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9 毫秒
1.
文章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科研水平现状、科研管理体制和教师科研评价体系,重点研究了我国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包括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评价体系的导向不合理,评价指标不全面和评价方法不完善,进而提出了高职院校科研评价体系的改进措施,应该建立以发展为导向的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评价体系,根据高职院校应用性研究的特色提高其教师科研评价指标的有效性,并建立完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高职院校教学评价的概念、目的和意义,分析了国内外教学评价体系的现状,特别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学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另借鉴国外评价内容的更新和评价方法的变化,阐述了我国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评价的方法。其每种方法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教师在教学、研究和服务领域的绩效水平。目前普遍使用的方法有系主任评价、学生评价、同行评价、自我评价、听课等。  相似文献   

3.
文科类高等职业教育,是相对于工科类高等职业教育而言的,按照现行的说法,是为从事管理和服务工作的第三产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近些年来,文科类高职院校虽然在数量上有所增加,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上有所突破,但是与社会对这类人才的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基于此,本文以创新思维为统领,从管理学入手,推及到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坚持国内外比较研究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文科类高等职业教育人才评价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和人才培养模式等问题,进行了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其目的在于突出文科类高职院校办学特色,更好地培养具有社会适配性的应用型管理和服务人才。  相似文献   

4.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实践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高职院校的教育水平。鉴于此,文章针对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效果评价指标,应用MUSA数学模型进行了评价,并结合具体实证进行了分析,希望对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职业技能竞赛是高等职业院校开展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阵地,也是检验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建立了从全国到地方辐射各行各业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随着高等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各高职院校职业技能竞赛存在校内职业技能竞赛不完善,促进教学改革作用不明显,教师团队建设不科学,校企融合不充分等问题,要通过构建科学的三级竞赛体系,充分发挥校赛基础作用和构建创新性指导教师团队等措施以期形成科学的职业技能竞赛体制机制。以此,发挥高等职业院校职业技能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作用,促进教学改革、教学创新,推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培养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实现职业教育与企业生产真正产教融合。  相似文献   

6.
唐涛 《就业与保障》2023,(5):127-129
文章首先分析了创新型教师所需具备的基本能力素质,并指出构建中职院校创新型教师团队素质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科学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和实践性原则;其次阐述了中职院校创新性教师团队建设所面临的三个典型挑战;最后提出组织监督评价小组、优化评价工作质量、发挥评价体系作用等策略,以助力中职院校创新型教师团队评价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7.
高校教师的评价体系作为直接规制高校教师行为的制度设置,通过引导、制约和激励等方式影响教师道德的变更。当前我国高校教师评价体系存在着功利性太强、科研业绩权重过大等问题,严重影响教师道德的良性发展,因此要对原有评价体系进行改良完善。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毕业生、用人单位、高职院校为研究对象,结合毕业生自身特点,设定了3个维度、11个一级指标和42个二级指标的量化方式,建立了以毕业生就业管理信息系统平台为基础、以移动手机APP微信小程序客户端及网络视频调查平台为拓展、以数据收集统计为结果的高职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体系。通过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对该体系的评价反馈发现,信息化调查平台具有便捷、互助、省时省力的优势,高职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体系的建构有助于提升就业信息的流转和服务作用。  相似文献   

9.
高职教师教育也要面向教育国际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快速培育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师资形势下,人们存在一种认识误区,即教师教育国际化似乎只是普通高校或中小学教师的事,与高职教师教育关系不大。高职院校的教师教育不应有短视眼光和权宜行为,必须坚持高起点、高层次的原则,也要面向教育国际化。  相似文献   

10.
借鉴IS09000标准创新高职质量监控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要求高职院校借鉴IS09000标准等现代质量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创新高职质量监控体系理论和原则,解决质量监控中的矛盾和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建立以质量标准体系、质量监控组织体系、质量监控制度体系为框架,包括质量文化系统建设、质量信息系统建设、质量评价系统建设和质量控制系统建设的高职质量监控体系.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素质评定工作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优秀技术人才。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现行的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评价体系忽略了人的全面发展,出现了“唯分数,论高低”的现象。基于此,文章探析构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评价体系的途径,以期为广大同行提供有效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喻莉  石斌 《前沿》2013,(15):133-134
高等职业院校是以培养行业生产、管理、服务一线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机构,其教育的重心放在培养学生岗位操作性及应用性,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行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掌握行业具体实际工作中的应有技能及基本能力.高等职业院校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就在于师资队伍,因此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对高职院校来说就显得尤为必要.本文以双师型教师的必备条件为出发点,探讨双师型教师在高职院校中的重要性,并提出加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当前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主要存在的问题集中于教师科研能力薄弱、科研内容的问题不突出、科研定位不明确、科研规范性不强、科研团队少、科研经费投入少等方面。学校对科研工作的合理顶层设计与现代电子行政的有机结合,不仅有利于学校科研管理流畅性的提升,还可提高学校整体行政效率。本文根据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的特点,抓住顶层设计可以具体实施的着力点,探讨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中的创新与突破。  相似文献   

14.
文化育人是高等职业院校进入内涵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是实现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文化育人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高职学生成长的环境支持、高职学生个性发展的条件、高职学生的职业发展和事业发展、高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分析了文化育人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希望能够为高职院校的文化育人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司法警官类高职院校科研创新团队囿于学校的行政化氛围太浓、师资知识结构不敷满足多学科交叉及实证研究之需要,加之教师岗位实践经验又匮乏,造成科研团队的拼凑性、为评职称、为课题而科研。科研的质量不高,社会服务能力亟需提升。为高职院校长远发展计,宜紧贴司法实践,进行应用性研究,服务司法实务。教师应该加强实证研究方面的培训,提高社会学素养,深入基层实践,放下身段,做实证性的研究。如此历练有年,科研团队的建设水平可望提高,学院的办学质量必有长足提振。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原则与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高职院校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 ,下同 )的基本特点 ,总结近几年来高职院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经验 ,分析了高职院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高职院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原则、建议和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的科研档案工作应该定位准确,从实际出发,以高职的教育教学为中心,以应用性科研项目管理为主攻方向。本文针对高职院校科研档案的特点,从高职院校科研档案的归档范围、归档要求、科研档案利用的方式和措施及如何做好高职院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等方面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蒋德毅 《辽宁警专学报》2010,(2):F0002-F0002
受辽宁省教育厅委托,辽宁教育研究院教育评价中心组织了以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研究课题组成员、沈阳工程学院于雷教授为组长的9人专家组,于2009年10月下旬对辽宁警专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了为期3天的考察评估。在考察评估期间,专家组听取了学校的自评报告,观看了学校的专题宣传片,采取了以随机方式听取教师说课和个别访谈,召开了干部、教师、学员座谈会,实地考察了专业实验室和实训场馆,剖析了警察指挥与战术特色专业。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迅速发展,高职院校如何高效培养出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学生就成了当今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文章从职业能力定义入手,分析了职业能力的构成,继而从高职院校学生自身思想、高职院校教育缺陷以及社会大环境等方面,阐述了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0.
高职扩招作为国家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可以有效推动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在该背景下,高职院校面对非传统生源比例进一步提升。对此,文章借助产业学院这一平台,通过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适合扩招学生的教学资源。组建专兼结合的教学队伍,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在学生的日常管理中采用刚柔并济的方式,实现高职院校为国家培养产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