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2005年7月12日,农工党济南市皮肤病防治院支部委员、麻风病住院部主任、副主任护师刘振华同志荣获第40届南丁格尔奖。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国红十字会名誉会长胡锦涛主席为其颁发子奖章。据悉,刘振华是济南市第一位、山东省第二位获此光荣称号的优秀护理工作者。济南市皮肤病防治院麻风病房位于济南市西部比较偏远的腊山脚下,条件艰苦,病人非常特殊,特殊到常人无法想象的程度,面目全非、心里扭曲、行为失常,是一般人难以伺候好的一些“非常特殊”的病人。自1977年参加工作以来,刘振华以非凡的勇气和无微不至的关爱,全…  相似文献   

2.
1992年,她是高干病房“爷爷们”口中刚从卫校毕业的“小姑娘”;2006年,她通过竞聘,担任徐汇区大华医院输液室护士长;2009年,以她名字命名的“飞燕输液护理组”正式挂牌……从事护理工作22年,宣飞燕,似一只美丽轻盈的“飞燕”,频繁穿梭于病患之间,用“五心”服务,“点滴”真情,把“白衣天使”这一角色演绎到了极致。  相似文献   

3.
人们常说,母爱是最伟大的。但要做到长期给予与自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孩子以母亲般的爱,是一般人不容易做到的。要给予来自三个家庭8个孩子同等的母爱更是难上加难了。可安阳县人民医院的杨金云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 杨金云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自幼父母双亡,与哥哥相依为命。童年给她留下的印象只有饥饿与孤寂。1971年,19岁的杨金云像其他少女一样怀着对未来的憧憬,走进了安阳县第一人民医院,成了一名白衣天使。1980年,她怀着对家庭的美好向往走进了婚姻的殿堂。由于没有感情基础,婚姻并没有给她带来温馨、…  相似文献   

4.
<正>主动放弃"铁饭碗",怀着服务农村、带领农民致富的热忱和梦想,凭着能吃苦、敢打拼的坚韧和毅力,一步一个脚印,用诚信、智慧和勤奋成长为金坛市"放心粮油"的领跑者……她就是金坛市政协委员、江苏金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黄菊华。有思路才能有出路1990年,刚从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黄菊华分配到薛埠镇政府农村工作办公室,农村、  相似文献   

5.
一个本来人生就已多舛的普通的共产党员,将一位年迈多病的孤寡老人接到家里奉为“老母”。1992年,她又到敬老院赡养照护34位五保老人。18年来,她用双肩担起一个“孝”字。5000多个日日夜夜,她视老人如“亲爹娘”,以儿女般的真情关心呵护着老人,始终如一。 长相平平常常,衣着平平常常,初见这位女青年,就能从她身上看出农家妇女那般厚道劲儿,朴实劲儿。走在街上,人们是很难把她与周围的人区分开来。而一提她的名字——范素云,在张集、在虞城乃至在商丘知道她的人都会说一句:“她是个好人!” 18年来,范索云这位离…  相似文献   

6.
胡波 《前进论坛》2008,(9):37-37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灾害。灾害发生瞬间,船山区人民医院门诊大楼、住院部均处于较强震动中。这一天,农工党遂宁市船山区总支委员、船山区人民医院支部副主委刘伟用强烈的责任感和临危不乱的精神谱写了一曲白衣天使的赞歌。  相似文献   

7.
1 最早撰写关于斯大林文章的西方作家可能是安娜·路易斯·斯特朗.1921年,这位出生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弗兰德城的美国女性,怀着一颗充满正义感的心来到了饱受战争创伤的苏俄,帮助美国公谊会服务队把救济品送到了伏尔加河灾区.完成这项工作后,她没有回美国,留在苏联从事新闻工作.1924年她为美国《赫斯特国际杂志》写了一篇文章,大胆地猜测:虽然斯大林不是政府首脑,但是如果要谁来继承列宁的话,这个人准会是斯大林.当时,斯大林所担任的总书记这个职务既不为联共(布)中央领导人所重视,也不被西方新闻媒介放在眼里,因此,这篇第一次在美国发表的关于斯大林的文章,没有引起任何反响地放进了图书馆的报刊架.  相似文献   

8.
<正> 张妍是浙医大附属医院具有十年“护龄”的护士。当我问她,十年工作有何感受?她回答的如同护士服一样简洁,“把微笑写在脸上,把委屈藏在心里。”护士,有“白衣天使”的美称,洁白无瑕的形象.救死扶伤的职责,总能给人某种神圣感。张妍十七岁时就是怀着这种想像和憧憬,不顾父母劝告,报考了护士学校,完成了护理专业,走上了工作岗  相似文献   

9.
正隆冬清晨,天边微白,重庆市精神病院住院部里一片忙碌。她穿上轻巧的护士鞋、换上洁净的白衣裳,对着病房外的小镜子整理装束后,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观察病人、打针输液、煮牛奶鸡蛋……病人在变,岗位却未变。这种重复过千万次的工作,她坚持了34年。她就是马光莲,今年50岁,全国民政系统劳动模范、重庆市精神病院的普通护士。一份心愿毅然选择护士职业"从事护士这一行,应该用缘分来定义,因为我小时候特别喜  相似文献   

