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卡罗尔·佩特曼是国际知名的政治理论家,是当代西方参与式民主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在1970年出版的《参与和民主理论》一书中,从参与式民主的内涵、功能、实现层次以及参与型社会等层面对参与式民主理论进行了诠释和建构.佩特曼的参与式民主思想标志着当代参与式民主理论的正式兴起,推进了西方参与式民主的实践,也对当前我国民主建设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当代西方参与式民主理论充分强调"参与"在民主发展中的价值,从民主的本质规定性出发,以大众自发的、直接的参与为核心,强调民主应当通过自我管理过程中大众积极的直接参与才能实现,对西方当代民主实践进行了一系列的反思,带来了民主模式的创新.相时于自由主义民主理论(主要有精英民主理论、多元主义民主理论、理性选择民主理论)对公民参与的疑惧乃至反对,参与式民主与中国民主发展具有较强的契合性.当代西方参与式民主理论的兴起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提供的有益启示是:我们应全面深入地透视西方主流的自由主义民主政治哲学,批判地借鉴协商民主理论的研究成果,不断深入探索公民积极有序参与的价值和实现路径,全面推进基层社会民主治理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3.
作为从左翼理论界发展起来的一种与自由主义民主相对立的民主理论--参与式民主借助复兴古典共和主义中的参与概念,提倡一种全面参与的、积极的公共生活,试图建构一种参与性的社会.参与式民主与居民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实践紧密相连,参与式民主的发展离不开居民社区志愿精神的成长.笔者依据2008年在南京市进行的"信任与居民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行为意向"的调查为研究基础,通过描述和分析居民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基本现状与影响因素,探讨居民志愿精神与参与式民主成长之可行性路径,期望能对参与式民主在中国的学术交流和实践发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4.
正公众参与理论起源于英国普通法上的"自然公正原则",即"任何权力必须公正行使,对当事人不利的决定必须听取他们的意见",其理论主要来源是"参与式民主"。1960年美国学者阿诺德·考夫曼首次提出"参与式民主"的概念后,该词被广泛运用于基层民主领域。1970年卡罗尔·佩特曼发表《参与和民主理论》系统地阐发了参与式民主在政治生活和国家治  相似文献   

5.
作为参与式民主理论的早期重要代表人物,柯尔认为,建立在代表基础上的代议制根本就不是真正的民主制,真正的民主政治应当在各种有调节职能的社会团体中去寻求。由此,柯尔倡导以积极公民参与来缓释资本主义社会中公民参与的实际不平等,推动了参与式民主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但受所处时代影响与局限,柯尔参与式民主思想存有难以调适的矛盾和冲突。  相似文献   

6.
民主协商作为社区治理创新的重要方法和协调社区各方利益的有效手段一直受到政府、市场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在反思自由代议制民主弊端的基础上,美国经历了从参与民主到协商民主再到参与式协商民主的理论发展,在实际的社区民主协商操作中形成了参与式治理框架下社区民主协商的实践形式,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通过对这些经验的分析和总结,可以为我国的社区民主协商建设与发展提供一些可借鉴的方法和路径。  相似文献   

7.
西方协商民主的演进同民主的发展关系紧密,考察民主发展轨迹能够更好把握西方协商民主的内涵;考察协商民主的理论基础能够更好了解西方协商民主的核心理念与发展困境.西方协商民主在西方国家发展受阻,是因为其所秉持的公共话语理念与公共责任理念同西方政治制度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冲突与矛盾.分析西方协商民主的发展困境,能够为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8.
协商民主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于西方的理论,20世纪90年代末期,由于一些知名学者的研究和著述而引起广泛的关注,并逐渐成为学术界和政界讨论的热点。西方协商民主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为中国探讨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内容与视角。但是我们又不能简单地移植西方的协商民主理论,而应立足于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和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来学习研究和运用这一理论。为了推动中国式协商民主的发展,就有必要探讨该理论在中国的现实基础和实践条件。  相似文献   

9.
参与式预算是一种致力于实现公共预算、民主预算的制度,其建立在平等参与、协商对话、理性辩论、偏好转换、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温岭的参与式预算经历了十年发展后,产生了良好的政治、经济、文化绩效,充分展现了基层协商民主的有效性,但是在理论和实践中也遇到了困境。通过多重制度创新来化解参与式预算遇到的难题,从而能够进一步推动基层协商民主的践行,提升基层协商民主的治理绩效。  相似文献   

