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半月谈》2004,(17):60-65
近一段时间.不断有“取消评选三好学生”的议论见诸媒体。“三好学生”评选在我国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也确实引导、激励过几代人的成长。那么.在教育观念已经逐渐发生改变的今天.在普遍强调素质教育、个性化教育的潮流下.“三好学生”评选还有没有必要存在?是应该改革评选方式还是彻底废除?虽然这些问题最终不取决于中学师生。但是。身处其中.他们却最有发言权。  相似文献   

2.
在学生中评选“三好生”,其初衷乃是为了鼓励学生在“德智体”三方面全面发展,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却导致了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更由于评“三好”与“小升初”等实际利益互相挂钩,使“三好生”的评选明显变了味。因此,叫停“三好生”评选的呼声不断出现。据网络上一次有8244名网友参与的调查,其中赞成取消“三好生”评选的有6514票,占79%,不赞成的1730票,仅占21%。证明取消“三好生”评选,确实是众望所归的事情。  相似文献   

3.
智敏 《民主与法制》2008,(19):22-24
为保护骑车上学的中小学学生人身安全,南京市交管局和教育局联手发出新规:从9月1日起,所有骑车的中小学学生先要考取“驾照”,否则严禁上路。违章三次,还将丧失三好学生的评选资格,此规定一出,立即引起多方争议……  相似文献   

4.
“废除三好生评选制度!”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北师大教授顾明远的一纸倡议,在新学年前掀起一阵涟漪。告别“三好生”,从南到北,已有不少学校在行动。如湖北,武汉市第25中学不评“三好”,只奖“阳光少年”;广东,佛山市第九小学不评“三好”,只设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勤俭节约等21项奖;上海,全市小学初中不评“三好”,只评“优秀”……风行了20余年的“三好学生”,真的要再见了?三好学生,这样一个深具“中国特色”的称谓,一个时代有关教育的“典型”记忆,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发出了“废除、告别、下岗”的呼声呢?三好生,想说爱你不容易1953年,毛泽…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名即将结束中学生活的高三学生在读了本刊今年第二期刊登的《七块钱失而复得的沉思》一文后,千里迢迢寄给作者的一封信,信中表达了对董老师的敬爱之情,代表了广大中学生对政治教师的希望和要求,是千百万中学生的心声;信中也给思想政治课教师们留下了一连串值得深思的问题:怎样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怎样的教育方法才是受学生欢迎、行之有效的?怎样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怎样评选“三好学生”?教师自己的言行身教会给学生带来什么影响?造成什么后果?学生会怎样评价自己?……亲爱的老师们,您们可曾想过?请读读这封发自学生内心的信吧!  相似文献   

6.
近日《光明日报》报道,河南省安阳市一学生家长,因自己的儿子没被评上“三好学生”,就带人对班主任大打出手;浙江省金华市一个高二学生,因忍受不了学习成绩名次下降和家长的  相似文献   

7.
我是初中二年级学生,今年14岁。从小学到现在,连续七年被评为三好学生。1979年先后被授予县、地区的“三好学生”和“优秀少先队员”称号。今年又荣幸地参加了由团中央、教育部联合召开的“全国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和先进集体代表会议”。在党团组织的关怀、老师的教育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我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较快发展。总结自己的成长过程,我深深感到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以前,我认为上学无非是学点知识,将来有个工作罢了,没有远大的目标。通过学校的政治思想教育,我明白了应该象雷锋同志那样,做一个对祖国对人民有益的人。理想给了我无  相似文献   

8.
我是在学生时代迷恋上广播新闻进而走上专业道路的。62年天灾人祸,父亲早逝,母亲上山背柴、挖药材,靠出苦力供读初一的我上学。我深知孤儿寡母的不易,在语文老师鼓励下,试着学习写稿。一天晚上,我正在县城家门前的路灯下做作业,无意中忽然听到头顶电杆上的喇叭广播我写的“黄龙县中学评选‘三好学生”’的习作,半月后。这篇当时自己不知道是什么体裁的小稿又被《延安报》登了出来。  相似文献   

9.
葛优     
于力“ 《人民公安》2007,(13):10-10
频频与死神打交道的“拆弹专家”薛海波说:“在排除爆炸物的瞬间,我真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再见到自己的战友和亲人……”辽宁省大连市公安局联合新闻单位评选十大“绝活警察”受到了市民的积极响应,有效选票达199万  相似文献   

