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颜军  张亚峰 《党史文苑》2008,1(1):56-57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质是研究人的本性.以人为奉不仅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更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实质与核心内容,同时也体现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坚持唯物史观及其基础上的价值现是我党把"以人为本"作为自己政治原则的理论基础.这也是现代唯物史观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多年来,在我们的一些理论文章中,常说历史唯物主义(或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或说马克思发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也有的既说马克思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同时又说这是他的两个伟大发现.谓余不信,请看1984年一刊物《对马克思使用的"异化"概念要有正确的认识》一文中的这段话:"历史唯物主义,这是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马克思"以后创立了剩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的价值观是"人民为本"价值观.这一价值观与唯物史观相统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是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人民为本"价值观是我党新时期各项工作的理论基础,也是新时期统战工作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了驳斥资产阶级学者以及德国社会民主党"青年派"对唯物史观的扭曲和误解,晚年的恩格斯写了有关历史唯物主义的五封书信,澄清人们的思想误区。晚年恩格斯历史唯物主义的新发展对我们正确认识和理解唯物史观以及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我们科学地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指导我们的理论研究和建设发展实践及认识当今世界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恩格斯论证的历史唯物主义涵盖了社会历史领域、经济政治领域、实践认识关系范围等诸多领域,科学地指出社会历史的辩证法思想,历史价值观思想,主客观辩证法思想,深刻阐述了唯物主义的诸多科学经典理论,让人们看清历史唯物主义的本质特征和逻辑规律,为正确学习和树立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的改革观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基本观点,为整个历史唯物主义的丰富发展开辟了新的理论视野,为唯物史观指导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7.
徐晓风  刘爱军 《唯实》2016,(4):27-30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其基本理念与"三个有利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具有鲜明的历史唯物主义一致性。这种历史唯物主义的一致性,主要体现在"四个全面"战略思想依然贯穿的是以人为本这条主线,以人为本成为"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人学基础。一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体系中,以人为本是一个基本的人学理念,历史唯物主义就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但对于"以人为本"概念的理解,学界并不统一.本文在借鉴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立足当代社会发展的现实,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及人学理论的方法,力图从一个多维统一的视角来重新反思"以人为本"概念的本质内涵.  相似文献   

9.
一、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第一,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在科学阐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同时,指明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客观规律,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人民群众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创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第一次把以人为本的思想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基础之上。成为指导无产阶级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一项重要思想原则。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理论内核,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的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是唯物史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运用和深化。唯物史观的社会历史主体论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基石;唯物史观的社会有机体和社会结构理论是全面协调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前提;唯物史观的人与社会对自然界的依赖性理论是可持续发展观的哲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是唯物史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运用和深化.唯物史观的社会历史主体论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基石;唯物史观的社会有机体和社会结构理论是全面协调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前提;唯物史观的人与社会对自然界的依赖性理论是可持续发展现的哲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有着坚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不仅在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进行了社会治理理论创造,还在坚持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基础上实现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有机统一,更在坚持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强调了治理主体与客体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历史唯物主义价值观基础上的整体治理目标与近期目标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3.
突出经济状况的决定作用,是马克思恩格斯早期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它造成了唯物史观绝对平衡论的错误倾向.突出上层建筑等因素的反作用,是历史唯物主义中后期的发展特点,恩格斯的合力论是历史唯物主义这一发展重点转变的理论标志.但马克思恩格斯并未充分发挥出唯物史观的相对平衡发展观的全部内涵.历史发展具有相对平衡和相对失衡两条路径,这在西方和东方有不同的表现.俄国十月革命、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在实践和理论上基本实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对平衡的历史发展观.  相似文献   

14.
我国"以人为本"的思想源远流长,其内容博大精深。同时,以人为本也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第三代领导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总结国内外发展兴衰成败的基础上,在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是对人在整个世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准确认识,符合当代世界发展的潮流,表达了人们对社会发展的终极价值的正确理解,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本观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灵魂,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原则。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现,最终目标就是要促进社会全面发展以实现人本身的全面发展。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党的十六大提出"以人为本",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表明了以人为本思想正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了以下问题:(1)科学发展观的"科学"的含义;(2)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与费尔巴哈人本学和现代人本主义对人的抽象理解的区别;(3)坚持以人为本的唯物史观根据;(4)人的发展为什么是历史矛盾的过程;(5)为什么在过去漫长的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没有形成以人为本的历史观;(6)唯物史观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与唯物史观的阶级观点能否统一;(7)坚持以人为本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当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历史唯物史观的角度深刻认识其体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规律、意识对物质能动作用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的丰富内涵;激发中国传统文化凝聚、激励、感召、教化功能,建设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各行为主体,在全社会形成良好风尚。  相似文献   

18.
"社会存在"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范畴,正确理解这个范畴是把握唯物史观的基本前提.从一定意义上讲,整个历史唯物主义就是建筑在对这个基本范畴科学理解的基础上的.社会存在范畴源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因此要正确理解社会存在范畴,就应该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本出发.  相似文献   

19.
西方核心价值观是由正义、自由、平等、民主、法治为代表的几个价值范畴所构成的.西方思想家对西方的核心价值观赋予了“天赋人权”的价值取向、权利平等的价值要求和社会公正的价值基点.我们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坚持唯物史观的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原则,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和历史的态度,对西方核心价值观进行正确的批判与反思  相似文献   

20.
《世纪桥》2016,(5)
马克思对于人的本质的理论研究,同马克思认识唯物史观的过程一样,都经历了一个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片面到全面的科学认识。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研究从1841年的"博士论文"到1846年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完稿为止。并在此马克思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论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