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知识新信息     
徐银山在《福建论坛·经社版》1990年第11期撰文认为,科学地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承要思想基础。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在认识对象、标准、方法上存在着理论误区,这就是:①在主体对象上,把社会主义的理想理解为目前的现实。由于理想的社会主义同现实的社会主义之间存在着差距,就很容易认为现实社会主义无优越性可言。②在客体对象上,把资本主义统归于发达资本主义,似乎一提资本主义就是“富”,一提起社会主义就是“穷”。③在一般标准上,把根本制度的优越混同于具体制度的无瑕。④在根本标准上,把生产力标准混同于现有的生产力水平。⑤在具体标准上,用物质层面代替了社会系统。⑥在发展起点上,把旧社会的烂摊子混同于数百年“资本巨富”。⑦在发展手段上,忽视自力更生为主同剥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和恩格斯始终把共产主义“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反对用脱离现实的一切方法去理解共产主义,特别反对那种从原则出发的教条主义方法。因此,他们避免将共产主义理解为一种一劳永逸的社会形态、社会制度,以及一种遥不可及的未来理想,而更愿意把共产主义当作一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但并不是要一般地消灭一切“现存状况”,而是要消灭一切阻碍人的自由发展的“现存状况”。他们把“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地批判”当作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使“批判的武器”同“武器的批判”结合起来,把对现实所进行的无情批判同工人运动联系在一起,从而开创了现实的共产主义运动。  相似文献   

3.
刘梅 《理论月刊》2012,(2):12-15
当前的马克思哲学研究中内在的包含着一个理论上的困境:马克思的哲学或者是“历史的”、“弱弱的”发问,或者是“超历史的”形而上学.这是一个真实的理论难题,也是整个现代西方哲学乃至今天中国的社会现实所要面对的共同问题.这就是说,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不仅要有超越现实的希望和理想,还要时刻保持现实的和经验的思想维度,切实地找到事物自身否定的现实空间和现实可能性.这正是马克思辩证批判的核心要旨.  相似文献   

4.
许多金融企业存在分支多、分布广的特点,加之经营活动的多样性和特殊性,使得金融企业有时即便安排了企业文化的学习活动内容,也很难用统一的时间和方法实施计划方案,导致活动达不到理想效果,最终企业文化建设也达不到预期目标。要解决这一矛盾,采用“积累式”方法效果比较好。所谓“积累式”方法,我们可以从两个事例中得到启示:其一,建筑工人按图纸设计要求,用一砖一瓦垒起高楼大厦。大楼的结构是“砖”和石”。其二,幼儿园里的小孩常玩拼图游戏,用不同图形的图片拼成美丽图画。图画的结构是一张张图片。从两例中可以悟到一个道理:事物总是…  相似文献   

5.
少琢磨人,多琢磨事.成天琢磨人,累心累神,没有一点益处.不如留点时间多琢磨问题,多琢磨知识,对于学习和事业都大有益处.成功人士往往把眼光盯在事业上,让智慧的火花在学习或者工作中大放光彩.如果总是把精力消耗在无聊的“人事”上,则会陷于“恩恩怨怨”、“是是非非”的泥潭,既费尽心机,又没有任何产出.所以,要把心思、宝贵的时间和主要的精力用在学习或者工作的正道上.  相似文献   

6.
漫歌和谐     
和谐是一个悠久的历史名词。古往今来,许多思想家都把社会和谐作为一种理想追求和美好模式。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曾提出“和为贵”的观点,并将“仁”作为其哲学思想的核心,主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其政治理想是建立“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孟子则有“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哲理名言。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在其名著《理想国》一书中设计了一幅正义之邦的图画,主张“公正即和谐”。16世纪以来,在文艺复兴、产业革命的影响下,西方的一些思想家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力求构建公平和法治的社…  相似文献   

7.
胡潇同志著的《理想与现实的沉思》(以下简称《沉思》)一书,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 《沉思》从现实出发,把有关理想的全部问题放到理想的“产生——发展——实现”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中去分析,克服了以往一些读物对理想问题的空谈和泛论,使理想问题的研究进一步得到了拓宽和深化。该书有其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阮娟 《求索》2013,(2):65-67
大同思想和世界主义分别源于东西方.在表现形态上有相似处.常被作为同一概念混用。孙中山信奉“大同”却反对“世界主义”。并非他思想上的矛盾或简单的与时俱进,而是从理想来到现实。世界主义的走向与孙中山的大同设想背道而驰。主宰理想态度的仍是现实,或者说“大同”与“世界主义”背后闪烁的仍然是民族主义的幽灵。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到与时俱进,一方面,现实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点”,未来则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焦点”,应当把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作为创造未来的基点。另一方面,各种因素、各种影响、各种困扰的碰撞交织往往不期而遇,没有超前意识就会在这些问题和矛盾面前惊慌失措,无以应对。因此,思想政治工作既要重视对现实的研究,又要超越现实,着眼于未来的研究,运用超前意识自觉地把握未来,把握以下四种“意识”、三个“度”,以开拓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新境界。一是高瞻远瞩的全面意识。要学会从整体上把握事物本质,多角度、全方位思考和把握员工思想动态…  相似文献   

