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线》2018,(12)
正"若问老家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在全国各地,尤其中国北方地区,数以百万计的人自称是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的后代。大槐树移民的传说在华北地区也可谓妇孺皆知。可是,当我们翻开明清以来的官方史料,却少见关于大槐树移民的历史记载。它多见于民众口述的传说故事和记录家族谱系的谱牒中。那么,作为民众记忆历史的一种方式,大槐树移民传说究竟表达了民众怎样的一段历史记忆和情感呢?下面,我们介绍广为流传的大槐树  相似文献   

2.
问我祖先来何处, 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 大槐树下老鹳窝。一首民谣,倾诉了人间的悲欢离合,唱尽了世间的离愁别绪,明代以来,在中华大地广为流传,在千百万人心中承递,无论是黄河南北,无论是海峡两岸,但凡山西洪洞移民  相似文献   

3.
"问我故乡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自明朝以来,这首民谣就一直在我国各地民间尤其是黄河下游地区广泛流传,甚至在海外华人、华侨群  相似文献   

4.
“苏三离了洪洞县”,京剧《玉堂春》里这一句脍炙人口的唱词,极大地提高了山西洪洞的知名度。不仅如此,在河北、河南、安徽、江苏等地,数百年来还一直广泛流传着两句民谚:“问我故乡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元朝年间,天灾人祸不断。异族占领者,跑马圈地,杀人如同割草。黄河八  相似文献   

5.
张国富 《党史文汇》2017,(12):42-46
正以明朝大槐树下移民运动声名远播的山西洪洞,名人辈出,震古烁今。王世英就是其中一位。无论是在硝烟弥漫的战火中还是白色恐怖的敌占区,无论是在险象环生的敌巢还是风云变幻的解放战场,他始终赤胆忠心,执着革命,卓有贡献,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的肯定和赞誉。白区斗争王世英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青年时代曾在山西国民师范读书。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又考入黄埔军校,毕业后奉命到省港罢工委员会工人纠察队任三中队二分队队长和党支部委员。  相似文献   

6.
段建武 《党史文汇》2010,(5):F0004-F0004
苍松千丛迎归客,心香一柱祭祖槐。4月1日至4月10日,第二十届中国·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大典在占地20公顷的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内。  相似文献   

7.
余昌 《新湘评论》2014,(16):57-59
中国有很多地方被人们认为是某些姓氏的起源地。比如至今山东、河北、河南等地区仍流传着一句民谣:“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中国人一向很重视自己的“尊姓大名”。逢年过节,中国人有祭祖思宗的传统。而在国人心目中,扬名建业,不但是个人生命的追求,更是有关家族的荣耀。  相似文献   

8.
山西洪洞大槐树,是多少华夏儿女魂牵梦系的故土。 1948年,年仅 14岁的孟伟哉从这里走向军旅,从而走上了革命之路、文学之路。在半个多世纪的磨砺中,他始终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以赤子之情创作了大量讴歌时代、弘扬正气、反映现实、关注祖国和人民命运的各类体裁的文学作品。   前不久我们专程赴京采访了孟伟哉同志。孟老虽然已是年近七十的人了,但看上去依然精神矍烁。从孟老的谈话中我们不仅感到了游子对故乡的深情,更为孟老的沧桑经历和人格魅力所折服。   问:去年金秋,您把自己五十年文学创作座谈会安排在故乡举行。在您的许多…  相似文献   

9.
凌落 《先锋队》2011,(2):61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手拉着那哥哥的手,送哥送到大门口……"这首古老山西民歌唱遍祖国的大江南北,至今听起来都荡气回肠。  相似文献   

10.
正我的姥爷何英才,原名杨高梧,曾用名杨云集,山西洪洞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时期,他长期从事党的工运工作和组织工作,在山西工运史上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被彭真等中央领导人誉为"工人运动的杰出战士"。  相似文献   

11.
山西要实施"东引西进"战略,搭上国家开发西部的这趟快车.山西经济要腾飞,必须优先发展教育,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创新求发展.  相似文献   

