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6 毫秒
1.
谈读书     
老舍 《学习导报》2012,(8):11-12
若是学者才准念书,我就什么也不要说了。大概书不是专为学者预备的,那么,我可要多嘴了。从我一生下来直到如今,没人盼望我成个学者;我永远喜欢服从多数人的意见。可是我爱念书。  相似文献   

2.
谈读书     
老舍 《新湘评论》2012,(8):11-12
若是学者才准念书,我就什么也不要说了。大概书不是专为学者预备的,那么,我可要多嘴了。从我一生下来直到如今,没人盼望我成个学者;我永远喜欢服从多数人的意见。可是我爱念书。  相似文献   

3.
1926年春天,座落在鄂北大悟县吕王南部的刘垸小村庄的一所祠堂,从寒假的沉寂中喧闹起来了,孩子们一个个象越冬的小鸟飞向祠堂。这时,在刘盛书家,全家人正聚在一起议论着刘华清上学念书的事。三叔刘盛继说:“祖宗八辈,斗大字不识一筐,让孩子念念书,识个数,自个方便,免得丁点事就去求人家。”  相似文献   

4.
她是一名特殊的母亲。 她年仅29岁,却有50个孩子,没有一个是亲生的,除1个在北京念书外,其余49个都在当  相似文献   

5.
邹华义 《党史文苑》2010,(10):45-46
还是20世纪50年代末我在江西大学新闻系念书的时候.就知道穆欣是久经沙场的著名记者;我学成之后参加新闻工作,购读穆欣著的长篇评传《邹韬奋》,又知他是研究韬奋思想极有建树的专家。  相似文献   

6.
35岁前,他可以说是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 他小时候不喜欢念书,经常逃学到处游荡。于是,16岁就退了学。他患有相当严重的口吃,为了生活,他当过锅炉工、擦过皮鞋,甚至还当过小偷。  相似文献   

7.
许立传略     
早年投身职工运动许立于1905年1月8日出生于福建晋江县石龟村,小名许经表,侨居国外时名许敬诚,从事革命工作后化名许少东。他的祖父在香港经营小旅馆,后来交给许立的父亲及其二叔轮流管理。许立未满3岁就死了母亲,8岁在家乡进私塾念书,9岁转入村中的毓彬小学。1917年12岁时遵父命随继母一起到香港,1918年进港英当局办的育才书社念书,1921年转入基督教会办的圣保罗书院就学。这两所学校的课程都以英文为主,使他受到了英文的正规训练。 1922年1月12日,香港海员大罢工并发展为同  相似文献   

8.
这封信是关向应参加革命后,1924年12月寄给其叔父关成顺和关成羽(关成玉)的家信。由于关向应同志父母没有文化,故将信寄给叔父。关成顺是向应在大连伏见台公学堂商业科念书时同年级的同学,当时在本  相似文献   

9.
读书与修养     
柳秀 《实践》2011,(5):10-13
我这一生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从狭义上讲,即从到学校念书的意义上讲,我读了十八年半的书(不包括短训班),即小学、初中、高中十二年,师范学校两年,师范大学两年,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班两年半(其间在中青班学习一年)。  相似文献   

10.
不会喝酒     
妈冯新新,你可要好好念书,长大了,象你爸爸那样,到供电所工作。儿子妈妈,不行呀,我不会喝酒! 妈妈谁让你去喝酒呀? 我是要你念好书,掌握技术。儿子爸爸不是常说‘喝了酒才送电’吗?  相似文献   

11.
母狼的启示     
《党建文汇》2014,(2):63-63
我的妹夫是美国人,从小就向往外面的世界.想先环游世界再回学校念书。虽然他的家庭经济条件许可.但父母并没给他钱.他也没向家里要,高中一毕业就先去了阿拉斯加伐木存钱,阿拉斯加夏天日照很长.他一天工作16小时.一季的工资可以让他环游世界。  相似文献   

12.
艾英旭 《党史博览》2010,(11):39-41
从一个有音乐天赋的少年到音乐专家 于会泳,1926年6月生于山东乳山县海阳所镇西泓于家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于会泳从小喜爱音乐。家里虽然穷,但父母仍然拿出家里的积蓄,让他念书。读到中学时,因家中贫困,辍学回家。回到家乡后,被当地聘为小学教师。  相似文献   

13.
编辑部: 党中央国务院三令五申不准中小学校向学生乱收费,而我们村小学去年仍不断向学生收钱,平均每个学生多交50多元。我们农民生活不富裕,供孩子念书不容易,但考虑能让孩子上学,只好忍气吞声勒紧腰带交钱,望党刊能派人调查,帮助我们减轻点负担。  相似文献   

14.
声音     
正当时我们很多香港留学生到中国大使馆去敲门,说我们在英国念书,有念航天工程的,有念物理的,我是念测量的,有没有机会回国参加工作?"——新近出版的《破冰:上海土地批租试点亲历者说》一书,披露了一段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当年在英国留学时的往事  相似文献   

15.
寺院里接纳了一个年方16岁的流浪儿.这个流浪儿头脑灵活,手勤脚快。灰头土脸的流浪儿在寺中剃发沐浴之后,就变成了干净利落的小沙弥、法师一边关照他的生活起居.一边因势利导教他为僧做人的一些基本常识。看他接受和领会问题比较快,法师又开始引导他习字念书、诵读经文。  相似文献   

16.
在我童年时,爷爷珍藏着一个硬纸板笔记本,四角镶嵌着铁边,顶端有弹簧夹子,里边夹着一沓粗麻纸。爷爷出生于上个世纪20年代,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在"扫盲班"里识字念书。爷爷在他的硬纸板笔记本里除了简单地记载一家的收支和发生的一些大事外,还记录着亲戚们居住的地  相似文献   

17.
1928年4月中旬,我党设在上海的中央机关,大小干部300余人,差一点被两个叛徒毁灭贻尽。 两个叛徒是夫妻俩。丈夫叫何家兴,江苏人,妻子贺芝华,四川籍贯。两人都是我党早期派往苏俄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的年轻党员,在“中大”念书期间就恋爱成婚。1927年7月  相似文献   

18.
朱积垒同志是福建平和县九峰公社上坪村人,出身于一个富裕家庭,他本人是学生。幼年在平和县小学、中学读书。以后,到厦门集美师范继续念书。他当时同地下党领导人罗明同志一起,搞过革命的学生运动。朱积垒同志表现很好。据罗明同志讲,是他介绍朱积垒同志入党的。  相似文献   

19.
伊通县委书记程长祝清廉从政,以身作则,树立了良好的公仆形象,被群众称为“廉洁书记”。1989年底,程长祝调任伊通县委副书记,第二年春天他就把家搬到了伊通。他上有80岁的双亲,下有念书的孩子,三代人住进了建筑面积只有78平方米的统建楼。周围的同志感到过...  相似文献   

20.
“万金油大王”胡文虎是福建省永定县下洋镇中川村人,1882年在缅甸仰光出生,1954年在美国檀香山病逝。 1892年,胡文虎10岁时被父亲胡子钦送回故乡读书,接受祖国传统文化教育。1896年,遵父函召,重返缅甸仰光。回家乡念书时间虽然不长,但家乡纯朴的民情风俗,美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