。97岁高龄的季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文学系,1935年秋进入德国格廷根大学学习赞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印度古代语言。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并应聘留校任教。1946年  相似文献   

3.
胡曾胜 《党政论坛》2005,(10):19-21
近来中亚地区频频发生的“颜 色革命”引起了国际社会的 普遍关注,报纸、媒体无 不大幅跟踪报道,专家、学者纷纷 撰文分析。但是无论怎样评说,有 两点是确定无疑的:中亚地区在相 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将难以平静下 来;美国的霸权已经进入中亚,并 在可预见的未来将成为该地区一个  相似文献   

4.
段聪聪 《党政论坛》2010,(14):24-24
在日前召开的中国——印度论坛上,一项最新民调引起与会两国官员和学者的注意。 论坛召开前,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公布了一项中印两国民众如何看待对方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43%的印度被调查者认为中国是印度的“伙伴”,只有23%的人认为中国是印度的“敌人”。调查还发现,33%的印度人相信,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5.
印度希望利用自己位于南亚中心位置的有利战略地位,在亚洲能源市场发挥应有的作用,最终实现几代人孜孜以求的大国梦。从西亚、南亚和中亚通往印度的油气管道一旦铺成,必将对南亚次大陆的整个政治、外交、经济、安全和能源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印度:向洲际导弹迈进美国一位知名学者曾经说过,印度的崛起是2l世纪无法回避的重大历史事件。毫无疑问,随着经济的发展,印度正在从一个地理意义上的大国向国际地缘政治版图上的大国转变。"实力特别强大的国家都会强烈地倾向于寻求地区霸权。"今天的印度正走在这条通往地区霸权的路上。  相似文献   

7.
印度政治文化发展综述及研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政治文化视野探讨一国政治发展是近年来政治学理论和实践研究的重要领域,我国学者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视,但国别研究比较薄弱。本文通过对印度政治文化发展的简单勾勒,以期引起对独具特色的印度政治文化发展研究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印度古代的宗教是婆罗门教,形成于公元前七世纪。它把奴隶制度、奴隶制国家政权神圣化,成为奴隶主阶级的精神统治武器。公元八世纪前后,在对婆罗门教进行改革并吸取佛教、耆那教某些教义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的婆罗门教,即印度教。  相似文献   

9.
许涛 《瞭望》2003,(29)
7月9日~11日,北约秘书长约翰·罗伯逊对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进行正式访问。在访问期间,罗伯逊勋爵与两国总统及总理、外长、国防部长等高官进行了会晤,并同两国的国际政治专家和学者举行了会谈,还视察了北约在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玛纳斯机场的军人驻地,而且与两国政府签署了一系列协定。此次罗伯逊中亚之行,将推动北约与中亚各国的军事安全合作关系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0.
提起印度,人们总认为是牛只和弄蛇者的贫困之地,然而,一位有远见的华裔学者却不止一次地告诫北京的高层人士:“喜马拉雅山背后那个大国起劲发展经济,忙碌吸收外资的动向,不应挡在中国人的视线,印度正在起劲地追赶中国。”印度自1991年6月,由国大党新领袖拉奥组阁任总理以来,在短短的三年半时间里,以商品、资本、人员自由流动为特点的对外开放,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目前印度几乎各个工业领域都同国外公司有一批合作项目。印度被世人瞩目有赖于这几方面原因,第一,在未来十年内,印度将筹措300亿美元资金,强化交通、通讯、能源等方…  相似文献   

11.
李怀国 《理论探讨》2002,25(4):90-92
传统观点认为古代东方是奴隶制社会缺乏足够的史实根据。埃及、印度和中国是古代东方的代表 ,其特征与古代西方的希腊、罗马截然不同 :土地制度为国有 ,并非私有 ;社会基础是村社 ,并非私人农庄 ;社会生产的主体是村社农民 ,并非奴隶 ;统治者对农民采取的是非奴隶制性质的剥削 ,所以古代东方是非奴隶制社会  相似文献   

12.
《求知》2018,(11)
正丝路文化不仅是中国的,而且也是世界的。因此,涉及影响当代中国"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古丝路文化,自然会受到世人的广泛关注。笔者将中国古代几大丝绸之路发展史进行梳理,试图澄清当前学界关于"丝绸之路"这一概念的混乱运用。一、影响当代中国"一带一路"建设乃至东西方的古代丝绸之路1.西北丝绸之路。是指西汉时期,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  相似文献   

13.
印度知识分子整体来说有四个特点——是与旁门左道保持远距离。在印期间,我从没见过或听说过哪个印度学者为趋炎附势而滥招高官、大款为自己的"博士"、"硕士"弟子。同许多知识分子打交道,发现他们的  相似文献   

14.
《瞭望》1986,(38)
中共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研究员卢文在一次理论学术报告中,就当前存在的农业生产发展后劲不足问题,发表意见认为:现在,要强调对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理论认识。城市和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农业提出越来越多和越来越高的要求。一方面  相似文献   

15.
一、建国后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民族问题的文集我国头一本自己编译的马克思恩格斯论民族问题的专题论文集是1956年9月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殖民地及民族问题的论著》,这本文集由《民族问题译丛》编译室编辑、翻译,由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出版,是内部出版的。这本文集是一本专题论文集。文集按中国问题,印度问题,波斯、中亚问题,爱尔兰问题,波兰问题,匈牙利问题,关于大斯拉夫主义等七个问题编排,共选  相似文献   

16.
与古印加文化和玛雅文化的消失之谜一样,中国古代曾盛极一时的西夏文化在公元13世纪的突然消失,也给后人留下了数不清的难解之谜.西夏研究源于中国.进入本世纪80年代以后,海内外史学界兴起了西夏研究热.目前,中、俄、日、美、德、法、英、匈牙利、韩国及印度等10多个国家都有从事西夏研究的学者群或研究机构,并积累了相当可观  相似文献   

17.
袁南生 《党政论坛》2011,(16):55-55
印度知识分子整体来说有四个特点—— 一是与旁门左道保持远足巨离。在印期间,我从没见过或听说过哪个印度学者为趋炎附势而滥招高官、大款为自己的“博士”、“硕士”弟子。同许多知识分子打交道,发现他们的名片上只标明是否“博士”和“教授”,从未发现有人在名片上标明是否“博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回族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回族是中国人口较多、分布较广、信仰伊斯兰教的一个少数民族,是由古代中亚细亚人、波斯人、阿拉伯人与中国汉族等民族在历史上融合而成的一个年轻的民族。作为中国民族大家庭一员的回族,对中国的历史、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回族喜...  相似文献   

19.
卢周来 《党政论坛》2013,(18):51-51
经济学家在中国越来越成为被讥笑的群体,这既冤枉又不冤枉。冤枉的是,中国经济学家群体毕竟为中国市场化改革尽了绵薄之力,作出了应有贡献。要说不冤枉,是因为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环境因素,不少中国经济学家仍然凭着几条定律“包打天下”,所提出的对策性建议也就驴唇对不上马嘴,贻笑百姓。专家也就成了在媒体尤其在网络上挨拍的“砖家”了。  相似文献   

20.
汪文娇 《学理论》2012,(20):103-104
中华法系自诞生之日起便在古代世界诸法系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其中我国古代学者对刑法的重视和实施应用对这一位置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只可惜即使是在古代刑法典基本建构将近完善之时却只是见到了民法有限的发展。刑法的发达和民法的落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并一直贯穿了中国古代法律的发展始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统治阶级的需求;礼观念的影响和重农抑商政策的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