10.
荣获首届茅盾文学奖的古华的长篇小说《芙蓉镇》,是一部反映我国当代南方农村社会风情的优秀作品。作家用含泪写笑、寓庄于谐的艺术技巧来刻划人物,反映现实,“寓政治风云于风俗民情图画,借人物命运演乡镇生活变迁”,使作品具有一种“戚而能谐,婉而多讽”,悲喜剧因素交织在一起的鲜明独特的风格,给读者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  相似文献   

11.
普世价值观的问题,从来就不是形而上学的抽象原则,而是和每个国家的实际发展阶段、发展水平、发展成果以及发展代价等问题纠缠在一起的。世界各国可以有共同的价值理想,但不能把价值理想当做价值现实,用普世价值观剥夺发展权利,忽视价值的各种特殊现实形态。一味强调普世价值观的一般性,本质上是一种意识形态领域的霸权主义和文化沙文主义。  相似文献   

12.
自我和谐     
记得,我上小学的第一天,语文老师(我的父亲)在黑板上先是用蓝色粉笔画了一幅“公鸡形”的简笔画,接着用红色粉笔在图画中央写出“中华人民共和国”7个遒劲有力的大字,那是我学生时代认识的第一个现代汉语词组。我的父亲在教会我们看图、认字、发声之后,又写了一个大大的“國”(“国”的繁体字)字,然后像讲故事一样讲解给我们听。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活是人一生中十分重要的成长历程,是个体发展的黄金时代,也是个体走向社会的前沿阵地,在大学校园里,朝气蓬勃的青年学子们济济一堂,在互相学习、交流,共同砥砺、进步,无论从何种意义上说,大学都应该是一段洋溢着激情和理想的美好时光。然而,现实往往是严酷的,由于现实社会中所存在的贫富差距,导致大学校园内“穷学生”和“富学生”之间的分野也逐渐扩大,贫富差异事实上已经把同龄大学生镶嵌在了不同的阶层上,而这种经济上的差异也导致了他们不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14.
十六大把“三个代表”写在党的旗帜上 ,要求我们把学习实践这一重要思想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此 ,必须完整准确地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 ,将其作为我们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必须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武装我们党 ,实现党的第三次理论飞跃 ;必须研究解决经济建设和改革全局中的重大现实问题 ,开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这课书,共三个框题:一是“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二是“人类最崇高的理想”,三是“把理想变为现实”。这三个框都有自己的难点,怎样在教学中处理这些难点呢?本文就专门谈谈这个问题。一、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这个框题,要求把什么是理想、理想是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理想的作用三点着重讲清楚。根据教材,从理论上并不难讲清楚。但讲完以后,有些学生并不认为一个人必须树立一个崇高的理想,原因是中学生对理想的作用缺乏感性认识。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多给学生点感性材料,帮助他们懂得:一个人只有树立了崇高的理想,他才可能开始真正的人生,生活才有意义。  相似文献   

16.
如果一个人持续被打包,或者工作被打断,便会出现所谓的“锯齿效应”:哪怕在工作中分散一小会儿注意力,那么他要在原来岗位上重新开始继续工作,就需要额外时间,再一次准备和熟悉工作。要是把这段效率损失计算在内,我们就有可能损失28%的时间。  相似文献   

17.
刘希平 《群众》2006,(1):24-2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期间的一个重大课题。没有“文化小康”和“精神富裕”就谈不上全面小康,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农村理想图景变为现实,既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大力增加农民收入、大力改善农村环境,还要大力建设精神文明,采取有效措施,扭转农村文化建设滞后、农民文化生活匮乏的局面,进一步形成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氛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18.
许士光 《人大研究》2006,(12):42-43
根据这几年流动人口量大且地域广阔的新情况,笔者认为,在换届选举中应采取切实措施,依法保障“外来人员”的选举权利,让他们在流入地充分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把“人民当家作主”的要求落实到“外来人员”身上,是换届选举工作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流动人口量大的实际情况给换届选举工作提出了新问题。据国家统计局全国百分之一人口抽样调查的数据表明,在我国的13亿多人口中,至2005年末流动人口就占了1.47亿。这么多的流动人口,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现实问题:如果流出地认为他们外出工作了而不再过问,或者流入地认为他们户籍不在本地而…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同志强调,要把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作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因此,要想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我认为首先应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关系 在谈到官吏政绩考核时,清初两大思想家顾炎武、王夫之无不把目光投向民间。一个说,要借助“清议”,给各级官吏打分;一个说,要引进“公论”,看官吏是否可以升迁。用今  相似文献   

20.
德国大哲人黑格尔曾赞叹道:中国的园林是绘画.那是充满诗意的天然图画。位于广州南郊的丽江花园承自然之规则.正如世界建筑大师贝聿铭所言:把传统园林的审美意趣与现代建筑相结合,集天地之灵秀于一园,做到了“物谐其性,人乐其天”。 漫步丽江花园.人如在画中行。但这不是虚无的梦,而是可触可感、可游可思的现实。 中国人正在迈向21世纪的小康生活。他们对于住宅小区总体素质的要求不断提升.其发展趋向越来越明显地展现出对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高度重视。绘制丽江花园这一幅图画的番禺粤海房地产有限公司正是把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