12.
袁纯清同志于2010年5月正式担任中共山西省委书记,在袁书记主政山西的过程中,曾两次向国学大师姚奠中先生发出贺信. 第一封发于2010年7月,是祝贺姚先生获得中国书法"兰亭奖"的最高奖——终身成就奖,在信中他不仅深情地回忆了自己1993年6月作为团中央书记处分管学校工作的负责人出席姚先生书法展时的感受,论述了姚先生的国学修养与书法风格的关系,还特别指出姚先生作为著名的民主人士"为山西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第二封发于2010年12月26日,是祝贺姚奠中先生捐资百万元发起的"山西省姚奠中国学教育基金会"成立大会的召开.  相似文献   

13.
任复兴 《先锋队》2012,(1):32-35
人们都知道,穆青是我国新闻界的泰斗和脊梁,但并不一定知道,他还是我们山西的女婿,曾在山西洒下辛劳的汗水,对山西有很深的感情。穆青,原名穆亚才,祖籍河南开封杞县。小时为了生计,随祖父举家迁到安徽蚌埠,曾担任学校进步团体"文学艺术同盟"主席,出版文艺刊物《群鸥》,用笔名穆肃发表文章。16岁到我省临汾,进八路军学兵队学习,后留师部做宣传工作。1942年8月,进入党中央机关报《解放区报》从事新闻工作。曾写了许多著名的新闻作品,被  相似文献   

14.
三峡工程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最浩大的水利工程,是一项事关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千秋伟业。国运所系,举世瞩目。三峡工程能否顺利完成,关键之一在于如何把库区百万移民"搬得出"、"留得住"。一头是国家大局,一头是百姓利益,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冉绍之身处其间。为了国家,为了一方百姓,他-- 动员移民搬迁 破解人间难题 身为农民的儿子,冉绍之深深懂得故土对农民意味着什么;身为党的基层干部,他更深刻地懂得三峡工程对国家的大局意味着什么。移民难,难在故土观念根深蒂固,难在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难在涉及千家万户移民的切身利益。千难…  相似文献   

15.
"走出去"战略是党中央根据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而提出来的扩大对外开放水平的新举措.目前山西已具备了"走出去"的能力和条件.要积极组织企业参与国际、国内大型专业化的展销活动;扎实推进境外加工贸易和投资办厂工作;积极开展境外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要建立开放型的产业体系,促进山西经济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16.
<正>伴随着美观坚实的新楼房拔地而起、平整便捷的公路四通八达、连接城乡的桥梁飞架梨乡,移民安置地有着比迁出地更加优越的生产生活条件,基本实现了"搬得出、安置好、能致富"的目标。分布在苍溪、元坝、剑阁等地的3万多亭子口水利枢纽库区移民的生产生活与城里人越来越近,开启了和谐致富的幸福人生。整体搬迁的学校、企业等单位有13个、需要搬迁安置的移民多达2900余名,几乎占库区移民总数的十分之一……作为亭子口水利枢纽苍溪库区中移民安置任务最繁重的乡镇,2012年11  相似文献   

17.
方仁 《共产党人》2012,(20):45-46
实施百万人口扶贫攻坚是自治区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战略举措。贺兰县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把生态移民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从"三化同步"发展的大局中去把握,积极创新工作理念和方法,以工业发展带动移民就业、以城镇标准建设移民新村、以现代产业经营方式致富移民、以市民素养培育新型移民,把生态移民新村打造成扶贫攻坚的样板村、新农村建设的标杆村、城乡统筹发展的示范村。  相似文献   

18.
山西农村"四清"运动是"左"的错误思想指导的产物,运动分四个阶段:1962年10月-1963年4月是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起步阶段;1963年5月-1963年9月是农村"四清"运动的试点阶段;1963年10月-1964年8月是运动的全面展开阶段;1964年9月-1965年7月是集中精力打歼灭战阶段;1965年8月-1966年8月是向"文革"并轨阶段.本文对这五个阶段的演变过程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9.
山西农村农业结构的现状是农业低而不稳,基础十分薄弱;工业大而不强,粗放,低放,对环境破坏严重;第三产业快而不全,与生产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的要求相适应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不配套.这种不合理的产业结构,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执行全国经济一盘棋的结果,已完成其历史使命.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依托当地的资源优势,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选择"草业、林果业--畜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这样一个新的产业链,是山西农村调整和优化其产业结构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曾明德  卞彬 《探索》2003,(2):10-13
三峡百万移民在其规模、复杂性和移民安置速率三个方面,都创造着中国乃至世界由政府主导的非自愿性移民的范例。为此,必须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和抓好三峡百万移民工作,做到爱民、安民、富民、助民、强民,破解这一世界级的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