10.
声音     
《创造》2010,(11):12-12
“坦率地说,我最担心的不是高考这件事,而是高考的命题如何体现考察学生的素质。问题在于,不能考那些完全靠死记硬背的就能考好的,考题有哪些,希望我们考试题目更加体现我们学生的素质。”——在我国,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一直存在,一直压到学龄前的娃娃,因而有人甚至呼吁取消高考。对此,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认为,在目前的状态下,完全取消高考来选拔人才可能有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学生负担过重之症如何疗治?多年来一直众说纷坛。1993年6月10日明华科同志在《光明日报》撰文说“取消统考才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良策”(以下简称该文为“明文”)我以为言之有理,一矢中的。但读后,又想:若不深深地掘掘统考  相似文献   

12.
小莉  燕子 《民主与法制》2007,(5X):36-38
2003年,新婚姻法出台,取消对在校生结婚的限制;2005年3月29日,教育部出台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取消了一些涉及学生婚恋的强制性规定,撤销了原规定中“在校学习期间擅自结婚而未办理退学手续的学生,作退学处理”的条文,至此,在校大学生不能结婚的禁令正式解禁。这一解禁在校园里引起了蛋烈反响,在社会上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相似文献   

13.
《人大建设》2009,(5):54-54
《新京报》近日刊登社论说,将信访量作为干部考核的依据不合理,尤其是“零信访”的口号应该取消。理由主要有两点:一是信访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有意见,没有什么不能说的;二是信访的功能不可抹杀,而“零信访”则可能会堵塞言路,加深公民与政府之间的隔阂。  相似文献   

14.
政绩,在当今中国似乎变成了一个贬义词,比如“政绩工程”几乎可以和“面子工程”或“劳民伤财”划等号。其实,这是一个认识误区。所谓政绩,就是领导干部施政的成绩。对官员要求政绩,和对学生要求成绩、对员工要求业绩是完全一样的。不能因为考试制度不合理而导致学生把出成绩和考高分划等号就说学生不应该出成绩。同样地,不能因为有些领导干部把“政绩”经念歪了就说不能讲政绩。  相似文献   

15.
<正> 从今年9月1日开始,令无数中小学生心惊胆战的“开除学籍”处分将要在浙江省被正式取消,同时取消的还有“留校察看”和“勒令退学”。假如学生认为学校对自己实行了不合理的处分,还可以直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浙江日报》  相似文献   

16.
以“道德的力量”为主题的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大会,9月20日在北京隆重举行。“全国抗震救灾英雄模范”、“中国首善”、“最具号召力中国慈善家”——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标,荣获了“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助人为乐模范”荣誉称号。陈光标说:“道德模范是我最看重的称号。就像温家宝总理说的,企业家不能光流淌着利润的血液,更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  相似文献   

17.
可圈可点     
山西表彰先进个人“一线人员”占7成据《大河报》报道山西省2005年“五一”表彰先进个人评选坚持面向基层、面向一线职工和科教人员原则,一线职工、农民、科教人员占到先进个人总数的69.28%。据有关负责人介绍,评选工作难度大,得罪人。开始时一线职工很难被推上来,送上来的多数都是领导干部。不能选上来的都是厂长、经理或者董事长;领导干部不能占一线的名额,评选工作要重点把握,严格控制。◆点评:不该是新闻的“新闻”。副市长上了“吃喝榜”据《大河报》报道在沈阳一家四星级酒店的后厨提示板上,随卫生监督人员进行卫生检查的记者意外发现…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中原油田地质录井处工会为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开展劳模工作,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劳模工作运行机制。 一、建立了监督制约机制,严格劳模评选工作。在评选劳模中他们做到了“三严”、“五公开”。“三严”即严格评选条件、严把评选程序、严守工作纪律;“五公开”即公开评选条件、公开评选数额、公开结构比例、公开审批程序、公开候选人名单。 二、建立了培养、使用和教育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了劳模队伍的整体素质。一是在政治思想方面,他们经常对劳模进行党性、世界观、  相似文献   

19.
教具的妙用     
我在讲述《思想政治课》第一册(上)“货币的来龙去脉”一节时,三次使用教具,三次收到良好的效果。在这一节课一开始导入新课的过程中,我从身上掏出一张面额10元的人民币,问学生这是什么?学生们回答不一:有的说是“10元钱”;有的说是“人民币”;也有的根据我这一节所要讲的内容说是“货币”;当然也有一些课前预习过的学生说只能叫“纸币”而不能  相似文献   

20.
日前,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给一年级部分学生戴上“绿领巾”的做法引起社会热议。舆论普遍认为,“绿领巾”是对孩子人格的羞辱、是对孩子尊严的践踏、是对孩子自尊的打击,这样的“绿领巾”必须取消。果然,在陕西省少工委的介入下,“绿领巾”被取消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