10.
见到万选蓉之前就听说,她是巩俐主演的影片《漂亮妈妈》中的母亲原型,而她的儿子梁小昆则是片中聋儿郑大的原型。见到万选蓉才发现,这位60岁的母亲有一颗 30岁的心。那部电影的名字也完全切题,万选蓉看起来的确称得上是一位“漂亮妈妈”,她的漂亮,其动力,源自那颗特有的广博爱心。  相似文献   

11.
在“非典”这个特殊时期,白衣天使成了令人敬仰的白衣战士。在祖国大陆求学的台湾学子多是向往祖国传统高深的中医科学,跨越海峡的阻隔来到大陆学习,将来有一天他(她)们也将成为天使或者说是战士中的一员。当“非典”在大陆肆虐的时候,他们当中的一些人也像一名真正的战士一样,留在大陆,与大陆同胞共同面对这场灾难,并且给予同胞以支持、鼓励和帮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非典”时期,留在大陆的他(她)们想和做了些什么———  相似文献   

12.
陈菁 《当代广西》2005,(2):35-37
凭着对国家前途与命运的高度责任感,怀着一颗对党的教育事业无比赤诚的心,李宁,这位与曾在世界体坛上叱咤风云的体操王子同名同姓的小学校长,28年如一日,在教育战线上同样成就了不凡的事业。在把“以德为首”的教育理念融入实践中,在倾注毕生精力致力于“常做常新”的教育事业中,她矢志不渝地坚守着那句座右铭——  相似文献   

13.
正从递交第一份入党申请书的那一天开始,我怀着对党的赤胆忠心,用了整整十年时间追随不舍,终于在2008年8月8日,我光荣地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当举起右手在党旗下宣誓时,我心潮澎湃,更加坚信: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她是指南针,指引人民前进的方向;她是帆船,带领人民驶向幸福;她是金钥匙,开启人民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14.
每逢5月12日的"护士节",白衣天使们都会缅怀一位令世人敬仰的女性。她就是被誉为"中国护士之母"的长乐巾帼伍哲英。投身护理伍哲英(1884—1960),福建长乐人,青年时期就读于福州南台保福山女子书院,毕业后在该院任职一年,后因家贫,母亲患病无钱医治去  相似文献   

15.
徐飞 《北京观察》2015,(5):56-57
<正>在新常态下,我们肩负的责任更重,群众的期望更高。我们理应进一步履行好委员职责,做一名负责任的政协委员。"敢于建真言、诤言,敢于为弱势群体、职工群体说话",这是身为北京市政协委员的李桂珍对自己的要求。履职期间,她的呼吁推动了职工福利的规范,她的提案让弱势群体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她架起了百姓与政府沟通的桥梁。将职工心声带到领导案头在李桂珍看来,要怀着对自己所  相似文献   

16.
<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80后的王美美也同样有着浓浓的社工情和社工梦。从怀着社工梦到成为郑州市儿童福利院的一名优秀社工,她一步一个脚印,在社工的道路上寻求人生的价值,她用自己的热忱照亮了一个个孤残儿童,让每一个孩子都走出了困扰,学会自立自强,绽放出自己的人生光彩。因爱与社工结下不解之缘2007年9月,王美美刚踏入大学校园时对社工专业是懵懂的,大学4年,  相似文献   

17.
1995年10月,罗腊珍从桃源县民政局副局长职位调任县广播电视局长和党组书记,三年来,她怀着努力办好广播事业的崇高信念,在桃源县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今年5月,她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人民满意的公仆”的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8.
<正>"好好配合治疗,会好起来的。"2017年9月18日,杜丽群一边调试输液瓶,一边安慰病患。这位对病人体贴入微的白衣天使,就是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艾滋病科及传染性肝炎科大科护士长——杜丽群。自1984年7月参加工作以来,杜丽群兢兢业业奋战在传染病防控事业一线,先后荣获"白求恩"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  相似文献   

19.
江虹 《当代广西》2004,(14):32-32,31
今年2月28日,广西地下工作的传奇式人物、93岁高龄的自治区政协原副主席高天梅溘然辞世。上个世纪70年代末,我调到自治区革命历史编委办公室工作后,便有缘接触这位可敬的大姐。她是广东海丰县人,生于1911年1月,是著名“农民运动大王”彭湃的同乡。大革命时期,高天梅便经受海陆丰农运的熏陶,1927年秋加入共青团,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位资深的老革命是个“阿庆嫂”式的人物。她生于农民家庭,呱呱坠地几小时后,父母为生活所迫,将她送给人家当“婴养媳”。令人称奇的是,这个没上过学的苦妹子,从1931年到1949年,一直在白区而且主要在香港、广州、梧州、桂林等大中城市,给中共两广工委、南方工委、广西省工委、桂林市城工委等领导机关做掩护、联络工作。她没受过“特工”训练,全凭对党的赤胆忠心,迎难而上,在实践中逐渐掌握了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察言观色、沉着应对等  相似文献   

20.
在“非典”这个特殊时期,白衣天使成了令人敬仰的白衣战士。在祖国大陆求学的台湾学子多是向往祖国传统高深的中医科学,跨越海峡的阻隔来到大陆学习,将来有一天他(她)们也将成为天使或者说是战士中的一员。当“非典”在大陆肆虐的时候,他们当中的一些人也像一名真正的战士一样,留在大陆,与大陆同胞共同面对这场灾难,并且给予同胞以支持、鼓励和帮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非典”时期,留在大陆的他(她)们想和做了些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