10.
网络时代的到来,为参与式民主的兴起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网络时代参与式民主的发展是历史的潮流,是时代的进步,它丰富了民主政治的合理内核,代表着现代民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协商民主":在中国的误读、偶合以及创造性转换的可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金安平  姚传明 《新视野》2007,27(5):63-67
随着一批西方"协商民主"的论文和著作的译介,最近中国出现了"协商民主"的讨论热潮,不少人把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出现看作是民主理论的转向,看作是对中国政治协商制度的印证而产生"知音之感"。本文认为,有些人对西方的"协商民主"存在着严重的误读。文章分析了误读的产生及其原因,指出西方的"协商民主"与中国已经存在着的政治协商是基于不同的原则和理念的。但是我们可以在一种规范理论的启示下认真研究基于中国政治实践和政治资源的民主理论和模式的创造性转换。  相似文献   

12.
西方协商民主理论被译介到中国后,短短的时间内就在中国学术界引起广泛关注和研究热潮。但是,我国有许多学者认为,协商民主理论只适合于西方,而不适合于中国,因为在中国缺乏实行协商民主的政治基础。本文拟对这一问题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3.
民主理论的发展,催生参与式行政的兴起,使之逐渐成为各国所普遍接受和采用的现代行政管理模式。参与式行政将公众纳入行政过程,促进行政的民主化、理性化、科学化。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参与式行政,尤其是公众参与行政立法,是一项逐渐发展中的系统工程。解读行政立法中的公众参与制度,需要立足我国公众参与行政立法的理论背景和现实背景,分析我国公众参与行政立法的现状,从而探析推进公众参与行政立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协商民主理论视野中的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务勇 《新视野》2006,(5):56-58
协商民主理论是当代西方政治学家提出的新的民主范式。协商民主的提出有其历史背景,是对传统自由民主模式的超越。当代中国民主具有一定的协商色彩,和协商民主理论有一定的契合性。在和谐社会建设的现实背景下,发展协商民主具有积极意义。因此要加强对协商民主理论的研究,积极引入协商民主的因素,加强协商民主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5.
西方协商民主理论被译介到中国后,短短的时间内就在中国学术界引起广泛关注和研究热潮.但是,我国有许多学者认为,协商民主理论只适合于西方,而不适合于中国,因为在中国缺乏实行协商民主的政治基础.本文拟对这一问题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6.
张娟 《理论建设》2007,(4):41-45
审议民主在西方有着源远流长的的理论传统。综观西方政治思想的历史长河,迄古希腊以降,许多重要思想家都把公民之间的平等、自由的公共审议与论辩协商看作是政治生活的本质。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对自由主义民主弊端的反思和参与民主观念的滥觞下,西方政治学界出现了审议民主理论复兴的热潮。作为对西方自由主义民主和代议制民主的矫正和超越,审议民主对我国的政治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和启示。  相似文献   

17.
协商民主理论作为西方民主理论的一次重要转向,既是西方古典民主的复兴,又是对现代西方代议制民主的超越,其核心理念"平等协商"、"共识"、"妥协"、"公共理性"与我国基本政治理念相耦合,浙江省在协商民主实践发展中走在全国前列,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将为我国协商民主的发展提供极为难得的镜鉴。  相似文献   

18.
赵春丽 《唯实》2007,(9):152-155
当前在中国发展民主,应理性认识民主,倡导正确的民主发展观;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模式;加强对西方民主历史和理论的研究,努力从中汲取制度经验和智慧;从发展中国家的民主化和民主建设中吸取经验教训,正确应对西方民主模式的压力与挑战,大力培育公民社会和民主文化,以公平而有效的民主为起点,循序渐进地推进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19.
"非西方民主"是西方民主话语的产物,概念的模糊性与实践的分歧性是其无法克服的弊端。对西方民主的批判与超越不能陷入"非西方民主"的理论陷阱,而应以民主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为立足点。只有认清西方民主话语的意识形态限制,构建以多民主精神、多民主变量类型以及多民主实现模式的理论架构,才能真正超越西方民主话语中的"非西方民主"困境。在民主治理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民主实现形式的多样化是民主全球化的唯一途径,扬弃了以"民主—专制"为基础的西方民主话语,证明差异性的制度表现形式是民主政治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20.
赵春丽 《唯实》2007,(8):152-155
当前在中国发展民主,应理性认识民主,倡导正确的民主发展观;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模式;加强对西方民主历史和理论的研究,努力从中汲取制度经验和智慧;从发展中国家的民主化和民主建设中吸取经验教训,正确应对西方民主模式的压力与挑战,大力培育公民社会和民主文化,以公平而有效的民主为起点,循序渐进地推进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